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東協 + 中國 自由貿易區 2010 元旦生效?


jeff_123 wrote:
一直鎖國下去就只好移...(恕刪)


鎖國??請教一下台灣哪個產業沒去中國設廠?那台灣哪裡鎖國?
若是這種非理性自以為懂的嘴砲~那麻煩你快移民吧!!
加油~好嗎?
小弟認為像東協10+1或是ECFA的協定其實骨子裡就是一場爾虞我詐的貿易戰.
雙方都想經由貿易協定的保護下, 向對方拿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但是動作要快!
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背棄協定在他取得了他所要的東西之後!

對於正在力求發展的東協中的大部份國家, 決大部分都是以傳統產業作為其基礎的工業,
因為傳統產業具備了吸收最大數量的勞動力, 可以讓他們得到溫飽,
而且具備資金門檻較低且回收快速的優勢.
這對一個正在發展,需要人心安定,且需要外匯收入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產業.

傳產業最大的市場現在仍是美國, 但是美國即便加入了WTO(東協10+1大多也是WTO成員國),
但是卻動不動祭出"反傾銷"的法令保護其市場, 也令傳產業恨得很!

在此時, 中國的發展是有目共睹, 除了早已成為製造業的大國外, 其內需市場的大餅也是讓各國虎視眈眈.
加入東協10+1後, 東協的產品可以挾其價格優勢進入中國市場, 而不再以美國為其唯一市場,
東協國家也藉此利多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進入投資, 從而提升其整體國力的發展...

中國藉由開放市場又得到了什麼??看來好像吃虧? 其實並不儘然.
中國一直以來在東南亞都是扮演老大哥的角色,
對東協開放市場是再加深他在東協的影響力, 這點對力求穩定及發展的中國來說是目前的要務.
總不希望有人在自家後邊放火吧?
況且也加強了中國跟美國分庭抗禮的戰略優勢.

至於台灣呢? 我們的傳統產業早已出走, 可是我們其他的產業並沒有跟上彌補其空缺,
而且隨著週邊國家的崛起, 許多外資產業進而轉向其他國家設廠甚至從台灣撤資,
先是到中國, 進而到東南亞...
台灣的衰退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商人無祖國"但是在台灣他只是想要"存活".
看著週邊國家的蓬勃發展而我們只是在消耗前人留下的祖產,
政府何時才可以指引我們方向, 讓我們為後代留下些什麼呢?

以上有感而發, 博君一哂
好像就是今天了 十加一正式上路
物價會怎麼變化呢?
競爭力會怎麼變化呢?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在這個自由貿易區內
動作快的都會找到相對固定的客戶/合作夥伴
動作慢的都會虧死

東協加一催生十年才上路 ECFA最快是?

【2010/01/01 中央社】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打造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FTA),在催生近10年後今天正式上路,未來在這個近6兆美元國民生產總值(GNP)、4.5兆美元貿易額的區域,開始逐漸步入「零關稅」時代。

預料「東協加一」(ASEAN-China)自由貿易區 (大陸稱「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貿易額,將與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和北美自由貿易區三足鼎立。

按照「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時間表,中國今年與東協創始會員國建立自貿區,2015年將與東協新成員建立自貿區。

東協6個創始成員是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4個新成員是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

自貿區正式啟動後,中國對東協的平均關稅,將從之前的9.8%降到0.1%,東協6個創始成員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12.8%降到0.6%,4個新成員將在2015年實現90%貨品零關稅目標。

分析人士向「新華社」表示,這個自貿區是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也是東協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作為發展中國家建立的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區,將對21世紀上半葉的世界經濟與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表示,新自由貿易區受到菲律賓和印尼的反對,因此當地諸如紡織、製鞋和鋼鐵等行業,容易受到來自中國廉價進口貨品的衝擊。

另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論壇」1月7日至8日將在廣西南寧舉行,屆時將舉行自貿區建成儀式。

【2010/01/01 聯合晚報】

中經院警告:東協-中日韓FTA 對台影響更大

一旦「東協-中日韓FTA」形成,中經院說「台灣總體經濟受影響更大」,在靜態模擬下,台灣GDP將下降0.12%,動態模擬降幅更達0.84%。若反映在進出口貿易上,靜態模擬的出口減少1.21%,進口減少2.42%;動態模擬,出口減少1.89%,進口減少2.74%。

中經院指出,「東協-中國FTA」對台灣產業影響,在靜態模擬下,台灣生產總額將減少15.2億美元;動態模下,將減少24.59億美元,各產業生產金額下降最多依序為化學塑膠橡膠製品業(-12.14億美元)、紡織業(-9.96億美元)、石油及煤製品業(-3.38億美元)與成衣業(-1.22億美元)。

而「東協-中日韓FTA」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在靜態模擬下,台灣生產總額將減少51.45億美元;動態模下,將減少99.87 億美元,各產業生產金額下降最多依序為化學塑膠橡膠製品業(-29.26億美元)、紡織業(-20.67億美元)、機械業(-15.48億美元)、石油及煤製品業(-7.81億美元)、汽車及零件業(-2.94億美元)、成衣業(-1.96億美元)與皮革及其製品業(-1.47億美元)。

中經院解釋說,「東協-中日韓FTA」對台灣威脅更甚於「東協-中國FTA」,主要是因為台灣主要出口市場─中國大陸及東協,以及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均在整合之列,因此使得台灣的競爭壓力更大。

東協加一示意圖
demon978 wrote:
鎖國??請教一下台灣...(恕刪)

鎖國應該是指目前是透過兩岸條例及海基海協,
不是以經濟外交部等正常的方式交流.
steven.yo wrote:
鎖國應該是指目前是透...(恕刪)


外交部?
台灣如果可以和中國建立"邦交"的話
就天下太平了

真正的鎖國的時代是兩蔣
YABUYABU wrote:
其實不管如何說明,總...(恕刪)

台灣已經流失多少產業,照成失業潮,剩下的產業也不多,不要以為股市上漲就是台灣經濟好轉,股市跟房地產上漲是銀行利息太低所致,跟外資進來炒房地產股市所致,政府不把資金導入產業,一但外資炒夠了資金撤走,台灣又要面臨一些問題,以主計處跟一些外國機構預估明年台灣經濟成長力大概是四%左右是亞洲吊車尾,不簽ECFA在WTA加構下也可以談
cbryy wrote:
好像就是今天了 十加...(恕刪)

現在台商很多都是在大陸生產,請問他是以台灣為產地銷國外,還是以大陸為產地銷國外?
輸入國是以大陸為輸出國客稅,還是以台灣為輸出國來客稅?
你先想這個問題
lynx3D wrote:
簽ECFA對台灣的負...(恕刪)


台灣農業才佔我們的生產值一點點而已,毫無競爭力…若不簽高科技和外銷出口的產業全完了,在東協被完全獨立了…那真的是自己玩自己了…而且800萬的股民,全都要賠慘了,我想以後大盤指數會常期停在在伍陸仟點…經濟數十年也沒救了…不要被政治人物給誤道…這完全是經濟議題…

一堆人對ECFA完全不了解,只耍嘴皮講再多也沒用,就像之前版上老手說股市四月會上七仟,九月會上八仟沒人信,被攻擊到不行,老手就不出聲了。現在呢?嘴砲一族的到那去了啊?賺錢的還是賺錢,賠錢的還是賠錢。
seiya936 wrote:
台灣農業才佔我們的生...(恕刪)

你不要以為簽了就對台灣有益,晶圓廠都可以去大陸投資了簽跟不簽有什麼關系?,可以從大陸出貨
chen_2116 wrote:
你不要以為簽了就對台...(恕刪)


那台灣晶圓代工的產品要不要賣到東協去,還是台灣的全留在台灣自己用啊…台灣高科技大多是外銷比例是多少?你了解嗎?宏達電和聯發科有多少比例是台灣做的?再外銷到中國去,你知道嗎?知道再來談吧…出口比例大陸已佔40%你了解嗎?少了這40%台灣會如何?你知嗎?知道再說吧…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