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沒核四將限電? 綠委:世紀大騙局

code_hard wrote:
因為壹周刊比較讓人相...(恕刪)


事實就是如此

還有 爭辯安全不安全 技術不技術都沒用

核廢料 如果放台北市 最好是總統府

相信大家都會支持核四 無異議通過

cypress626 wrote:
從原能會的澄清文,之...

核電廠冷卻系統有好幾套防禦系統,每套防禦系統都有兩個以上單獨迴路,還有最終的灌海水

(恕刪)


從核四近年工安事故整理中,
http://www.huf.org.tw/essay/content/370
我們看到台電在核四的電纜鋪設上有很大的問題,
在不同的狀況下,控制主台一次又一次的沒有電

如果控制主台沒有電,
怎麼知道目前反應爐的狀況?
怎麼知道是不是要開啟你所謂的防禦系統?
開啟那一套防禦系統?

這樣的核四,你不害怕嗎?
還是在核四開始運轉後,
一遇到核四的控制主台沒有電,
台電就會馬上灌海水?
當初為什麼要核四,

現在不建了,電力會不會有缺口,真的可行的替代方案是什麼?

核123,在核四加入運轉或不運轉之後~還要用多久,

這些都不說明白,只是把要不要核四單純的搞成民粹,
能不能有GUTS一點阿?

Katong wrote:
政府已經說了, 要公投取得多數決的民意基礎.


遺憾的是
在現行的公投法規範下
未達選舉人數半數領取的公投視同反對
從題目的設計就可以直接讓核四胎死腹中
我只想說阿

把發電完剩下的核廢料放到你家

你在考慮看看, 你所謂的乾淨沒污染是怎麼一回事

垃圾都倒在別人家裡面(蘭嶼,綠島),

你無感就算了, 還說是乾淨能源, 別誤導大眾好嗎




TPA_GaTaoMo wrote:
我印象中福島核災這麼...(恕刪)
核四被搞爛了

原本好好的

經濟成長是要需要電的

看看一堆建設~捷運~新大樓~個個都吃電

台灣是需要不同的發電方式

核電是必要的~

如果火力發電物料上漲~加重核電~

電價可較平穩~


大家只會想核電出事怎麼辦??

預防的事不做好當會出事

像搭火車~怎不說高壓電就在頭上~很不安全~不要坐火車
坐汽車也不安全~引擎可能會爆炸~

核電又不是新產品

剛網友有提日本電廠的原因~
勾起回憶~因為他們遲遲不引入海水~是一引入後核心就廢了~公司損失很大~
所以才會這樣~

怕不安全的人~應該去了解一下~這後果是電廠民營搞出來的

simonlro wrote:
我只想說阿

把發電完剩下的核廢料放到你家

你在考慮看看, 你所謂的乾淨沒污染是怎麼一回事

垃圾都倒在別人家裡面(蘭嶼,綠島),

你無感就算了, 還說是乾淨能源, 別誤導大眾好嗎
...(恕刪)


我願意
但是要給我補貼,租金,並且要有安全檢測
在輻射量超過安全檢測時,必須要給我相當於原來住家環境水準的臨時安置
另外
必須通過安樂死
如果發生意外,或致病,醫藥無法醫治,或減輕痛苦時
必須要啟動安樂死機制

在以上條件均成立下
核廢料放到我家吧



就算說放我家~規定上也是無法放我家


simonlro wrote:
我只想說阿把發電完剩...(恕刪)
slime wrote:
1. 多少人知道基載/中載等意義? 其實就是以"相對穩定"及"發電成本",
穩定: 以核能/燃油/燃氣/燃媒算相對穩定, 太陽能跟風力是"相對不穩定".
發電成本: 這個我覺得有疑問的是, 核電廠的建設與廢料儲存成本(現在還有風險成本)並沒有分攤, 所以核能"單價"便宜, 可是"總價"到底便不便宜?

這方面要去參考電力事業的成本結構...
我查到的資料是燃料部份就佔了接近50%...
顯見台電要優先考慮的部份是燃料成本...
當然很多再生能源是不需要燃料的...問題就是再生能源能不能提供穩定的電源...

slime wrote:
2. 電廠發電基本上是以"尖峰用電"及"備載用電"來當機組是否啟動的參考.
尖峰用電就是以過去用量, 推估今天需要的最高電量, 而備載用電是應付意外, 例如: 預估可能機組發電量不夠等狀況.
而台電需要的就是計算與分配該用哪些機組來發電, 讓每天的發電量足夠應付"尖峰用電".

這個台電絕對有在做...要不然會虧更大...

slime wrote:
3. 而為了一些機組維護, 以及將來可能用電成長, 需要預留維護時間不能用, 及預先建設新機組, 應付幾年後的用電量.
所以這邊第二個問題就是: 台電預估的用電量, 是十多年前工業發展快速的狀況.
另外一個問題是: 台灣的用電高峰是夏天, 而夏天也是雨水大增, 水力發電效能很高的期間, 印象中數個水力電廠就可以取代一個核電廠, 所以台電是否有掌握這些電力的發電效能, 而不是只有想"相對不穩定"就放棄?

水力發電有其限制...
夏天水流太急、颱風豪雨帶來的土石沖積都不利水力發電...
另外可以看看各水力廠的裝置容量是否如你所說:數個水力電廠就可以取代一個核電廠
http://stpc00601.taipower.com.tw/loadGraph/loadGraph/genshx.html
我算的結果是光核一廠就可以佔掉大部分水力廠的發電量...
這還是水力廠拿來當基載的理想狀況...實際狀況水力廠頂多當中載而已...

slime wrote:
4. 到底高用電用戶在哪? 由於核電廠會在北部, 是過去常要"南電北送"的狀況, 而需要南電北送, 主要是因應科學園區等用途, 所以才需要相對穩定的電力, 而同樣在工廠外移的情況下, 到底用電量多少的地方在哪? 另外也衍生跟經濟發展有關: 為什麼要補貼工業用電? 補貼的參考成本及工業用電回饋有多少?

台電也不想不貼工業用電...
補貼了虧損還不是被人當成沒績效...
這點要去問政府...
電價是台電擬方案...送經濟部審核...真正的決定權在政府而非台電...

slime wrote:
所以個人概觀有幾點想法:
1. 我不反對要讓電價"回歸成本", 但是應該先知道成本的分攤是否合理, 工業用電補貼政策, 以及是否有肥貓等, 如果成本讓人合理, 才有"回歸成本"(不一定是漲價)的基礎.

2. 要分短中長期考慮政策, 區分出現在與未來: 現在就是用電量無虞, 而之前看過的資料, 未來大概 50 年內也是用電量無虞. 因為工業成長減緩了, 原本台電預估 10~15 年的尖峰, 大概要 50 年後才會達到.

3. 台電應該要提供更多資料, 例如: 水力/風力/太陽能等"相對不穩定"的方式, 到底各種時段發電效率多少?

4. 從其他方面綜合評估, 例如: 以"節能獎勵"取代"用電補助", 階層性電費, 夜間電費折價; 以及汰換過於耗電的設備等.

我想1、3的確是資訊不透明產生讓社會大眾產生誤解...
2的話只能說電源開發本身就是長期計畫...
沒有一個電廠能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
預估錯誤也是無可厚非...重點是如何去調整...

4.的話責任在政府...

cypress626 wrote:
的確,雖然低階核廢料...(恕刪)
我找不到台灣的照片,拿國外的也差不多,這是目前廠內高階核廢料的貯存方式:(恕刪)


如果下面的認知有錯,請告訴我。

要維持那一池高階核廢料的貯存,
前提就是要保證電力持續的供應
來保持冷卻液的循環。
如果沒有電,那一池廢料可能撐不到一天就會慢慢乾掉,
然後溫度上升,發生類似福島的核災。
在福島核災以前,沒有人認為問題會發生在廢料的貯存槽。
在福島核災以前,你提到過的灌海水,是指把海水灌到反應爐心。
因為沒有了電力持續的供應
在福島核災發生的灌海水,是把海水引入貯存槽。

目前很多的報告指出,
台電的核四在電纜鋪設,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都有問題。

另外,新聞有提過,斷層的問題,
如果地震時,貯存槽被震裂了,(也包括核1,2,3)
不知道台電的補救措施是什麼?
怎麼維持核廢料的溫度不致上升到臨界點?


  • 5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