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連續5年以上ROE>15的股票,會忽高忽低的不要
2.市值不要太低,新上市公司也不要(避掉地雷股)
3.配現金的公司優於配股息的公司
4.盈再率(盈餘再投資)愈低愈好,像面板,DRAM必須一直拿賺來的錢來開新製程,根本配不出現金給股東,加上產品價格波動又大,就完全不予考慮‧
5.多種果樹,不要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中鋼,台塑再好也有掉漆的時候,同屬原物料跟景氣循環股,應該建立多檔不同性質的績優股‧
6.便宜時再買,長期平均獲利來算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愈低愈好(跟三檔股票的作者不同)
7.當股價接近目標價時,不要一次就把子彈打光,要分兩次買進
8.最重要的,除非公司壞了(掏空作假帳),或是股票貴得離譜(變破千的股王之類的),都只買不賣,把配得的的現金,再依上述原則找便宜的績優股存入,達到複利的效果‧
還有,巴菲特喜歡簡單,經久不變的產品,尤其是"白痴來當總經理一樣會賺錢"的公司最棒(可口可樂,中華電信之類的),依照他的邏輯,你可能賺不到連發科,宏達電,APPLE的錢(產品生命週期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但是你可能會買到中華電,中碳,和泰車之類的績優股,至於哪一種股票比較好,見仁見智吧,但是大方向是沒錯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