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xyz wrote:慶富案中,第一金若提...(恕刪) 第一金是貸給慶富80E,不是媒體報的58E,22E是聯貸案之外第一銀又另外貸給慶富的。如果需要提列第一金承受度無法像兆豐金,因為兆豐金賺的比較多。
2點 wrote:台新認為彰銀違法 ...(恕刪) 台新搞這些沒用市場是現實想辦法 透過業績把股價拉到40元以上併購 透過換股 自然就容易或者 吃虧一點高價併購 比方說 用彰銀的股價1倍約32元 或 淨值1倍 29元 收購目前這樣拖法 又不肯吃虧倒不如 純投資 退出彰銀董事會
獵雷艦弊案憑什麼要全民買單2017年10月12日20:36高國修/任職於高雄市私立國中近日慶富造船取得的獵雷艦標案,因為財務問題需要向蔡政府求救,9間公股銀行先前聯貸給慶富造船的150億也可能要全民買單,民眾不禁要問,公股行庫怎麼會年年出包,而為什麼這些損失都要全民來承擔呢?慶富造船在一開始尋求公股的貸款時,合庫與一銀都因為慶富的公司擔保不足、合約也有問題而不願借貸。慶富卻轉而向馬政府陳情,沒多久慶富的聯貸案就順利通過。是否只要政府高層授意,公股就不管徵信結果與風險控管,就得乖乖把錢拿給企業?回到這些問題根源,其實是財政部不該有左右公股營運的權力,尤其是一句話就能決定公股是否貸款給某些企業。在台灣的9家公股行庫當中,除了台銀、土銀和輸出銀是政府百分之百持股以外,其他公股行庫的政府持股僅有1到20%不等,而這些公股的營運卻幾乎百分之百受政府影響,不管是公股都更、延長營業時間等,只要政府一聲令下公股就得乖乖照辦,其他股東權益卻置若罔聞。加上財政部過去口口聲聲稱公股行庫是全民資產,尤其在涉及公股股權爭奪的時候以守護全民資產自居。然而,公股行庫通過205億聯貸案,已經貸出去的150億的損失卻不見財政部出來承諾願意承擔。公股銀行若做不好風險控管,就不應該盲目協助政府政策。在許多公股出包的案例中,都是因為政府執意進行,公股配合所產生的出包事件,但最終的損失卻要回到其他股東和民眾身上,這合理嗎?身為一個市井小民,我很生氣,獵雷艦這種政府與企業搞出來的弊案,憑什麼要全民買單?
英英間LKK wrote:我只是去了解一下為何英商會放棄49%股權。虧損只是其中之一。 蘋果今天有報導:過去十年來,雙方談了二次分手,在今年第三次,終於分手成功,主因仍是英傑華無法忍受第一金人壽長期虧損、商品策略上歧見又無法化解,加上英傑華也不願再拿錢出來增資第一金人壽,終究埋下分手導火線。據第一金規劃,第一金將在明年第一季對第一金人壽增資5億元,後續將再增資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