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重銘
投資股票,大家都很害怕遇到風險,我們可以百分之百的迴避掉賠錢的風險嗎?其實風險是無所不在的,我們吃飯會咬到舌頭,走路會被狗追,騎車會跌倒,可以完全避免嗎?相同地,我們也會買到錯誤的股票,或是在錯誤的價錢買進跟賣出,這些通通都避免不了。
我還沒有看過哪一位高手不曾買錯股票、不曾賠過錢的。買單一個股可能會賠錢,那麼打團體戰呢?如果買進5支股票,其中有2支賠錢但是有3支在賺錢,平均起來不就是賺錢了?同樣地,如果股票買貴了,只要每年靠股利持續降低成本,並在低點時勇敢加碼買進,只要等到行情反轉一樣會賺錢。所以,買錯股票其實不是重點,因為你一定會犯錯,重點在於建立一個完善的策略來幫你賺錢。要知道,沒有穩賺不賠的股票,但是我們可以建立穩賺不賠的投資策略。
我在《6年存到300張股票》書中,提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不敗的九字訣;在我2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就是靠著這個心法一步步的幫自己累積財富:
1.高築牆:
股票投資首先要有穩固的城牆,才可以抵擋股災等意外災難。除了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之外,優先買進獲利穩定的績優龍頭公司,或是有穩固租金的房地產。將來就算碰上股災的侵襲,一樣有薪資、股利跟房租等收入,不僅足以安度股災,還有資金可以逢低加碼,進而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2.廣積糧:
上述的「高築牆」就是努力幫自己累積好的資產,收取股利與租金這些穩定的現金流,然後就可以持續買進更多的資產,再繼續創造出更多的現金流。我在2009年金融海嘯後,用6年時間幫自己累積了300張中信金的股票,最近幾年又靠著中信金的股利持續買進第一金(2892)與台新金(2887)。對我而言,股票投資就是不斷地執行「高築牆」跟「廣積糧」這2個策略。
3.緩稱王:
在股市中,「貪」的下場絕對就是「貧」。可是很多人忍耐不了長期投資的寂寞,也急於成功,想要在年紀輕輕就買車、買房,然後環遊世界,最後就是採取不正確的投資方式。我常常在電台的廣播中,聽到一些投顧老師不斷地吹噓他上次推薦的某某股票已經漲了50%、100%。請問你,如果老師真的知道哪支股票將來會漲一倍,他自己偷偷賺就好了,幹嘛要推薦給你然後只賺你一點點的會員費呢?他會這麼好心嗎?很多的會員最後都成為幫投顧老師抬轎或是倒貨的工具。2016年最大的股市地雷當屬樂陞(3662)案無疑,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被控炒股、不法獲利40億,股價從115.5 元一路跌到 9.86 元,跌幅高達 91.46%,最後股票下櫃,2萬多名股東的股票成為壁紙。再來看看喧騰一時的浩鼎(4174)案,股價在2015年底最高來到755元,但是2016年2月解盲失敗後,股價一路盤跌,最低來到145.5元(2017/10/20),跌幅超過8成,投資人真的是欲哭無淚。
請記住,好公司的股票是「資產」,可以提供穩定的股利現金流,只要持續不斷的用股利買進好股票,股票資產也會越來越大,股利也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股利會超過你的薪資收入,你就從此達到財務自由,可以開除老闆,自自由由的享受人生。投資股票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就是不斷地「高築牆」跟「廣積糧」。最後的重點就是「戒貪」,上面舉了樂陞跟浩鼎兩個例子,投資人不是股票變壁紙、就是損失掉80%。我常常說投資股票沒有暴利,所以一定要「戒貪」,只要堅持投資你就一定會成功。
2018/09/17 08:44 中央社 中央社
美股上週五持平,歐股收高,台股14日大漲140.91點,收在10868.14點,投顧認為,美中貿易戰勢成水火,長線仍充滿變數,台股反彈有機會延續,壓力為11000點附近。
美股上週五終場持平,媒體報導總統川普打算繼續對中國進口貨品加徵新關稅,導致美中可能重啟新一輪貿易談判的利多受挫。
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8.68點,或0.03%,收在26154.67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80點,或0.03%,收在2904.98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3.67點,或0.05%,收在8010.04點。
歐洲股市上週五收高,投資人對美中的新貿易談判抱以希望,由科技、汽車和礦業股領漲大盤。
台股14日漲140.91點,收在10868.14點,成交值新台幣1263.59億元。
自營商買超20.12億元,投信買超11.54億元,外資及陸資買超93.41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25.07億元。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最早將於17日宣布,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新關稅的稅率可能約10%,低於川普政府考量此輪關稅時最初宣布的25%。投顧認為,美中貿易戰勢成水火,長線仍充滿變數。
日盛投顧表示,回檔量縮或反彈成交量大於月均量方有利反彈延續;支撐為10667點附近,壓力為11000點附近,觀察技術指標,反彈有機會延續。
2018年09月17日 04:10 中國時報 鍾玉玨/綜合報導
陸美貿戰何時結束看似遙遙無期,不少日本企業開始從大陸轉移生產據點。日本共同社16日報導,三菱電機及世界排名第二的重化工業設備製造商「小松製作所」已把部分設在大陸的生產線移回日本,而東芝機械等日企也決定跟進。
三菱電機決定將出口美國的部分工具機生產據點,從大陸轉移到日本。以往在大陸生產的產品以外銷為主,但在美國課徵關稅下,三菱將重新調整生產策略,把在大連生產並出口至美國的機床生產線轉回名古屋。
化學製造大廠旭化成,也將出口至美國的樹脂原料從大陸轉移到日本工廠生產。
小松公司則把部分製造機械的零件生產,從大陸轉移至美、日和墨西哥。該公司指這與需求擴大及匯率急劇變動時的對策相同,但因陸美貿易戰的影響,2018會計年度將增加約40億日圓的成本。
東芝機械也認為現時的生產體系無法保持競爭力,計畫10月後把注塑機生產線從上海轉移至日本及泰國。
超夯生活家電Iris Ohyama產品雖未被列入美國的加稅清單,但為了防範風險,打算將出口至美國的空氣清凈機、電風扇等電器的生產線,從大陸轉到南韓,預計明年開始運作。
除了日本,不少外企也考慮撤出大陸或降低在大陸的投資。台商寶成、南韓三星電子、樂金電子(LG)等,已經或是準備將生產線撤出大陸,轉移至工資較低的東南亞、印度、巴西等地,或是直接在主要市場美國、歐盟建廠生產。
世界最大零售商、美國沃爾瑪公司8月已要求化妝品供應商在大陸以外的國家採購商品。因為大陸產的化妝品已列入美國對大陸的徵稅清單。而美國化學品製造商Maroon Group也將退出大陸市場。
業界人士估計,若陸美貿易戰持續,更多廠商將選擇撤離,預計廣東省起碼有半數工廠會關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