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下嗎?

灰狼01 wrote:
在其他樓,我曾說過,若大部分人都買ETF,會有可能發生之現象,這一篇說的可能性,會發生嗎?
被動式投資法(上)
被動式投資法(下)
...(恕刪)

您貼的那兩篇連結我剛剛快速讀過了(字好多,希望我沒錯過重點),文章說的可能性我感覺是會發生的,原本是大盤決定ETF的走向,到最後反而是ETF(尤其是裡面的幾隻大型股)決定大盤的走向,形成雪崩效應。此外,我覺得有另一可能性也會發生,不知道灰狼大有沒有在另外樓提過,也就是當大部分投資人都進行被動投資,股市就更容易偏離效率市場(因為不再有這麼多人同時對單一個股進行追價或殺價),此時會有更多 "價格" 偏離它 "應有價值" 的股票存在,主動投資人也就更有便宜可撿。所以如果我是積極的主動投資人,我會樂見這一天的來臨,可能還會幫忙推廣被動投資。

pigstand wrote:
想得到平均績效,難!
只想得到平均績效,難上加難!...(恕刪)

這正是投資最難之處,投資考驗的是人性。

ejan1969 wrote:
非也,是新的標的,單一持股不超過15%,所以不會再加碼現有持股。

了解! 我單一持股也不會超過15%。
灰狼01 wrote:
在其他樓,我曾說過,若大部分人都買ETF,會有可能發生之現象,這一篇說的可能性,會發生嗎?
被動式投資法(上)
被動式投資法(下)...(恕刪)

首先,以下內容請先參照ayz847大在此樓:「股票下跌時, 請正視 ETF 的副作用..」中的詳細說明(#4、#5、#13層)。

若投資者選擇的是一般「指數基金」(Index Fund:A mutual fund built to match the stocks of a market index, such as the S&P 500)的話,確實有可能會加劇股市的波動,因為當投資者在申購及贖回基金單位時,指數基金就會被迫進入股市買賣股票,因而加重股市的買賣壓。

但若投資者選擇的是像0050這種在初級市場採用【實物申贖機制】的ETF的話,則理當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Blue sky 1111 wrote:
也就是當大部分投資人都進行被動投資,股市就更容易偏離效率市場(因為不再有這麼多人同時對單一個股進行追價或殺價)...(恕刪)

This is basically a false proposition because "beating the market" will always be the name of the game for MOST investors!
schou23 wrote:
This is basically a false proposition because "beating the market" will always be the name of the game for MOST investors!

這個proposition是灰狼大先提的哦,不是我! (趕快撇清責任)
您說得沒錯,所以蠻難有便宜可以撿的啊(認真找還是有),要常常去巡菜市場!
cafm wrote:

世事無絕對,花東旅...(恕刪)

吃得真好!
這次出去玩,有一半都是在好市多跟麥當勞解決。其他吃得比較有感覺的幾餐,也是在民宿烤好市多的牛排。
至於去網路推薦的,幾乎每間都是雷到不行⋯⋯
刪...刪...刪...刪...刪...刪...刪...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吃得真好!
這次出...(恕刪)

人生苦短,怎樣 ... 都不能苦了己 
灰狼01 wrote:
我正在看這一本柏格寫的書,其中內容提到"投機排擠投資""投資創造價值還是扣減價值",
跟前一本"enough"應對下,對被動投資有興趣的人,值得買一本細細思考。
貼那兩篇連結,主要是我最近在01感受到"被動投資"+ETF很熱門,之前在他樓就發表過,當買ETF的人越來越多,動主動投資人會有何影響呢?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但想法趨近於你今天的說法,我把你的說法,稍微修改一下,"因為不再有這麼多人同時對ETF成分股以外的單一個股進行追價或殺價",因此這些被忽略的非ETF成分股,人氣會減弱,而ETF成分股因為眾多ETF基金爭相購入而造成過度評價。
賽思·克拉爾曼 (Seth Klarman) ,他創立了 Baupost Group,一個位於波士頓的投資公司。他是《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Risk-Averse Value Investing Strategies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這本書的作者。書中有一段話,他建議投資人選股時,排除ETF成分股,就是這原因。
效率市場跟人氣是無關的,有關的是市場透明度。至於推廣被投資與否,這就由投資人自行選擇就好,我只關心我的選股標的訊息,市場訊息就留給關心市場的投資人吧!


您提到的 "效率市場與市場透明度有關",這我能夠理解,
但 "效率市場跟人氣是無關的",我就有點不太能理解。譬如說,興櫃市場、冷門股、小型股、或是遠月選擇權等等,因為投資者較少,人氣較少,因此較可能造成定價錯誤(也許過高、也許過低)。從統計學觀點來看,個體數目太少,應該也較難造成random walk效應。也就是說,人氣少的市場相對來說應該是較沒有效率的。我可能是有一些地方誤解了或沒想透徹,還請灰狼大幫忙解惑,多謝!
刪...刪...刪...刪...刪...刪...刪...
灰狼01 wrote:  牛頓自承算得出天體運行,卻算不出人性貪婪...(恕刪)

他算不出來因為自己的貪婪,導致他最後投資失利。效率市場假說還有分強效率、半強效率市場等等...此假說雖然歷經了多年的修正,但還是無法解釋市場上許多現象,所以逐漸被淘汰了。至於被動投資的策略,並不是建築在效率市場假說上,而是靠著其低成本的工具,以及多元分散的標的,去取得風險承受範圍內的合理報酬。
  • 7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