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許多券商的交易方式都是帳戶裡有多少購買力才能下多少的單, 這麼一來券商根本就沒有風險了,即便是融資帳戶, 槓桿的比例相對於標的的流動性也算相當安全的了,我不知道為何台灣不能採取這樣的方式,對於一般現股買進賣出的投資人而言, 這種作法並不會有什麼不便,或許對於想當沖的人來說是個大問題, 但對於高風險交易的人, 你給他方便的意義何在?促進股市熱絡? 多賺取交易費用?....
作手... wrote:剛回來,看了幾篇回覆...(恕刪) 那若是遇到惡劣的營業員,明明知道對方一定會違約交割,還讓對方買好買滿,這種情況下,卷商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嗎?我覺得台灣證卷交易有很多不合時宜的法規要改,只是主管單位無視,法規不改,妳所要求的訴求是無法達成的。唯一方法就是離職找下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