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想認真學理財,但數學不好,投資工具又很多,各有專業...該如何是好?

linyih1024 wrote:
...(恕刪)...
先考上證券營業員吧
==============================>我只想把它當業餘,但是是專業的業餘。有人不幹美術這行畫功卻一流,你怎說?
...(恕刪)...

考到證照 =\= 要向證券商遞出履歷表

小弟一直覺得︰所有考試都一樣

就是考會不會、會多少

也就是檢驗您敘述的『專業』度

至於數學的話

會計學、統計學,甚至經濟學用到的數學

要說跟投資專業有什麼關聯
嗯 ... 小弟都沒讀,所以 sorry

PS︰

證券營業員 v.s. 理財規劃人員

哪一個才是您敘述的理財專業

網路上都有考古題
或許可找來看一看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理財和數學好不好,沒什麼關係。

又沒有人要你去算,金融商品的風險。

有理智和不過貪的頭腦比較重要


其實我還蠻早覺悟的,現在才22歲,可是我已經知道真正的致富絕對不是努力工作而已

<--- 太早覺悟了,你年紀大一些,你又會發現,直正的 "富",不只是錢而已… (地位/人際關係/影響力/朋友/etc etc)

這就是資本社會中,有錢人最大的秘密,投資工具是非常好的方法

<--- 有錢人最大的秘密,不是投資,而是 "如何整合資源"… 大部份有錢人,是整合資源後創立企業賺錢的,就連巴菲特,也是需要一家公司幫他尋找投資標的的... "投資" 不過是資源整合中碰到 "錢" 的這塊…

而 "錢" 只是資源的一種,"人力","人材",”好點子","企業關係" 這些都是資源… 這些資源的累積,還是靠著你在職場上不斷的努力、累積、所得到的…

當然,也不是所謂的"炒"股而已

買股票很容易,可"投資"股票卻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科學和數據,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

<--- 問一下自已,是先有 ”買賣賺賠” 還是先有 ”科學和數據"?所有的科學都是這樣,都是 "事後諸葛",想要用一套理論來整理已發生的事實… 而 ”科學” 也有分 "真假” 科學… 分別的方法很簡單,一套可以 "推測" 未來結果的科學,為真科學… 無法推測未來結果的,我都叫為是一門 "藝術" (Arts) 而非 "科學" (Science)

經濟學 / 會計學,說穿了,Arts 的成份,比 Science 高… 所以雖不可不信,但也請別盡信…



對於投資理財的覺悟,一來是知道自己是窮過 (現在也是),因為要實現很多事情,總是需要金錢的。

還有巴菲特,他算是我的啟蒙者吧;窮爸富爸一書也是。

<--- 要是你現在窮,你可能會把 "錢" 看得太重要… 沒錯,”錢" 是很重要,但我也覺得,"錢" 也是人生會碰上的問題裡,最簡單、最單純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可是目前的我可以算是一個菜鳥。但我知道,只要願意下工夫往這方向學習,還有懂得獨立思考,一定會有收穫的。

我已經買過不少理財書,都只是對投資工具片面的認識,感覺很不紮實

看財經新聞,碰到一些專業術語也常常是霧煞煞,看到那些財經數據也是眼花撩亂

我知道我想專研在有價證券這一塊,對於正統財經知識又很多,會計、統計學、經濟學、投資學、證券分析、財務管理......


還蠻想請問大家對投資理財這部分是怎麼起步的呢?

( 我發覺數學對這方面還蠻重要的,有想過先從商職數學做起,然後再配合自己的土法煉鋼法 )

<--- 數學這東西雖重要,但你需要的程度,大約只需要會加減乘除;了解 百分比 的算法,這樣就夠了…

剩下的東西,直接下海去操作、從血淋淋的經驗,體驗的會比較深… 要不我告訴你 XXX 股因為線型怎樣,所以不要買,你大概是有聽沒懂,但讓你被咬到一次,你的體會就深刻了... 而不要怕被咬到… 說真的,人從成功的經驗中學不到東西,只有從失敗的經驗中可以學到最多...

只是要注意,別一次失敗就被打倒了就是… (之前看許多創業家創業成功的例子,都是失敗好幾次後才成功…我覺得他們強的地方,不是他可以創業成功,而是他們怎可以在創業失敗之後,還找得到人一起合作、提供資金,在短短幾年再東山再起那麼多次?你想通這點,你對我上面說的那些也許會有更多的體會... ”錢" 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想要成為理財的專家(學者),數學很重要,非常重要。因為,你要寫出來或講出來一套東西,一定要有這個模型那個模型。何況,沒有一些數理數據,看起來沒啥學問,唬不了人。

想要成為理財的贏家,數學就不是那麼重要,一些基礎的計算就夠了。甚至說,自己情緒的穩定與控制,都比專精的數量重要。

一切,看你是要成為 專家 或者 贏家 而定。

個人想法而已。不想辯論!

很高興各位大大提出的意見,綜合幾位觀點回覆我的想法好了

我先來定義一下我說的"有錢人"好了,對我來說,就是能達到財務自由
而我所認為的財務自由就是:可以不僅僅只靠"受薪的勞力"收入,(注意,是"受薪的勞力"收入);還能靠其他方式而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 (至於每個人所要的生活品質,這東西是相對的)


這是我想回應davidlin1980所想要表述的觀點,我知道你想要說的是心靈上的滿足會勝於物質所能帶來的快樂。沒錯,要一份收入,行業百百,每個人都是螺絲釘。

可是你知道嗎?在前幾年金融海嘯,當一間公司要縮減人事費用時,最先被資遣的就是那些容易被替代的人。
然後你知道嗎?在金融海嘯那段期間,大盤指數跌到了4000-6000多點,那時的機會是什麼?是加碼進場的絕佳時機。

這東西在我最近一次在飯店的工作經驗中,我對於現實生活的體悟跟打擊是很深刻的。
我從事餐飲業並不是因為我有興趣。而因為家中經濟不許可的狀態下
月薪19000,這就是一個waitress的價值,也是價格,符合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效應。為什麼?因為我可有可無。
公司賺錢了會分紅給員工嗎?不一定。

諷刺的是,在三個月試用期之後,因為表明上是營運不善的問題而被解雇,而是實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跟我直屬上司關係沒有打好。

在職場中打滾,不管身心狀況如何,你沒有停下來的自由。

( 我先講到這,其實還有很多想法,到時候再說明吧 )
關於這個主題,學理財這件事,很多人都有留言,所以不再贅述~我只講我的經驗:我國中畢業就去讀軍校了,退伍的時候已經30歲了,在去年的時候~我現在準備考銀行行員,每天都在看書~至於怎麼學理財?想學就學,有系統地學,把基礎學好,從現在開始~我現在有九張金融證照,第一張在去年六月拿到,第九張在今年二月,但是我去年五月才退伍,軍校科系也不是財金相關,我是政治系畢業~有哪些證照?壽險,產險,金融道德,外幣保險,信託,證券高業,投信投顧,期貨,銀行內控與稽核~考完之後,你就有基礎,面對問題會有自己的想法,聽得懂投顧老師在騙人~投資是藝術,也跟心理有關,數學一定要會加減乘除,其他放輕鬆學~英文很重要,因為高階金融證照和分析資料都會用到英文,記得每天聽英語新聞,千萬別特地去補習英文,不要浪費錢~記得賺到錢去讀財金在職專班碩士,因為全職碩士競爭激烈,要打贏財金系學生比較困難~不用特地去買市面上的財金雜誌,你就把那些雜誌當成購物目錄看就好,很多是法人倒貨的工具,去圖書館和書店看免費的即可,有興趣的看一看~至於電視上那些分析師,你就把他們看成購物頻道的推銷高手,必要時轉別台看外國電影~
meredith wrote:
巴菲特也是以100美...(恕刪)


wiki 的資料:
1956年,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成立,這是巴菲特第一個投資合夥事業。巴菲特出資100美元,擔任一般合夥人(general partner),而其他七位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則提供105,000美元的資本,他們都是巴菲特的親友。巴菲特後來又陸續創立了幾個合夥事業,最後一起合併成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
----------------------------
只出零頭耶,哈哈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2135128&last=27660300
難怪有人這麼說

好膽從100美元一口期指做起
我稱他英雄
(100美元在現在,恐怕做不了一口期指就是了)


KCLin0423 wrote:
wiki 的資料:1...(恕刪)


所以我才覺得,"錢" 的問題是最單純、最簡單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先把成績、誠信作出來,要錢不過是找金主而已…

但我問問自已,要我找7位至親好友,提供出 300萬資金給我操作,我是還沒那個 "能力" / "信用" / "關係" 作到…
davidlin1980 wrote:
所以我才覺得,"錢"...(恕刪)


我要說的是
巴菲特根本就是炒做過度
不用把他當神

然後,一般散戶也做不到像巴菲特的深口袋
所以,根本就不用向巴菲特學習
很高興各位大大提出的意見,綜合幾位觀點回覆我的想法好了

我先來定義一下我說的"有錢人"好了,對我來說,就是能達到財務自由
而我所認為的財務自由就是:可以不僅僅只靠"受薪的勞力"收入,(注意,是"受薪的勞力"收入);還能靠其他方式而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 (至於每個人所要的生活品質,這東西是相對的)
=================================================================================
這點很容易達到


這是我想回應davidlin1980所想要表述的觀點,我知道你想要說的是心靈上的滿足會勝於物質所能帶來的快樂。沒錯,要一份收入,行業百百,每個人都是螺絲釘。
可是你知道嗎?在前幾年金融海嘯,當一間公司要縮減人事費用時,最先被資遣的就是那些容易被替代的人。
然後你知道嗎?在金融海嘯那段期間,大盤指數跌到了4000-6000多點,那時的機會是什麼?是加碼進場的絕佳時機。
================================================================================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這東西在我最近一次在飯店的工作經驗中,我對於現實生活的體悟跟打擊是很深刻的。
我從事餐飲業並不是因為我有興趣。而因為家中經濟不許可的狀態下
月薪19000,這就是一個waitress的價值,也是價格,符合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效應。為什麼?因為我可有可無。
公司賺錢了會分紅給員工嗎?不一定。
=================================================================================
就是因為你的人生觀念錯誤
為何你只能賺19000 因為你沒有能賺到更高薪水的專業

甚至很可能
態度也不對 自以為是


諷刺的是,在三個月試用期之後,因為表明上是營運不善的問題而被解雇,而是實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跟我直屬上司關係沒有打好。
=================================================================================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在職場中打滾,不管身心狀況如何,你沒有停下來的自由。
( 我先講到這,其實還有很多想法,到時候再說明吧 )
=================================================================================
不認真思考自身問題 無特殊專業

把別人的專業 別人比你強的地方
都想得簡單而不在意

口口聲聲的觀念
就是所謂的嘴砲而已
錢不會因此而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