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蝴蝶效應在哪裡 一場看不見煙硝的戰爭

做個記號,再來慢慢看

151515151515551515
yuch8663 wrote:
case by ca...(恕刪)

請問yuch8663大
您前面有整理別樓Konbini 711大的意見,其中"不要現在立刻就重壓高收債基金,現在不是時機",並提到您與Konbini 711大的理財方式相同

意思是目前僅能採行定時定額或單筆投入少量策略就好嗎?
高收益債和全球債目前都是高點,例如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全球債券基金美元A(Mdis)至5月30日已相當高(2013/5/9最高為22.09),甚至可以說目前是歷史高點(不知有錯否?)
如下圖

是否能再投入?或是現金為王?

另外您的圖小弟看不懂
47.73查到是2012/2/21淨值,48.74查到是2013/5/30淨值,2.12是淨值報酬率,那11.79為何?

感謝解惑

yuch8663 wrote:
case by ca...(恕刪)


看來要去研究一下總經了
多謝樓主
不要太拘泥於數字,雖然那是現金利息除回本金的殖利率,資本利得不要管,我圈出來的紅框只是提醒大家投入一筆錢在15個月裡能拿回實實在在的現金就近12%,是有超出預期獲利,不用煩惱,挺好的不是嗎?至於現在想說看了恨晚巴不得馬上進場的,套用我的一句話,等待也是一種藝術,先把美元子彈屯好,現在跳入雖然可以按月收到超過6%的殖利率,但是本金卻是在下跌階段,真有閒錢我也只建議小額定期定額意思一下,這類高收債各家配息方式還有很多門道,要花時間去瞭解。以上參考。

感謝yuch8663大分享,讓我了解了大概的方向

給您100個
補充說明
2010年底我與一位銀行行員交情不錯,經常會在公出時順便寒暄幾句,當時他說他的幾位台商客戶都認為這波台幣會升值到27~25之間,我說不可能,就我學習總體經濟的fu,隱約的我看到不尋常的感覺,當時的台幣正用力的衝破30關卡,以當時的氛圍,要信我的話真是見鬼了。而我的美元平換匯在28.7左右,我不知道台幣以後會不會再回到28年華,至少看現在的經濟趨勢是不可能的,大趨勢循環走一個週期最少是20年還得看該國的領導人如何因應國際變化,就算未來有機會升值,至少我的美元利息再怎麼換匯耗損價差也不會比放在台幣1.多%定存少吧!
這是個實例,只是具體的說明如何運用老祖宗 下駟對上駟 的大智慧,保護自己的資產不縮水,先求不敗,再求獲利。
只是很遺憾,有時候願意無償回饋鄉民保護資產觀念,可是鐵桿粉絲就是聽不進去,連貨幣這種現金商品都有經濟循環週期,何獨鬼島的房地產不但會保值,還會增值?如果有去查過資料可以發現長期來看房價的增值與台幣實質購買力的貶值幅度剛好約略相等,並不是真的會增值,只是近十幾年來房價漲幅太快。我們不能以少數區域的個案來看這樣會失真也不符合總體經濟的定義,所以要說房地產長期會增值我也不反對,只是爾後買一杯豆漿要100元的時候,你說房價漲幅200%會是什麼感覺?
當然有很多人對CPI通膨沒什麼感覺,就像我老媽已經沒甚麼生活需求,只要基本的粗茶淡飯抱孫子,所以管你阿狗阿貓物價上漲反正我也不需要沒什麼感覺的的道理是一樣的,會有感覺的一定都是像我這樣還想著有什麼什麼的還沒享受到,就 蛤?這麼貴呀!TMD我的薪水都沒漲哩。
沒有實質的生產就不會有真實的財富,這是硬道理。
祝有福體會的人能富貴一生。

附圖裡是台幣兌美元過去20年的走勢,而紅圈是我大半投資資本主要換匯的區間,有的人會問現在美元已走高到底現在該不該換呢?會不會吃虧了?我要反過來用天龍人的觀點,房價漲那麼多你還不是敢跳下去買,為何換一點現金你就不牛了?我也是個平民沒法準確預測是哪天才是最佳匯率,怕下錯本就分批買吧。
我又隱約感覺到柯林頓時代要再回來了,日圓長期可以貶到120,美元指數也能漲到120,這樣的區間各位去揣摩,欸 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jjc0516 wrote:
做個記號,再來慢慢看...(恕刪)
花了"一點"時間看了版大的文章

眼睛都充血了

對於近期內一直看房的自己

有很大的衝擊


看了k大及k大前身的債基文章

認同等待的美德

現在就靜靜的儲備實力

等到適當的時機點

再購入找好的標的債基


只是換美金買債基(原幣)

好像轉換上有點煩瑣

雖然不會有太大匯損

但如果臨時想用錢

還是沒有台幣的方便

只是這中間匯差真的是學問

按版大文章

長期來看

還是美金透買債基較有機會雙賺



胖高 wrote:
花了"一點"時間看了...(恕刪)

不懂?臨時想用錢,基金隨時可以贖回不差他兩週時間吧,一般人處理事務99%都是事先有計畫,不會隨手亂花,只有緊急事故除外,但是在咱們這地方,差不多的事都可以用擔保品先緊急紓困,遇到這事這你也不會在乎費點利息了,有句老話:能用錢解決的就不是大事,不能用錢解決的才是大事。參考。
花了點時間看完,引用了一些數據,但整體看來是引用一些總體經濟學進來的,有些地方在我看來有錯,不想挑錯誤了

我個人想講的是經濟的原始理論、追求的目的、基礎的架構、……等等,這些才是原來研究經濟學的核心,總體經濟學本來是不存在的,只不過以國家或地區做研究,後來發展出來的,GDP這類的總體經濟數字被媒體大量的使用,但論根本來說,GDP對經濟的貢獻其實沒有媒體報導中這樣大的

傳統的經濟學講求的是人民的福利,就我這個人的觀點,這才是發展經濟的目的,純求GDP數字大,用個比喻來說,一個人每天過勞工作求取高薪的GDP就很高,但這個人的福利其實很差,用經濟學的機會成本來說,應該大部分的人不一定覺得值得

經濟學只能是研究投資的一部份而已,且我個人認為要用經濟學來研究投資,那可能整體都得學的,光學總體經濟學我個人覺得不是一個好方法,總體經濟學只不過因為比較會數據化,學起來比較容易,但有看過經濟學教科書的人應該都知道,經濟學介紹總體的部分在後面,且篇幅一般不會到一半,而且如果沒有學前面的部分,那可能不瞭解政策的選擇性在那邊

我自己不會建議一般人學經濟學,這科目蠻多都是用比較的這種抽象模式說明的,沒有很容易上手

此外對於一般媒體所論述的經濟,絕大多數是用總體經濟這類比較容易瞭解的東西,但我認為不是商學院的人能理解的恐怕不多,就算是商學院的,除非有興趣,不然也有瞭解上的困難,何況很多東西連教科書上也沒有很明確的說明(這邊我舉個例子:貨幣是如何產生的,尤其是現代的貨幣,我想大多數人是不瞭解的,有個科目叫貨幣銀行學,這裡面對貨幣怎產生,用怎樣的機制產生也沒有明確解說)

經濟學家就是那種看到了經濟現象然後去找可能解說的學者,先有事實然後找可能這樣的原因,進而推測後面的發展,所以他的準確性是很有問題的,可以準確的話,那些諾貝爾經濟學家應該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但事實上他們不是,還有人做出模型得獎來操作賺錢,然後失敗破產的

投資是經濟的一種行為,我個人都建議不瞭解風險最好別隨便動作,在想賺之前最好先瞭解風險,這樣賺到錢的機率會高一點

祝大家投資順利
認同E大的看法,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投資人,並不是很專業的學者,只不過恰巧理解悟性多了那一點,只想告訴大家一般人瞭解總體經濟概念不需要鑽研太多的數據,只要把它看做是一般生活即可,GDP的問題讓我想到二個經濟系學生用一沱狗屎創造1個億GDP的笑話,一般鄉民只要用這樣的文章去教育,誰都可以理解,這就是生活化。能用文字表達就不要用數字去演算硬邦邦的學術性。至於投資,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只要掌握到一個眉角就已足夠,例如近年來各家網站興起的利用每月集保中心公布的分階持有張數人數作籌碼分析,這技巧最早在5年前我就有緣拜會首創者(我是只首創用色彩管理的概念用軟體寫成)在還沒普及時確實是很有效的眉角,如今,這技巧一被復製就像一般技術分析的指標一樣沒啥作用了,業內主力也不是肉腳,就像菜市場理論,一斤蘿蔔怎麼估價的工具人人都有時,想要撈到便宜就難了,決定權在造勢者的手裡。我的初衷就是希望還沒頓悟者能覺醒,知道自己的角色與位階,方能立於不敗。感恩。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