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我爸爸說:10個玩股票的,最後9個會輸錢,你認為呢?

a1011 wrote:
Jeremy J. ...(恕刪)

這我就難以回答了...
那是我老闆的朋友
他算的不一定正確
所以聽聽就好
我老闆和他讀同一所MBA學校
他一年前讀完就和我老闆說要用Black-Sholes Model回台灣賺大錢
我老闆到現在還是不以為然

而我教授是在學期末最後三堂課教Black-Sholes Model
實在受不了那堂課
太無聊了
所以都翹掉了
是不是零合和時間長短也有關吧

如果是當沖......

這應該算是零合了吧

資訊獲得的時效性也差很多......

股票不是不能做

想法要正確而以囉

a1011 wrote:
既然你也欣賞彼得林區的觀念 那應該很贊同把錢放到股市吧?@@....(恕刪)


如果你可以從我說的話裡面推論出 "我們不應該投資股票" 坦白說我非常敬佩你跳躍式的思考! 我認為股市是零和不代表我認為股票不能投資 你再去看看我前一篇寫的股票能不能投資 條件與游戲規則 我都說的很清楚了! 股票市場市值到底是因為新錢的投入 (也就是越多的錢追逐越少的利潤) 還是因為公司不斷地創造利潤 去看看 S&P 500 historical PE 你就知道了 至少我是相信 PE 所代表的意思!

最後回應開欄大大的問題 我跟你說一個事實吧! 我認識的親朋好友裡 有一個玩股票玩到傾家蕩產 一個離傾家蕩產也不遠了 可以賣的祖產都快賣光了 還有一個正在邁向傾家蕩產之中欠了幾百萬! 所以結論是什麼? 看看你四週的人吧! Peter Lynch 說過了"多觀察 多了解 然後做你的投資決定"!
Area81 wrote:
如果你可以從我說的話...(恕刪)

本來不想回了,
這種事沒有得到教訓的永遠不會這麼想,
家中的老媽以前以這個維生,
當我涉入股市後每每獲利入袋,
總是會被念,
應該要晚一點再脫手等....
但我做人較龜毛,
秉持一個觀念.....入袋為安,
因為就這麼一大筆錢,
大家一起來拿,
拿多拿少而已,
所以眼睛都要亮一點,
加上選的都是很有份量的股,
根本就不怕會血本無歸,
就像有位大大所說的,
每個月像貼補家用一樣,
其實這一點都不難!
可是後來有一件事讓我不再涉入,
親友中有一位是某上市公司的小開,
他們的做法讓我嚇到,
後來公司被某個集團吃下,
這個事情報章雜誌都有,
可是事情還沒完,
因為獲利才開始......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Area81 wrote:
如果你可以從我說的話...(恕刪)


恩 我真的有誤解你的意思了 在這裡道歉


不過你說到S&P500的本益比 目前大約17

歷史平均都在15~20多左右循環

網路科技泡沫化的最高點是31


不太懂你的意思?

貨幣的製造與供給 雖然主要看 存款準備 信用擴張等等總經政策

但是長期來講(5~10年)驅動這些政策 還是在於產業的經濟活動

本益比本來就跟景氣一樣有的循環的模式

還有實証研究 在本益比掉到移動平均線以下多少%的時候買進

高於移動平均多少%的時候賣出 長期來講(約十年)報酬很驚人


你說看看身邊的人

就讓我想到"有錢人都是這麼想"的這本書裡

你的收入跟你身邊的朋友大約在+-20%的範圍內

我認識多的是經歷過兩次以上多空循環

還是維持穩定獲利(賠的時候有適時停損 一次至少分散在五個異質標的 不過度使用信用交易)

但我真的沒認識那種神等級 一年翻個十幾倍的炒手 很想認識一下

大家分享很多悲慘的例子 的確存在

抱著不正確的心態去哪裡都很危險

就好比矇眼過馬路 不會比高空走鋼索安全

Area81 wrote:
我認識的親朋好友裡 有一個玩股票玩到傾家蕩產 一個離傾家蕩產也不遠了 可以賣的祖產都快賣光了 還有一個正在邁向傾家蕩產之中欠了幾百萬! 所以結論是什麼? 看看你四週的人吧!...(恕刪)


統計調查最重要的就是可靠的採樣,不可靠的採樣往往會得到不正確的結論。

看看你的四週的人,講英文的人比較多。(住在英國)
看看你的四週的人,支持某某黨的比較多。(你可能住在某類型社區)
看看你的四週的人,學生都很用功。(因為唸的學校要求嚴格)
.......
看看你的四週的人,做股票的十位有九位賠本,甚至賺錢的那個不久之後可能就會賠本。
(想想你的週遭親朋好友是如何買賣股票,有沒有正確的觀念)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ppt18360 wrote:
統計調查最重要的就是可靠的採樣,不可靠的採樣往往會得到不正確的結論...(恕刪)


老兄提個統計來說明過去十年在臺灣股市投資 能賺多少錢如何? 最好是有名有姓 這樣老兄的統計才有說服力 這樣咱們才能知道老兄的樣本如何?
a1011 wrote:
網路科技泡沫化的最高點是31...(恕刪)


http://www.lowrisk.com/sp500pe.htm
如果是”玩”股票
哪你爸爸說的對
10個短線操作進出的投資人可能不到1個會賺
但是如果是以股票作為投資理財的工具
那就要努力認真研究來面對
從產業前景、產品供需、財務現況及交易籌碼逐一分析
配合股市的波段循環
作中長期的操作
不要死抱著不放
其實大多數投資人也是會有賺錢的

一直忘記問樓主..請問您父親到底"玩" OR "做"過股票沒有? 如果沒有..那他也只是聽說吧~~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