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解決已
Katong wrote:
希臘沒有印鈔權,需...(恕刪)
我覺得你前面對刪除社會福利的順序性,論述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否能否認當財務惡化至即使連刪減了非優先性的給付,仍然不足以發放的可能性?
或許為了避免陷入此窘境,逐年提高保費是一招,印鈔是最後一步,但這代表的是什麼?現在進場的人投入的金額越來越多,將來得到的權利卻因為幣值稀釋而縮減,你投資一開始幾近註定是受實質上的損害;也就是說現在未進場的人保持不進場應該是比較明智的,因為決定進場只會保全到已經進場的幾百萬人,使他們未來能得到政府兌現給付的可能性增加(還不是絕對),而我個人是沒那麼神聖,只做不會「不利於自己」的考量。
再者就是這種國家對人民的給付,有時會有時空要素的限制。比如說將來政府換了(我不是在討論政治),幣別換了,如此時新台幣不再爲國內流通貨幣,上任的新政府如果考慮有財政困難,也可以不讓人民轉換而主張給付不能;或是舊的國債,明明清償期限屆滿,人民應可請求國家兌現,結果公文回來是什麼:「⋯惟考量國民政府發行國債的時空背景,應待現任政府還都南京後,再行兌現。」這不是叫人等到死嗎?
我個人覺得國民要相信政府,政府才好辦事,但是我認為要有限度,可以消極保持信賴,但不用積極的支持作為。
https://linktr.ee/Feng_Jen_Wu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