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huang0317 wrote:五兆還是有一點問題啊...(恕刪) 恩但是如果把一些隱藏性的負債也算進去如:地方政府債務、非營業循環基金虧損、社會保險如公、勞健保的缺口等大概就有10兆了吧再加上一些需要全民買單的CASE老實說實在很難樂觀的起來而且這個年收入100萬的人每年都還在繼續敗家啊.......
dennis10 wrote:但是如果把一些隱藏性的負債也算進去如:地方政府債務、非營業循環基金虧損、社會保險如公、勞健保的缺口等大概就有10兆了吧...(恕刪) 能舉出一些數字嗎?否則你寫10兆,25兆或100兆都沒有意義至少地方政府債務這部分已經被算在4.2兆裡面(請參考我貼的資料)非營業循環基金虧損查了一下google似乎是某些人自創的名詞我也可以創一個 "非營業循環基金盈餘"至於保險缺口那能不能算是負債則是另一問題~~不是所有的負數加起來就是債務阿
原po的知識量令人欽佩, 如果有機會能跟原po聊聊相信勝過讀書幾個月小弟對全球金融不是很熟, 不過對美國這國家的印象就是超有錢,也是世界第一強權全球百大學術及研究機構有多少間是在美國本土?Harvard,Yale, MIT, etc.全球百大企業有多少間是在美國本土? Microsoft, IBM, Coca Cola, McDonald, Apple, Motorola, etc.這些球企業納的稅可不少吧?高級學府所培養出的人才也為美國賺進大筆外匯再以軍力來講, 擁有12艘航母, 放眼全球無無家可比, 若以台灣四星上將的編階法真是太委屈美國了,美國應該可編到6星上將了這樣的國家 美國應該很有錢才是....美國應該很有錢才是....美國應該很有錢才是....美國應該很有錢才是....小的不懂還請多多包函
小弟以為美元雖然大幅度貶值,但是美聯儲依然能夠在最后關頭大幅度加息拯救美元的。雖然現任聯儲主蓆貝南尅宣揚“直昇飛機撒錢輓救經濟衰退”。一個太弱勢的美元會令美國喪失很多東西,而且美國的科技創新體製依然有活力,人口結搆依然年輕。所以,美元不會貶值到底,最終將走V形反轉。至于區域貨幣整閤也應該是一個趨勢,世界經濟貿易越來越頻繁,外滙市場的波動太大,令貿易成本上昇。將來建立世界貨幣單位也是夢想。歐元創始者蒙代爾也曾經提齣“銀他”的世界貨幣方案。最終如何,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三十年?五十年?
事情都是一體兩面啦。加幣是升值了,加拿大人到美國消費增加了,出口、旅遊業者都受傷。美國人也賺了加拿大人來消費的錢,錢不過就是流來流去,前提是自由經濟而不是中國那種自己搞小圈圈。加幣升值要拜原物料需求增加,美國人還是賤一點,他就是去搶伊拉客的油。至於美加墨共同體的確是有被提出的,NAFTA(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grement)可能美老大覺的不夠用。你說歐元又升啦,歐洲很多國家也不願意呀,它們的製造業要怎麼辦?歐元專家有說只要歐元每漲10 cent製造業等等就損失1 billion歐元(數據記不清,歡迎改正)所以別拿幣值來看國力,否則小日本在囂張啥?我們可是一比三點多吧。俄羅斯跟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武力上來說,中國就算把俄國的航母拆翻了現在還是做不出來。經濟上來說,美國從以前到現在就不是以儲蓄力聞名的國家。錢就是這樣流來流去嘛,美國人就是有辦法從別人那裡搶到錢。否則Microsoft怎麼會變成這樣?Apple賺的稅也繳到美國國庫阿。我個人覺的美國國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美國是吃相比較好看的,今天換做是共產的俄羅斯或中國我就不敢想像了。
kavel wrote:美國是吃相比較好看的,今天換做是共產的俄羅斯或中國我就不敢想像了。 您的發言,本來我是點頭如搗蒜,直到上面這一句,唉,美國的吃相好看?為了美國想吃,任意侵略他國,你知死了多少人嗎?
舉債是很可怕的事情嗎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如果一個國家非得要舉債才能"度日",那就真的是很慘快倒了!如果一個國家是舉債來"持續發展",那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們真正要看的,不是"償債能力",而是"付息能力"!利息才是真正的資金成本!合理債務水平的標準,可以由對未來若干年內經濟成長預期決定!美國舉外債幾兆的同時,他國內的財富就同時增加幾兆!只要他因舉債產生的收益,大於舉債所必須付出的成本,那他就是賺到了!所以"債多少",能否"還債",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整體經濟收益能否支撐利息支出!
蠻有意思的…網友舉例也很好,只不過即使他是大欠債人是朋友也好,不是朋友也罷。大家還是要靠他吃飯因為他掌握的東西太多了,最慘的是他如果到閉了,大家的錢也是要不回來。能夠怎麼辦呢?所以被逼到沒錢的人又沒法生活的人,只好去偷、搶也只能這樣了,很難偷又搶不贏。希望不要老想同歸於盡就好。
看了前面湯瑪斯與德蕾莎講的東東, 覺得很有同感不過我不認為美國911事件或是出兵中東是個失策, 像上面說的他是去搶別人家石油來降低自己國內的物價和原物料成本民主國家有時候必須要製造壓倒性的輿論才能做些比較劇烈的事, 有時候老百姓不太清楚自己需要些什麼, 或是自己國家遭遇到什麼樣的危機, 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的過程其實也跟這次沒兩樣, 都有扇動的嫌疑, 一次是遊艇去戰場觀光給擊沉(不覺得很扯嗎...), 另一次是給偷襲但卻剛好航空母艦不在港口附近至於美國現在的國力看起來比起冷戰時期遜色很多, 有部分的原因跟歐盟整合有關, 資源給分掉了而且, 畢竟同樣的把戲對歐盟國家效果不大, 打歐盟沒什麼用, 他是個競爭對手, 不是產羊毛的羊還有大陸慢慢開放也讓這問題惡化, 歐盟正在搶大陸市場,這點我以前沒什麼感覺, 直到去大陸看了一陣子, 發現那邊很多東西文化上已經先入為主的歐化,對多數中上層的消費者來說, 你要是拿件美式風格的產品給他看, 他會覺得很無法接受, (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這個, 畢竟在台灣大家太習慣美式文化了...)還有就是日本韓國因為自家後院多了個這麼大的錢坑慢慢變得不聽話(台灣也差不多), 這會影響到很多製造業美國的強項跟歐洲國家很不同,美國是實業強國, 用科技來拉開差距歐洲國家則是完全不吃這一套, 他不喜歡太modern的東西,在老式的行業裡面歐洲的經驗比較豐富(比較老奸巨猾) 像是商業, 時尚設計,...etc兩種是完全不同世界一樣, 人口結構文化價值觀都走完全不一樣的路線 ,美國要一下子轉型走相同的路線很不容易, 而且即使轉型成功也是硬仗一場似乎唯一能讓他快速翻身的就是戰爭了吧但很不幸的, 台灣在這整個風水輪流轉的過程中也很難不受波及, 台灣的強項也是科技製造業(雖然只是代工...)毆盟強起來會造成市場衰退, 長期的不景氣我相信跟這也有關, 以小弟本人現在身处的英國為例, 這邊acer筆電是放在tesco裡面跟菜一起賣的, 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實在少的可憐, 我住的地方路上還有馬車每天經過勒, 要是全球多數國家都這樣的話, 我門就得喝西北風了我常覺得香港和台灣某種程度上就是縮小而且亞洲版的英國和美國文化的代表, 產業結構也有一點點類似,台灣男生會去搶著唸理工電子或是醫科, 香港的話我不清楚, 不過我想應該那邊商科比較有出息吧這幾年來香港相對來說就適應的比較好, 台灣要怎麼在這大環境中夾縫求生存, 是個很大的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