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try wrote:我同事月薪四萬,實領...(恕刪) 是啊很多人的心態就是 上台北就是有前途 可以在台北上班跟一般人很不一樣但是說真的 沒有本事的人上台北 只能在那邊混日子 賺的錢都花掉了根本存不到前
mosfet32 wrote :是啊很多人的心態就是 上台北就是有前途 可以在台北上班跟一般人很不一樣但是說真的 沒有本事的人上台北 只能在那邊混日子 賺的錢都花掉了根本存不到前...(恕刪) 房租就算了,還有管理費 房租真的好貴
我月薪跟樓主一樣,我每天帶100元出門,早餐 50 午餐 50(有時沒有吃) 晚餐吃家裡 (提款卡帶在身上需要時可提領)伙食費一個月3000~3500通勤費一個月800手機 500保險 4000 (意外1000 儲蓄3000)娛樂費2000~3000(不是每個月都會出去玩)一年只買一次衣服(衣服 褲子 鞋子.)基本上一個月可以存1W5~1W7,但工作兩年快三年了,只有儲蓄險的約10W,其他都拿回家救急了,(電視壞掉,冰箱壞掉,車子壞掉...哩哩叩叩)最近家裡狀況穩定了,我要開始努力存我的一桶金了,年後先從換工作開始.
我不覺得存錢會變有錢人,因為現在這種寬鬆貨幣貶值的環境你存的速度遠小於物價上漲的速度.同時也反對理財會變有錢人,那只是把錢送給理專或者股市強手而已.更加不贊成什麼不存錢把錢拿去買名牌名車認識所謂上流社會的人,說真的我也認識身家十億的人, so what?他又不會送錢給我.而且也不需要買名牌名車才能認識他們.認識有錢人的意義是有賺錢的生意可以比較容易找他出資,或者他有什麼賺錢的生意會想到你一起出資一起賺.但是說真的,如果真是好賺的生意,我幹麻要找什麼有錢人出錢我幫他賺??或者說他幹麻要找我這小咖的投資?(想吃掉我的股本另當別論)我認為存錢的意義只是在於讓你有一筆創業金去做你的事業,這個事業才是有可能讓你變有錢人或者至少穩穩的不愁吃穿擁有被動收入.如果你已經擁有這輩子不愁吃穿的被動收入,那你更不需要認識任何有錢人,自己過的就很爽了.回到主題,前幾天統計了一下,每個月存多少要看平均的,因為每個月可能會有獎金等額外收入,而且每個人的收入水準都不同,直接講數據變成在比較誰利害失去了意義, 所以我用平均月收入和平均月存款數.我大概可以存個57%的收入.是應該要可以存更多的,不過考量到光是所得稅就要被拿掉20%,我已經盡力了.
沒存錢的習慣不過也沒什麼花錢的欲望吃的很簡單,便當泡麵都可以解決穿的很簡單,除了外套之外幾乎沒有破千元的單品已經兩年沒有出國玩手機是零元手機,沒有智慧型當然也沒有網路騎朋友給的腳踏車運動也不上健身房,就打籃球跟腳踏車,最多就是一局30元的保齡球(一次打六局加鞋200元)不太唱歌也不常看電影,唯一的嗜好就是打麻將,而且今年戰績還贏一萬二但是該花的還是有花,房子車子都有買還有市值90萬的股票(成本112萬)現金百來萬這樣看起來以我工作12年來看,一個月好像也莫名奇妙存下15000左右
賺多少錢會影響人對錢的看法剛出社會時薪水很少還有貸款壓力在外租屋每天都要看電表不跟朋友吃飯應酬還完貸款後薪水跟當時比增加快一倍三不五時跟同事吃飯應酬玩具公仔買一堆股票輸十來萬也沒啥感覺...錢賺來就是改善自己的生活看著錢在戶頭裡增加但自己生活卻過得很糟存到一點錢貸款買房子生活還是每天縮衣節食有點本末倒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