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悶 避險成本吃掉升息利得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121000318-260205之前大家都只在乎壽險公司海外二千億的避險成本,卻沒有想到壽險公司海外投資16兆,如果獲利5%,一年的獲利大概是8千億,相對於二千億的避險成本,只是少賺而已。加上匯損只要匯率回來,損失就會沖銷掉。以新光金來說,匯損最大的損失就是人民幣與英鎊。如果中美貿易戰可以圓滿解決,人民幣或許就有機會回來,英鎊則要看三月份脫歐的紛擾是怎麼落幕。最近新光金由8塊多漲回9塊多,外資似乎漲多在獲利了結了,我是覺得長期持有並不會虧損。不過如果如市場預測的,聯準會不再升息並改為降息,那壽險股可能就得小心一點了﹗
nldwmg wrote:...最近新光金由8塊多漲回9塊多,外資似乎漲多在獲利了結了,我是覺得長期持有並不會虧損。不過如果如市場預測的,聯準會不再升息並改為降息,那壽險股可能就得小心一點了﹗...(恕刪) 外資持有新光金的成本,遠高於目前的新光金價位,而且已連續賣超4~5個月,從1/4股價低點上漲至今,外資幾乎天天賣超,屬於認賠殺出,而不是獲利了結.新光漲到9元,靠的是自營商1/4-1/22連續大量短單與外資對作(身分不明)另外近期八大行庫的護盤基金與散戶的逢低短線買盤也是推手.至於外資連續出脫新光箇中原因,個人評估還是基於企業治理的誠信問題.老外跟華人文化不同,台灣職場推崇的是見風轉舵揣摩上意的"奸巧"之輩,外商重視是經營者言行與表裏一致,允許能力不佳,但不能在Integrity打折,當然更不允許欺詐行為.國泰、富邦或中信金等大型金控,獲利與虧損,多數採取逐月攤提會計原則,新光這家財報無法被預期的企業,何時實現獲利或虧損,只有內部人士知情,由2018/9-2018/12這幾個月的財報內容與透明度,即可看出管理問題所在.是否因此存在操弄股價,放空與內線的空間? 這部分就由投資人自行判斷!長線外資不願留倉,持股從33%降到26%,現在還在賣,只剩下短線帽客當沖與短線交易,對于誠信已失的一家企業,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結論:1.經營者無能,只會讓你無法獲利! 若企業治理缺乏誠信,最終將讓你破產!2.投資人若有機會解套,請迅速閃人勿留戀! 台股有其它更好的選擇標的!
漲翻天 wrote:新光金應該是短線投...(恕刪) 新光2018 Q4啟人疑竇的財報,將已發生多年的海內外投資虧損一次認列,造成該季帳面嚴重虧損,同時也讓投資人損失數百億的資金.我將詢問金管會,提出新光作帳方式,認列海外資產減損超出該會計年度,是否應該進行資訊揭露與提前公告,而且是否應該採用逐月攤提原則?不然有坑殺法人與投資人的嫌疑.透過金管會協助解釋新光作帳方式,是否合乎會計原則與國內相關法令,讓企業盈虧真相,有水落石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