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請人經營管理
也必須清楚整個營業成本和物流
時時刻刻注意突發狀況:
比如說原物價上漲
就反應時價就跟進
有人卻反而逆向促銷清空庫存
來換取新主顧
過去也有對最好的朋友失望過
講個錢和前途都傷感情
我只覺得成不成功或賺不賺錢看人做,同樣一件事就是有人能夠做的起來,有人就是做不起來就算他有多大資金或背景,國外有些不少企業經營了快150年了,現在還是當下產業的霸主,你能夠說它運氣太好了嗎?有誰能夠運氣好150年,這都是本事!!
簡單的例子,一個快倒的店或者是條件非常差的公司,這種公司多數人應該不敢花錢去頂下來,但這種讓公司起死回生的例子國內外也是很多,就是有人做的起來,最明顯的案例不就在各位手上嗎? Ipod就是一個最好例子,老是怨景氣怨條件或背景,應該怨怨你自己怎麼這麼沒本事,景氣不好? 為什麼就是有人可以自己去創造產業的景氣呢?其實危機與機會是併列出現的,我自己嘗試了好多次的觀察,確實是如此。難怪洛克菲勒會說他總是在危機中找機會,一個人的心境不同做法、想法都會跟著不同,其實賺錢真的有很大部份跟你的思維有關,大家可以試試看,當你賺不到錢時別老是想一些外在因素,應該試著改變你的想法。我本是一個普通的月光族與失敗者,但當我改變自己的想法時,才發覺金錢上門了。 "賺錢前先改變你的思維吧"
serrari2002 wrote:
"賺錢前先改變你的思維吧"
這一句話真是不錯
窮人可能害怕損失了就沒了賺錢的機會
或著是怕沒賺到貪心丟出去太多反而不知道甚麼時候該收手賠了
總之都不是自己賺回來而被其他人賺走了
formal wrote: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準備好了丈才打得贏
一個軍團要有後勤錙重才不會斷糧
然後要有好的地勢或兵法才不會處於劣勢
換成今日在商場上錙重就是本錢
兵法地勢就是經營理念跟靠山(好啦人脈)

其實古時候很多公式與理念都能在現代社會上運用
只不過很多人都不當作一回事
國之興在於政、政之興在得人
不是說商業要從政
而這裡的政是經營管理的意思
也就是企業要興盛在於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好在於人才的培育
人才=人財也就是會賺錢的人
這種人靠知識賺錢而不是靠勞力在賺錢
對業務人員來說也是一樣
所以為什麼稿人際關係也能夠賺到錢
得罪了人=跟錢過不去
而且公司規定不管再怎麼好到讓人滿意
執行的人不是很讓人滿意那結果還是很糟
這是我前一份工作給我的感覺
還有老闆缺小弟嗎?雖然我只有高職畢

最近看到一篇被3M併購的企業名皓企業(原本在北投)的故事覺得很有趣
建議有興趣的人去找看看財經雜誌
不知為何其他篇我都看不下唯獨那篇讓我想去拜師學藝

對了還有一個很可怕的教材
韓國三星企業
某雜誌也寫了他們三個打敗所有國際品牌的策略
1.拜敵為師
很多企業都被三星給...
2.生魚片策略(也就是觀察市場了解客人想要什麼新鮮感)
據說MP3手機也是因為看到有人手機換聽MP3手忙腳亂而設計出來的
把兩個本來就有的東西結合就是簡單的創意了
還有日本很多工廠都是 準備好了才生產
韓國三星是先生產來試水溫再調整商品
(就是這樣我才會覺得韓國貨品質不好,不過現在還是佩服他們賺錢的勇氣)
3.人才培育
花錢讓地域專家出國旅遊一年瞭解風土民情
再協助兩年薪資整理出報告以利產品設計規劃
也感重金挖腳不過對於工作評估也很嚴格
雖然我討厭韓國貨(因為感覺品質真的很...)
可是他們的確是很厲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