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digo1971 wrote:
抱歉樓主,又歪了;...(恕刪)


你沒歪樓,講得很好!繼續。。。

PS.雖然我不是比爾蓋茲,也不是李嘉誠,但是看到地上有1元我也會撿起來。

(哈哈~我是貧窮小散戶,會撿起來是正常的。)
刪...刪...刪...刪...刪...刪...刪...
我個人是操作外匯保證金,但是選擇的是沒有什麼交易量但是很穩定的策略,我希望可以用最小的風險創造出合理的利潤,在這行看過太多人說幾個月翻倍的,但是我真的是希望可以輕鬆點就好,所以我是用了一個每個月大約只有3~5%的全自動在做交易,在這行很多人覺得太少,但我做過這麼多交易,其實穩定才是比較實在的
專業外匯培訓與教學 LINE:nelsonjou 微信:nelsonjou1101
shih3246 wrote:
很好奇~ 請問是否有人已經達成財務自由了? 存股或許無法致富
但想要達成財務自由應該不難~ 微笑
感覺這裡有很多大大, 都深藏不露的, 可以分享一下嗎?

財務自由 = 被動收入 > 生活支出...(恕刪)


上面引言樓主一樓的發言,以正視聽,避免樓又歪了。
不過我想用點不同的角度來談"財務自由".
誠如樓主定義:
財務自由 = 被動收入 > 生活支出.

所謂被動收入,不外乎就是透過理財和投資來達到收入,這和透過上班或勞動所得到的收入有兩個根本上的不同。
1. 理財投資是自己100%決定方向和自己100%負責成敗,沒有長官幫你扛,也無法推給別人。功過自受。
2. 希望理財投資是一種"不勞而獲". 而不必朝九晚五。

但所謂成功的理財投資,真的是不勞而獲,可以"徒功無勞"嗎. 還是讀了一堆理財書之後,下場還是虧了。而變成"徒勞無功".我想如果以單次的投資成敗而言,徒勞無功或徒功無勞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但長期的持續穩定的投資獲利是不太可能"不勞而獲"的。一定是有大量的研究,思考和閱讀。==> 最起碼,我是如此做的。
所以主動和被動收入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可以完全享受做決定的自由,和100%享受投資成果,沒有人可以跟你爭功委過。你就是你自己的老板。
所以財務自由除了形式上被動收入 > 生活支出.
再下認為還有幾個條件:
1. 財務心態上的自信,和自在。這點,前面幾位拼身家高低的應該都沒問題。自信爆表。
2. 資產有足夠的安全邊際。有個1.5倍以上吧。
要不然對於假設一年花費50萬的人而言,有100張花店雖然是形式上的自由,但每年提心吊膽的,也少了自由的意義。
以上報告....

生活玩咖 wrote:
要不然對於假設一年花費50萬的人而言,有100張花店雖然是形式上的自由,但每年提心吊膽的,也少了自由的意義。...(恕刪)


我還沒有100張啦~~一年也沒到50萬的被動收入,所以。。。提心吊膽。。。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我從小就很容易緊張,這是天性使然,現在已經改善很多囉!

羅伯特清綺說過
錢的種類分為現金量與現金流
現金量就是用時間去換錢(主動性收入)..有做有沒做就沒有
現金流就是用工具去換錢(被動性收入)..有做有沒做還是有
把這分為四個象限稱為現金流象限E,S,B,I..全世界90%的人在ES象限,只有10%的人在B,I象限
那究竟是那個問題把我們變成只能在E,S象限工作的人呢???請看..



它會告訴你...為什麼你賺不到錢...會無法財務自由的原因

生活玩咖 wrote:
上面引言樓主一樓的發言,以正視聽,避免樓又歪了。
不過我想用點不同的角度來談"財務自由".
誠如樓主定義:
財務自由 = 被動收入 > 生活支出.
所謂被動收入,不外乎就是透過理財和投資來達到收入,這和透過上班或勞動所得到的收入有兩個根本上的不同。
1. 理財投資是自己100%決定方向和自己100%負責成敗,沒有長官幫你扛,也無法推給別人。功過自受。
2. 希望理財投資是一種"不勞而獲". 而不必朝九晚五。
但所謂成功的理財投資,真的是不勞而獲,可以"徒功無勞"嗎. 還是讀了一堆理財書之後,下場還是虧了。而變成"徒勞無功".我想如果以單次的投資成敗而言,徒勞無功或徒功無勞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但長期的持續穩定的投資獲利是不太可能"不勞而獲"的。一定是有大量的研究,思考和閱讀。==> 最起碼,我是如此做的。
所以主動和被動收入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可以完全享受做決定的自由,和100%享受投資成果,沒有人可以跟你爭功委過。你就是你自己的老板。
所以財務自由除了形式上被動收入 > 生活支出.
再下認為還有幾個條件:
1. 財務心態上的自信,和自在。這點,前面幾位拼身家高低的應該都沒問題。自信爆表。
2. 資產有足夠的安全邊際。有個1.5倍以上吧。
要不然對於假設一年花費50萬的人而言,有100張花店雖然是形式上的自由,但每年提心吊膽的,也少了自由的意義。
以上報告....


WOW,獨孤不敗大大又出現了,不知道目前現在2017年6月3日,年薪破1000萬台幣了嗎?看你之前文,幾年前要退休,

結果愈來愈高薪嗎?你做到65歲看看能否年薪2億喔?你都很猛,每10年都年薪倍增,你現在才48歲,年薪1000萬,65歲

年薪2億我應該不會低估你吧?加油.
愁大方便把這本書的心得分享給我們嗎?
他的書有時候隔個幾年換名又再版(我買過至少6、7個不同書名的書),怕買重複

剛上網查books.com
這一次,羅勃特‧T‧清崎將告訴你一個驚人事實……
  政府與財團正在透過稅賦、通貨膨脹及存錢儲蓄掠奪你的財富!
  1.你真正懂稅賦是怎麼回事嗎?你知道你勞動獲得的薪資被政府剽竊了嗎? 
 --同意:薪資所得閃不了,海外投資所得660萬免稅
-- 房租收入可以先扣除43%費用才計入所得,有的人還不申報

  2.政府默默地印鈔票,說是紓困實質上是通貨膨脹!你的錢將越來越不值錢!
--同意

  3.鈔票持續貶值,儲蓄存款只會愈存愈窮!
--部分同意,我把定存當短中期資金停泊工具,或者是等候股災時投入的備援活水。



第九章 相對於「上學唸書」 VS 自學/網路/上民間名師的課
第十章 相對於「千萬別出錯」 VS 失敗是成功之母,從每次失敗中學取教訓,40%完成度就出擊,邊做邊改
第十一章 相對於「爭取好成績」 沒意見
第十二章 相對於「找份好工作」 VS 創業、創造被動收入
第十三章 相對於「還清債務」      VS 創造好的債務,收取更高的現金流
第十四章 相對於「量入為出」 這個很好啊
第十五章 相對於「千萬別作弊} VS 我會作弊 hacker
第十六章 相對於「有錢人都很貪婪」 VS 很貪婪,但還是有限度
第十七章 相對於「投資的風險很高」 VS 死定存的風險最高,100%機率被通膨吃掉
第十八章 相對於「存錢儲蓄」 VS 還是要的,短期parking
第十九章 相對於「迫切的危機並非好事」 VS 好機會好好的檢視,是否有那個環節可以改善
愁小鐘 wrote:
羅伯特清綺說過錢的...(恕刪)

愁小鐘 wrote:
羅伯特清綺說過錢的...(恕刪)


投資理財的書太多了,總覺得都大同小異,很多年以前我姐夫送一本給我爸看"富爸爸,窮爸爸",我爸丟給我看,這本書就是我的啟蒙書,後來陸陸續續也看過一些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倒是很少會花錢買這類的書,網路上的文章很多,隨便google一下,就很多了,只不過不花錢買的,就不會給你看得很完整,只能說...我都是斷章取義的東看看西看看,所以覺得都差不多,這類的書買1~2本來看就可以了吧!?(感覺)
富爸爸系列我也看過多本,我覺得大概就是第一本<富爸爸、窮爸爸>就已經含括作者的整個思想了,接著可以讀《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一二)》,這一本講述的是細節與如何操作,最後有空再讀一下<富爸爸、富小孩>,這一本雖然是談理財教育,但是也是有很多是作者講述自我轉變的過程,也就是為什麼會這樣改變?每個人有了一些改變,都可以在事後去回想到底是什麼促成這個轉變的,這個過程其實比結果重要,第一本書是作者用一個虛擬的富爸爸來闡述想法,富小孩這一本則是作者自己的剖析。

其它系列的書就看個人興趣了,有談創業的,有談直銷的,對經營事業有興趣的就可以閱讀。同系列的後續的書,其實都有部分的重複,也有一些新的東西,不過就有點類似一綱多本的意思,也就是用不同的角度或故事去闡述他的中心思想,就像我自己在這一樓的留言,其實也是重複頗多,但有時候因為別人的留言而又觸發一些想法,就會再寫一些。

所以就是:
<富爸爸、窮爸爸>
<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一二)>
<富爸爸、富小孩>

套句武功秘笈裡面常見的講法,這三本讀完還不能有所突破的,那你也許不適合這一套武功,盡早放棄吧!

我講的是真的,累積財富的路百百條,樓上不就有多個買賣房地產達到億來億去的,股票投資書籍裡面講存股的,跟講技術分析的一半一半,我選擇存股,不代表我沒看過技術分析,就是磁場不合啊,看了不能有所突破,就該換條路走。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