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壽險的金控股下半年就看其對大陸及歐洲資產的風險控制了. 其他金控雖今年稍微衰退, 但以股價,EPS及配股息的比率, 仍是不差的投資標的, 只要大陸股市, 將來無流動性的股災.
**********************************************
(聯合報)受到富邦金、國泰金、新光金等壽險金控獲利大增影響,15家上市櫃金控上半年稅後純益估逾1,760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法人預估,第3季仍是壽險金控勝銀行金控的局面。
15家上市櫃金控截至昨日,除了開發金之外,都已公布上半年獲利自結數。法人指出,推估開發金6月賺5億~10億元,整體金控上半年稅後純益,至少1,760億元以上、年增逾9%,約達去年全年稅後純益的62%。
富邦金因壽險子公司6月處分海內外股票挹注獲利,加上台積電除息挹注現金股息收入,推升金控母公司上半年稅後純益419.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4.1元,雙創歷史新高。
國泰金也因壽險子公司,認列台北市信義計畫區A3國泰置地廣場等不動產增值評價利益77億~78億元,以及上半年持續收回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金50億元,推升國壽上半年稅後純益293.7億元、年增50%,國泰金上半年稅後純益412.6億元、年增35%。
從成長力道觀察,昨公布獲利的新光金奪下第一。新光金上半年稅後純益65.9億元、年增97%,EPS為0.61元。新光金副總徐順鋆表示,獲利強勁主因上半年債券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增44億元,以國際板債券貢獻最大。
新光金子公司新光人壽目前持有國際板債券將近1,700億元,為僅次於南山人壽的第二大買家。其中,寶島債占300多億元,新壽持有的國際板債券平均報酬率達4.4%。
相較三家壽險金控,上半年35%~97%不等的獲利成長力道,銀行為主的金控,包括:兆豐金、台新金、第一金、永豐金,上半年獲利均較去年同期減少,衰退幅度介於1%~9%不等。
針對中股逾1400家宣布停牌(停止交易),對國內投信發行的A股ETF到底有什麼影響?影響程度有多大?會不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已成為A股ETF關注的焦點。據了解,金管會證期局已緊急邀集業者開會,目前已知富邦投信、復華投信、國泰投信與元大投信4業者的A股ETF都有成分股宣布停牌,影響指數權重的幅度最多有30%。
國內10檔A股ETF中,元大投信與富邦投信就各占4檔,國泰投信、復華投信則各有1檔。據了解,寶滬深(0061)是買香港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而滬深2X(00637L)與滬深反(00638R)是以新加坡A50期貨為主,上證2X(00633L)與上證反(00634R)則是連動期貨,由於香港與新加坡等都沒有停牌、不至於發生流動性問題。至於其他5檔A股ETF中,據了解元上證(006206)影響最小,目前只有2檔宣布停牌、權重約占1.1%,國泰富時中國A50(00636,簡稱CFA50)也只有6檔、占權重約4%,而FB上證(006205)停牌檔數有30檔,占指數權重不到10%,最高的則是深100(00639)停牌家數約30-40檔,占指數權重近30%。
據了解,A股ETF大多以成分股來編纂指數,因此得看停牌家數占指數權重的高低,停牌家數若佔指數權重達20%以上時,基金一旦遭受大量贖回,就只能賣其他占指數權重80%、未停牌的股票,但因應贖回而賣出未停牌的股票,結果將造成手中持股偏離指數的情況擴大,再者甚至會造成基金手中有流動性的部位越來越低,有可能產生流動性風險。
不過,金管會昨指出,A股停牌是因應近期股價大跌,基本上屬於「短期狀況」,況且,中股昨天也收紅,加上停牌的A股占ETF權重比例不高,不會影響到流動性。
證期局表示,根據業者提供的調查,A股停牌占旗下ETF的比重,多數都在1成以下,最多也不過接近3成。每檔基金除了現有規模,都還有準備一定現金,以因應投資人贖回,換言之,並不會影響到整體流動性。
證期局官員指出,中國有資金匯入匯出限制,這在國內基金公司銷售這類A股ETF商品時 ,在公開說明書都有清楚告知,也就是贖回較其他一般基金不方便,時間原本就會比較慢。
此外,證期局表示,經洽投信業者,目前中股基金尚無異常申贖情形,這顯示國內投資人慢慢越來越理性,金管會未來仍會持續關注後勢發展。
重跌 和此可能有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