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羅傑斯驚語:人民幣可能將升值500% 要賣的找我!

0800_9527 wrote:
坦白說,你的問題就是大國之間的博奕,而博奕勝利的結果最後我們才會知道它的政策是對的...
就算現在說明白了,我也只是馬後炮而已....

中國基礎建設原本是對的,但過於激進擴大的結果,物價上漲、房價的上漲,
就算讓薪資上漲也遠遠跟不上房價的高漲....(政策本來就可放可縮,但...)
如果說誰從中得利了??當然就是當鼓吹這些政策的高官跟相關業者,而人民買單背貸。

金融海嘯下來,當初中國大量的基礎建設事實上是救了原物料崩盤的國家,
要是把硬體的錢轉為發展軟體的錢,如教育、醫療、科技等等,
人才科技培育了,全球熱錢是會主動投資中國、建設中國,根本不用自已搞城投債...
(這時,十億人口誕生出來的天才們,也不會被三星一家企業給比了下去了,不是嗎?)
結果,中國自己搞了四萬億城投債,再以債借債滾下去,人人都要搞,變全民運動,
現在已經變成幾十萬億了....

中國現在要轉型內需,問題所得支出都在房地產建設那一塊(因為出口快掛了,先省略)
房地產又跟銀行、國家綁在一起,要嘛房地產下滑,消費支出變多,
但回頭想想,薪資所得也是源於那一塊,那不是釜底抽薪??

最後,房地產跟股市的泡沫??猶如LP比雞腿一樣,房地產的槓桿泡沫是相當巨大的...
股市根本不能相同並論吧...
...(恕刪)


其實你沒有注意到中國房地產的泡沫有一個特色,就是這些鬼城沒人買,沒人賣,沒人住
損失的是炒房團,獲利的是參與鬼城建設的工人及相關產業,房地產帶動的相關產業很多,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財富重分配(不敢說是打擊炒作者劫富濟貧,但後續配套的打貪也就是要把從這一塊流入各地貪官口袋中的那些錢給挖出來)
中國刺激經濟的方式跟美國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當然必須承擔的後果也不同,中國的方式讓底層的人得利,讓炒作的人付出代價,但美國的方式卻是讓炒作的人得利,讓底層的人付出代價,同樣是拿錢救急,您覺得哪一種比較好?
但中國的方式有較大的通膨危險,美國的方式則不容易在自己的國家產生通膨的問題,所以必須配套處理的後續問題也不同,所以中國要打房壓通膨,美國則是要真實的提高就業率和刺激民間消費
---------------------------------------------------------------------------
基礎建設沒有,憑甚麼吸引國際投資?印度看起來商機無限,但只有等你真的去過了才知道是商機還是風險
實際上總和評價我認為中國的投資效益長期來說還是比較大的,東南亞好在基期低,機會成本比較低,所以投資報酬率相對比較高,但東南亞的經濟體風險承受能力相對來說也很低,如果美元熱錢對他們進行定向攻擊,他們的投資風險是很高的
何況東南亞也只能做那些中國淘汰下來的低階工作,更高階的他們也沒有能力做,對於中國來說那些工作不算是被東南亞搶走了,中國的問題是要如何調整自己的結構讓自己由主要工廠變為主要市場而不是擔心這些落後的產業是否外移

東協十加三的目的其實也就是要強化中國對東盟的影響,讓美元的影響力慢慢降低
不然美國何必急吼吼的進來插旗?以前美國可沒興趣關心東南亞,美國宣布重回亞洲後東南亞和東北亞就紛爭不斷.....看起來美國真的是愛好世界和平的國家
goblinlord wrote:
中國房地產的泡沫有一個特色,
就是這些鬼城沒人買,沒人賣,沒人住
損失的是炒房團
中國的方式讓底層的人得利,讓炒作的人付出代價
...(恕刪)




哇...今天真是開眼界了

果然學海無涯

這個世界的學問實在太深奧了



今年的01......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goblinlord wrote:
其實你沒有注意到中國...(恕刪)


中國會蓋這樣的鬼城,很大的理由是他們還在都市化的過程,建商藉由這種過去歷史的現象說服買的人,不論他是自住還是投資,都市化後,人口越來越多,都市會擴張,只要交通建設做好,一切都沒問題的,是可以賺錢的

以上是我所知道他們大多說服購買者的理由,雖然我個人主觀的看法是鬼話連篇賣鬼城,但買的人認為會賺,那給買的賺

買鬼城的就算是投資客好了,不可能對經濟沒有傷害的,他們也是向銀行貸款的,成數問題而已,尤其這種鬼城,五成貸款好了,出事了打五折銀行賣得掉?最多只能說受傷比較不重而已,也是受傷的,而且一定會是連環性的,只不過中國政府對房價高有關注,甚至有做一些準備,我個人的判斷是再付出不小的代價後,可以控制住的機率比較大,畢竟不論是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中國還有相對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施力

比較有趣的是中國建商,他們在中國取得資金是相對困難很多的,所以他們在香港發行點心債,藉由人民幣走出去的形式籌集資金,這還包含了國營企業,跟美國人一樣,中國也絕對不是好人,那種有買所謂中國債券高利存款的,最好去瞭解一下那個利率是哪些中國債券組合的,買到建商發行公司債券這類為標的物的,那跟買連動債我個人覺得差不了多少

政府的鐵公基和房地產相關活動,佔據了中國經濟太多的比例了,依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建設會越來越形成浪費,那絕對不是好的方向的,以政策來說,只要能控制CPI和失業(升高但可以控制)下,這泡沫可以破的,代價要付出不少,但應該早破比晚破要好

economic wrote:
中國會蓋這樣的鬼城,...(恕刪)

中國與歐美日有個很大的不同點

那就是國家高度掌控銀行,還有土地所有權完全是國家的,所以籌碼實際上是完全掌握在國家手中
我是假設成由我當政來玩這個局我會如何進行財富重分配,如果是e大執政操盤,您覺得如何進行較穩妥?
小弟的劫富濟貧說的其實只是這個道理
打完這些炒房團之後當然要打的就是地方貪官,這些錢最後還不是要從炒房團和貪官的口袋裡回到國庫(銀行)?
買不起的人也沒有遭受損失,反而是那些參與鬼城建設的勞工和相關產業得利

調結構才是真正的課題,中國的人民其實不是沒錢,政府也有很多手段可以讓人民有錢,但中國人幾乎是不可能轉變成為美國的生活習慣以債度日,適合美國的發展方式在中國不見得行得通,畢竟中國的價值觀生活習慣都跟歐美不同,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很多事情其實真的只能邊做邊學邊做邊調整,因為沒有前車之鑑的經驗可以參考,所以歐美的制度想要在中國發展就需要"智慧加工"成"具有中國特色"

國家永遠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發生,但能看得出執政者有這樣的志向和意圖,這樣的執政團隊應該不會讓國家走向一個衰亡的方向

混沌ZERO wrote:
哇...今天真是開眼...(恕刪)


提高基本工資的速率高過經濟成長率,這算不算是讓底層得利?

台灣號稱民主國家的近三代執政者還做不到這樣的舉措,號稱自由民主的台灣,人民選出來的政府不能為人民做到的反而對岸的政府能為他們的人民做到
我是不曉得我們該不該為我們自詡的"民主"感到不好意思

goblinlord wrote:
中國與歐美日有個很大...(恕刪)


其實只要是銀行,在我看來是沒太大差別的,真的出了大事情了,以歐洲為例子,銀行跟收歸國有有何太大差異,美國支援BOA這類的也要他們拿股票抵押,那跟國有化差異也大不到那邊,這種全國性的狀態,反正就是納稅人買單

至於財富重分配,經濟學上面分成兩類,資本主義由市場進行分配,社會主義由政府負責分配,中國說自己是哪種主義,這樣做很奇怪嗎?北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稅非常高,分配也是政府為主阿

現在沒有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偏向哪一邊而已

美國比較偏向資本主義,美國媒體也用這樣眼光看中國、看歐洲(歐洲有不少國家比較偏向社會主義),台灣大多接觸美國媒體資訊,感覺由政府分配比較奇怪而已,但放在歐洲人眼光,會很奇怪嗎?

美國因為比較偏向資本主義,其分配是採取市場機制的,兩者各有優缺點,要看適不適合

以台灣來說,讓政府負責比重比較大的分配,人民可以接受嗎?如果不能,那就是市場機制了?沒哪種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台灣這樣的稅率,政府能做多少,12%的繳稅,政府應該負責的活動也該差不多吧,12%能起多大效果,要政府超過12%,那從舉債來,借錢有不用還的嗎?別期望政府太多
whatta hell, it's now like what? 8am in taiwan
if no committment to work, should just snuggle in bed
coffinbay wrote:
whatta hell, it's now like what? 8am in taiwan
if no committment to work, should just snuggle in bed...(恕刪)


小孩要上學,父母就得先起來準備,畢竟小弟的孩子一個小二一個中班
淳風兄是不是如此我就不知道了
中國的鐵公基就是個圈地圈錢遊戲,底層工作的人雖然工資漲了,但物價也漲了,房價漲更兇,
我問大家,如果以前工作十年就可以買一幢房子,現在要工作四十年才能買的話,
那工資漲有什麼用,日子過的比以前還苦...

中國的蝸居電視劇,反應的就是一般老百姓的感受,當老百姓受不了了,最後就會起來反抗,
這時社會是非常不安的,為了轉化階級與貧富的矛盾,所以反腐運動推行了...

可是實際上,中產階級還是中慘階級,說穿了,在中國打房地產最後會回頭打到自己,
因為房地產已經跟全中國經濟綁在一起了...

人民當初會買房地產就是股市賺不到錢(6000跌到1700),物價又猛漲,
這時候又玩基礎建設讓熱錢有理由進來大舉投資(這是好聽點兒的),其實就是進來坐轎,
熱錢進來就會印鈔,物價又猛漲,房價再大漲,讓原本已經通膨的又火上加油,
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所以我說四萬億的推出,讓歐美跟原物料大國哈哈大笑...

中國這幾年輸出了加工品,賺了很多錢,勞動人口的確改善了,但環境也破壞了...
中國的工資漲了,但物價漲更兇,用經濟術語說就是實質的負利率,
因此放在銀行錢變薄了,所以2008年金融海嘯,當出口因歐美景氣衰退不行時,
放在銀行又被通膨吃掉,所以錢前進房地產....
無奈政策錯誤,四萬億推出,更加強房地產的泡沫....
股市本來也是資金蓄水池之一,但股市崩盤,房地產變成唯一蓄水池.....
如果唯一蓄水池爆了,怎麼辦??

出口到底快掛了沒?? 經濟日報馬凱早在一年前就講,當低端被東協取代,
中端被台日韓取代,高端被歐美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實際上快倒閉了...
歐美股市在高檔,中國出口已經衰退,若歐美經濟下滑,那出口.....

要成為世界市場,貧富差距如此大,房物價如此高,消費力一定弱....
如果中國消費力強,近年來產能怎麼會過剩??
再來說中國沒有資源嗎??阿凡達電影所爭奪的就是寶貴的稀土,那就是中國寶貴的資產!!
人家澳洲輕輕鬆鬆輸出鐵礦砂等原物料就可以賺錢,又為何一堆人要到澳洲打工,
中國跟台灣人民都很勤奮,但日子過的比別人苦,就是政策上錯誤連連....

其實我打字很慢的,所以不想打了....
economic網友意見,我會收下來慢慢思考....
goblinlord wrote:
美國政府會不如您這位路人甲嗎?

我沒有資格和美國政府相題並論,我何德何能呢? 我承認.

那請問您不是路人嗎? 您在台灣有特別的學術或專業地位嗎?
可以具體的說一下嗎?

美國政府官員,或是上海交大的胡教授不如您嗎?
如果是的話,可否具體說明一下,您的專業背景或是學術地位呢?
您有當過當朝決策官員,出過書,還是在大學的EMBA給許多大老闆們上過課呢?

小弟與鄉民們也很想瞻仰大師的風采.

goblinlord wrote:
到底我應該相信他們說的人民幣嚴重超發還是應該相信他們說的人民幣價值被低估應該升值?
這些人說的你也信難道不會精神錯亂?


1. 有相當地位與知名度的學者,有人花大錢請他們去演講,授課,出書,顧問與任官.
他們說的話,寫的文章可以賣錢.

2. 網路上匿名的電腦代號,天天上網到許多版面發文 (收不到一分錢酬勞的文章).

那一個較具有參考價值呢?
小弟個人選擇第一項,版上諸位先進,應該也不會覺得小弟精神錯亂.

關上房門,開了電腦上網路上是大師,是專家,是能人.
一但關上電腦,走出家門以後呢? 還是大師,專家或能人嗎?

小弟的確是路人甲,小弟發文一文不值,沒有人會付一毛錢給我,我承認.
上網到處看看,也從不對網上諸位先進們的高見點名 "指教", 小弟有自知之明.
做人真的該有自知之明.

G大的文章內容精闢,言之有物.
謝謝G大對小弟的指點與提示,小弟真是獲益良多啊 !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