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01 wrote:
效率市場假說
這理論對有效市場的定義是: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有效市場。
衡量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兩個標誌:
一是價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據有關信息而變動;
二是證券的有關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勻地分布,使每個投資者在同一時間內得到等量等質的信息。
根據這一假設,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會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響一種股票價格的因素都已經反映在股票的價格中,因此根據這一理論,股票的技術分析是無效的。
以上是效率市場之定義及衡量標準。
再次先聲明(不然你又會說都是我說的),我不認同效率市場理論,更精確的說是不完全認同其理論,不認同的%就假設是0.001%好了!因此我投資理念就是要追求那0.001%的勝率,所以我是主動型投資人。
效率市場跟人氣是無關的,這句話就是我不認同效率市場的理由之一(不止於此),效率市場強調的是訊息的有效性,認為已知的影響一種股票價格的因素都已經反映在股票的價格中,但人性的貪婪與恐懼往往超越了這些訊息的有效幅度,這種無效性往往是價值投資人可資利用的關鍵,也是巴菲特經常應用的人性指標。
冷門個股之股價是因人氣少而平價低落,還是因訊息量少而乏人(人氣少)問津? (標誌2)
為何要分上市、上櫃、興櫃...等等市場,又為何監管機關對各市場訊息公開要求不一?
所以影響股票價格者雖是人氣,但與效率理論不是正相關,如牛頓自承算得出天體運行,卻算不出人性貪婪,這就是其中無效之所在。
最後,請認同效率市場主義的各方賢達請別以此討論爭辯,小弟解釋不清處也不想再解釋了,各擇所選,各自賺錢就好~~~
感謝灰狼大如此清楚的解說!


那我了解了,應該就是一種隱函數的關係。
我感覺今天用腦過度了,等會兒來看個卡通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