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2

達成財務自由之後的生活點滴+心情點滴

hodson2013 wrote:
本來規劃現在在日本,七八月在歐洲,結果通通沒了。
我想到明年都不會出國了,好好在台灣,畢竟年紀屬高危險群。

不過我對股市看法跟你有所不同,可能我是固定收益為主,你有不少高風險高獲利工具。


我一直注意義大利疫情,這個令人著迷的國度,非常浪漫到德國人從不相信他們的財報。
當這個浪漫散漫的國家能控制疫情,北邊的國家或美國也絶對沒問題。
我看義大利疫情已經過了最糟點,開始進入整理階段。
這次歐美一開始輕忽,但西北歐國家基本也控制不錯。
至於美國,現在在趕進度,我預計七天內到達高點。


不過除非溫度能完全壓制病毒,否則斷斷續續會一直出現,直到疫苗上市。
這就是我説的,年紀大的不要亂跑。
但是投資就不一様了,最恐慌時期過了,各國政府嚴厲措施盡出,配合各種救市政策。
長線或固定收益者現在可以慢慢佈署,收益應該可期。(恕刪)


很讚啊,有看法就是讚。
雖然看法不同,但市場就是要看法不同才健康。
義大利最糟點也許過了,但西班牙還在往上衝。
美國紐約也許要到高峰了,但其他州還在起步。
大家都是猜,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

義大利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這兩天怪怪的,晚上需要跑去湖邊沉思,我太太問我為什麼,我才說最近做股票做得很痛苦,以前做多,總是期待好事好業績發生。現在是看著災難做投資,尤其看義大利數字,看到偷掉淚。我的名字 MiPiace, Mi 是義文 我,Piace 是喜歡。在義大利米蘭時建的帳號。
疫情最嚴重的城市,Bergamo, Brescia, Lodi, 都是我們最喜歡的城市,義人熱情好客顧家,但不太相信不太鳥政府的政策,政府效率低落到一個無法理解的境界,要控制疫情,真的不容易。我每天也是在看數字,希望趕快好轉,那邊還有一些很善良的朋友,希望他們平安。

高風險獲利工具,不一定高風險。日本料理切殺西米刀很利,廚師也沒被割傷。也許菜刀不利,但少下廚,一操刀,就割傷了。高風險工具,會控制就不再高風險。反而長期投資,你數數看你身邊長期投資賠大錢的有多少,腳麻不會跑,又看不準景氣,長期投資虧大錢。

Lodi
gt1976 wrote:
在夜深人靜時多次檢討,發現以前只是運氣好
2008才是真正的實力考驗,我是沒有實力才掛掉的
以前不屑的存股、穩定收益...這才是王道啊!不用心驚膽怕的...重新學習調整(恕刪)


大大現在似乎也是時候思考屬於您的"準退休者的資產配置" 和自己的投資哲學。建立投資哲學尤其重要,有人相信存股,有人相信被動投資,有人相信技術...。
信仰產生力量,前提是你相信的公理它真的是真正的公理。就如數理公理一樣經的起考驗,而不只是短期的觀察經驗。2008,2020,以後的20XX 應該都不會是問題。平安度過。

投資到底有沒有獲利公理? 就看每個人的理解和判斷了。 而存股是不是獲利公理和能不能安定投資者的心。玩咖就不評論了。

運氣好也是一種實力,尤其是要一直維持運氣好。更是需要實力...
希望大大找到你的投資聖經...
gt1976 wrote:
最差最差的打算,就是(恕刪)


那種時刻應該不是敢不敢的問題 是知不知道的問題
照理來說如果是一個會看價格正常水位的人 那時刻不太會有什麼不敢的問題

只是覺得好多人都認為那時候需要的只有勇氣
或者是勇氣是占大多數
卻都忘了那時最困難的是判斷正常水位 其實如果現在不曉得 那時候也不曉得的
MBUSA wrote:
是的也有同事,夫妻都(恕刪)


這其實是少數吧 我跟我哥都念再興 也沒有很多這樣
而且會這樣的除非是女生 否則畢業後幾年回來相聚會發現 家裡最可怕的都不是這些人
倒是
我覺得生女兒本該是得讓她這樣長大 能這樣生活的女生往往家境不差
她最好有個特質是會讓根本不敢攀上她的人接近她
她就贏了

男生就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台灣的傳統產業就有幾個出名的
高學歷 身價高 長的也挺帥 然後娶不到老婆
理由是因為這男生生活實在不怎麼挑剔 可以住民宿 也不怎麼開車 搭公眾運輸而已
最喜歡吃的東西叫做subway 不喜歡吃甜點 因為怕胰臟癌
可是能嫁給他的女生往往受不了這樣的人
這樣的人在台灣藝術界也不少喔 大多都鹽水學派那邊畢業的
hodson2013 wrote:
大大早本來規劃現在在(恕刪)


為什麼大家總有一種思維叫
真正大家會有興趣的價格區間是發生在自己最直觀能想像的時刻
萬一不是呢?
很可怕的是 歷史告訴我們很多都不是喔
真要統計 這樣子看待市場的話勝率不到3成 可以自行去統計看看 對照歷史

我到時候要來這邊看到底有誰可以平均價格買到那種區間的價格
我猜一隻手數的出來 一堆人都把這遊戲想得太簡單了
搞得好像I must make a fortune when the recession happens

making a fortune很棒 人人都喜歡 問題是有非常多的人在沒衰退的期間都沒有買好股票了
實際上每一個大的循環週期 撇開衰退時期 7~8年的都會有至少4~5次很好的進場機會
這個進場機會的意思是如果在這時買了它 放到下一次經濟衰退的發生
再復甦 只要不是景氣循環股 也很難賠到

如果這件事情已經很多人自認做不到 那怎麼會覺得自己有能耐能應付好衰退?
這兩個可是有直接關係的
每一次看到有一群人在笑說08 09年入市的又沒多厲害 誰都馬知道那時候要怎麼做
事實上
這些人如果真的在那時下大注 他肯定不是一般人了 因為股票可是跌很慢的
今天不會知道明天會怎麼樣 但至少要知道稍微長遠的未來長什麼樣子
還要堅持下去 股票又不是一天跌到那個區間去 真要說 度日如年 偏偏也不是日在計算 往往是周在計算

最麻煩的是 誰知道那個稍微長遠的未來到底自己的見解是對的還是不對的
還有
既然如此為什麼自己等得下去 可還是得等下去欸

開個玩笑 還好股票不簡單 所以股東都還會有股息拿 世界很公平 一堆人很可愛
只要股市的股東利益一直良好就代表買好股票的人真的非常少喔
Ruby2012 wrote:
該說美國撒錢撒過頭嗎?昨天看到美國2兆美元的部分內容,光給航空業的500億美金,其中250億是直接疏困不用還的,250億是融資,我看利率應該是驅近於零.美國印再多鈔票,美元也不太會貶值,QE這招太好用了,期待2009金融海嘯的跌法機率越來越低了!(恕刪)

2 兆,我的看法是不夠的。
美國 GDP 21兆,服務業 13兆,一個月服務業超過1兆的收入。加上其他產業受到的影響,全美失業救助,還有救災的醫療支出,2兆差不多可以撐2個月吧。後續應該還要放大招。
現在的情況,產業景氣寒冬,資金寬松程度前所未見,所以會來回震盪。
FED 為了救市,又埋下了一個更大的未爆彈,何時引曝,就隨著市場變化而定。也許美元貶值,公債利率或投資級債利率走高時,又會引爆。
就算美國得到 FED 救市, 歐盟誰來救。德國疫情也是很嚴重。

MiPiace wrote:
很讚啊,有看法就是讚(恕刪)


義大利,當初度蜜月去過...那個時候花完這筆,身上就沒有太多餘的現金了~
不過...能用這筆,換來老婆大人未來婚後,沒有抱怨蜜月旅行太爛,應該就值得了!

在前幾年,看到歐洲在較偏遠的旅遊勝地,有些年久失修的房子
在政府有售屋條件下,以1歐元出售...
那個時候也好想去買一間來整修,一年去個一季過過日子
剩下的時間給朋友過去住住,也很好啊~
但現在可能比較實際一點,找間AIRB&B過去玩玩也挺好的!
gt1976 wrote:
義大利,當初度蜜月去(恕刪)

義大利買房需要 居留簽証 permesso di soggiorno, 過戶律師費要3000歐左右,法院公証耗時1個月,有點複雜。
旅遊的話,
深度旅遊反而比較好,找個民宿住下來,玩個幾天,比較能夠體會義大利的美。

gt1976 wrote:
最差最差的打算,就是(恕刪)


小弟也經歷過那一段人生歲月,跟會拿到一百萬
想拿去買車,車沒買成,拿去買選擇權,一夜歸零

幾年後想賺扣抵率,印象深刻買漢唐,除權息前一天買,隔天賣
沒想到開盤當天就跌半根,再隔天又半根,忘了怎麼了,當時恐慌賣掉
賺了扣抵率賠了價差。又是百萬(還是跟老婆貸款的)
(當時如果知道就不賣,現在早早人生自由~~哈哈)

2015年再度踏入投資市場到18年結算人生再度不見3百萬

年輕人生經歷2次歸零。最後這一次沒有歸零但因為本變大,損失亦比前兩次要重
在絕望中把手中大部份錢轉入本來就有買的存股中想穩穩的領股利股息
認清自己的投資能耐,沒想到去年2019年這檔存股卻成了大黑馬
將前面幾次的損失一次全幫我要了回來。

這一波回檔當然無一倖免,但目前帳面上仍然有著相當的未實現獲利,會不會歸零?
有可能哦,但我堅持著,也早早就把看盤軟體刪除
接下來就是保留現金留著度過接下來的疫情。


人生重啟當中,會不會成功沒人知道
我只知道今年小弟能比去年領到更多的股利股息(去年營收創新高)

有些人會說明年就不知道了吧?
沒有錯,但這間公司毛利率40%比小弟任職的公司獲利還要好。
投資它比小弟公司可能存活得還要久一點。

未來如何沒人能告訴你,但這是自己的選擇。是我自己做的決定。
生活玩咖 wrote:
大大現在似乎也是時候(恕刪)


謝謝玩咖大,當初真的是你觸發了我這部分的想法~

這一兩年來,在確認好資產的配置後,就開始往這目標調整
目前還是有點失衡的狀態,股市佔50~60%的資金,自用的住宅尚未搞定
再經過一兩年的調整,應該就可以達到自己心目中的配置
其實也不是很難的資產配置,除了房地產外,主要分割成三大分
其中一份現金的部分,則再分成定存、外幣定存
其他二大份能夠產生的利益,都能夠維持跟目前相同的生活品質開銷
目前是有一份已經達到穩定收益一年70-80萬(17、18、19,我想20年應該也可以達到)
但是股市那一份,就高高低低的,不太穩定,一下子百萬以上(18、19)
一下子又30-40萬(以20年目前的公布與推測來計算)
價差獲利,就沒有算在裡面了~因為價差的部分,大概也只有1~2次而已

所以針對股市這塊的投資標的,還是需要做一個調整
才在重新在存股的標的下功夫研究,主體還是以價差為主,以配息為輔
可以少賺一些,但求穩定,且不因穩定而犧牲獲利
在可負擔風險的前提下,追求穩定之最大收益

曾經有碰到朋友海公公入手價50以下,一直持有到現在...
中間應該經歷過2XX以上,也不曾出脫...
投資沒有對錯,只要賺錢就是好方法,但很清楚這方式可能我不太適合
樓主的種花養綠葉的方式,我也覺得很棒!

SpectreXSpec wrote:
那種時刻應該不是敢不...(恕刪)


我認為判斷是一件事情,有沒有勇氣是一件事情
現在的我已經有了勇氣,但是判斷水位的能力是否足夠,我還存有一些恐懼
所以...這部分還是需要實際的績效來驗證
  • 67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7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