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721109 wrote:
企業的老闆都背著壓力 想讓財務報表好看
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在合理範圍內 跟會計師"溝通"
所以財報某種程度上只能當作投的參考依據 不要照單全收...(恕刪)
嚴格來講
財報只是一個snap-shot,要講照片也是可以
大家拍照一定會擺笑臉比個yeah
老闆要把績效拍照展示給股東看,總不會故意擺臭臉
當然是兩手都伸出來比讚
這是假嗎 ? 不如說這是人性
我每次打電話給企業發言人問問題,也沒有人說別打了我們每天賠錢要倒了
在正常的人性運作下,看到不正常的財務數字
才是閱讀財報的真功夫
企業的經營運動從來都是動態的
財報抓住的是運動中那靜態的一瞬間
很多人說美女的照片都是照騙
我說不漂亮的女孩子也是為了取悅別人才修圖的
要看這女孩子真漂亮假漂亮
直接約出來見面不可以嗎 ?
求知的方法太多了
不是經驗導向,看到正妹照片就直接打一個叉
或許冥冥中就此失去一段美好姻緣
誰又知道呢
J1977 wrote:
樓主提出的三點經驗結晶,上面一些版友也回復了相關的辯證
樓主以經驗做結的立論點,並不堅實
難得看到一篇不錯的回文, 最後一回以後不再回覆笑罵由人.
世間萬物基本上是沒有鐵則的, 更何況是股市, 我提到的3點是我股市操作近30年來的經驗, 雖然不能代表這一定是絕對正確的,至少我還能存活在市場沒有畢業. 而幾十年經驗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 本想在板上良性討論, 我也樂於經驗分享, 但是回文大部份不對題且只是要酸要批評, 套句柯p的話, 我又沒拿你的錢.
1. 連小學都沒畢業的阿婆也會美化番薯糖, 更何況是一些不良公司的財報.
2. 攤平是最蠢的操作.
3. 不要把對未來期望當成會理所當然來到.
1. 財報做假這點應該沒有疑問, 連美國這種對會計制度說的上嚴謹的國家, 都會爆發安隆做假事件, 以下來自維基,
"公司連續六年被《財星》雜誌評選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隆公司在全世界聲名大噪的,卻是這個擁有上千億資產的公司2002年在幾周內破產,持續多年精心策劃、乃至制度化、系統化的財務造假醜聞。"
台灣會計制度這幾年是有進步, 但對於財報我仍是非常關心的.而且不只是財報, 對於買進公司運做我也非常注意.
2007年雅新做假帳事件發生時, 當初是沒有流行定存股這一詞, 但是若以今日來看雅新就是當時的定存股,雅新每年配3元, 股價長期30上下穩定不大漲大跌, 是否是很好的定存股標地? 當初也是我的投資組合之一.
雅新股本從85年的5億成長到94年的100億,在10年內成長了20倍,其營收也在2006年達到了約300億。如果單是從營收來看,這家公司是持續成長的,而且配股也相當漂亮,絕對看不出會是地雷股, 但是應收帳款大幅增加我當初在看財報就分批賣了,沒有受傷.

現在F-慧洋獲利配股不錯,但在自由現金流量都是負數, 也許他走的是不同的路, 有他公司一套營運方式也非地雷股, 但是我是不考慮買進的.
相對這也不是100%的, 如板上有人在力晶下市前在0.3以下買進, 我也考慮過買, 但在違反我的原則下就放棄了, 但雖然是少賺但我一點都不會後悔.
2. 2008年3月我買進一支股價突破100的公司, 並持續加碼, 在6月帳上獲利超過40%, 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短短一個月不但40%沒了, 我砍時帳上變成-20%,(急殺沒量10%停損賣不掉),2008年12月該股剩下15塊不到,若是我沒停損還攤平那2008年12月我帳上虧損可能會達90%.
而虧的20%在2009年至今早就賺回來還有更大的獲利, 板上回說的攤平後賺的, 請問是幾年然後賺幾%, 2009至今賺的是以倍數論, 攤平失去時間成本且2015年現在高點才攤到獲利還拿來反證, 這我覺得滿好笑的.
3.股票你不會看壞買進, 也不會看好卻做空, 但是為什麼大部份人還是虧損居多, 很簡單就是看錯了, 對於自己對未來的期望當成理所當然的, 但是事與願違卻時常發生, 做股票就是挑戰自己的人性貪怕, 錯了就砍吧. 2008年我買進的百元股獲利40%時帳上可是超過500萬的獲利, 20%虧損砍掉可是倒賠超過250萬, 若是還是對未來期望當做理所當然會反彈, 可能早就畢業了.
以上回文不在回應了, 太多股市看到的經驗也不是幾百字可以打的完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