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今天外資群買超宏碁1569張,自營商賣1340張,我是很想讓融資戶及權證戶賺錢,然後一同來削弱借券賣出的空方,不過這融資戶及權證戶似乎還不夠爭氣~~ 這一周外資群合計買了7387張,投信買了743,自營商賣了864張~




今天融資減少314張,融券減少232張,這一周融資是減少342張,融券增加794張,這周宏碁漲了1.5元,整體的短線籌碼是沒有增加的



因為我是公開的分享資訊,所以也許一些短線幫及融資幫現在在螢幕前笑,什麼a大, 這宏碁版也太誇張了,明明被我們短線幫,融資幫玩弄在股掌之間,倒貨,佔便宜,現在大家還這麼的高興,還在一直感謝a大。什麼嘛。 嗯~~短線幫,融資幫在這兩周內的確是獲得勝利,嚴格的說起來,應該是從12/22宏碁漲停22.65元,短線幫及融資幫順利的在12/25,26,27三天內把12/22買的1萬1仟張,用24.15元左右的價格倒出來,是有賺到1~1.5元。



我個人是很希望最近融資幫,當沖幫,權證幫,短線幫能贏錢,多贏一點,因為你們多贏一點,借券賣出空方勢力就會變小。




看一下下圖這一周主力進出情況,買超外資群有港商野村,美商高盛(買6788張),瑞士信貸,新加坡商瑞銀(買2380張,上一周買了1671張),這四家外資共買了2萬2仟5,賣超外資有美林及 台灣摩根士丹利共賣了約1萬3仟張。



再看一下下圖這一年來進出宏碁的外資群,美林及台灣摩根士是這一年來買超第一、第二名,為什麼這一周要賣1萬3仟張?注意看一下這一年賣超第一名的外資是美商高盛,這一周及上一周買超4仟張的新加坡商瑞銀也不在下表中,嗯~~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以下的事,這波借券回補的就是美商高盛及新加坡商瑞銀這兩家外資,美林及摩根士丹利用均價24.2左右賣股票給這兩家放空的外資去回補。







Amazon "Traditional Laptop" best seller.
Acer 有進步.
Acer Aspire E 15, 15.6" Full HD, 8th Gen Intel Core i5… 從17th到 6th
Acer Predator Helios 300 Gaming Laptop, 15.6"… 從 7th到 4th
請問,有沒有可能是摩根士丹自己賣,
壓低價格,還券?
也就是賣最多的兩個外資,也就是券最多的外資。
這樣推理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請問,有沒有可能是摩根士丹自己賣,
壓低價格,還券?
也就是賣最多的兩個外資,也就是券最多的外資。
這樣推理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小弟剛剛又重覆看今年每次季報後,A大的分析與財報解讀,發現今年宏碁的表現非常穩定,在匯率不佳的狀況(鎖匯因素)下都能繳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明年其實就算維持穩定沒大爆發的進步(保守說法),只要匯率情況改善,整體財報就自然多了6%-10%的成長.在此再次謝謝A大的文章指導,期許新的一年宏碁的新武器與小金雞的發展與成長帶來更多的利基!
遊戲玩家很捨得花錢的,如果你曾是沉迷於遊戲的玩家就知道,而且現在很多國家都才剛投入電競這塊,電競才剛要列入正式運動比賽項目,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性與想像性與題材性,錢途一片看好。

想要打贏別人就要有好的裝備(遊戲中的裝備+現實中的裝備),沒好的裝備就先輸一半了。所以宏碁未來光是在電競這塊以後就可以賺大錢了,可是宏碁不只看到這塊,宏碁還有MR VR AI與很多小金雞。



宏碁征服滑世代 電競營收飆漲168%

遠見雜誌 蕭玉品

面對電競領域,宏碁起步雖落後競爭對手,但釜底抽薪勇於創新,站在年輕人角度,找出差異化,也讓宏碁電競玩出新契機。

打從2016年起,在《英雄聯盟》的世界大賽上,觀眾們透過轉播,總能見到眾家選手緊盯的螢幕背面,印有大大的「Acer」字樣。抑或是賽事進行時,每隔兩分鐘,就會出現宏碁電競品牌「Predator(掠奪者)」的廣告。

沒想到,近42年的電腦老品牌宏碁,也開始投入「電競」這項號稱專屬年輕人的運動了。

組「電競委員會」 觀察市場態勢

台灣一直是世界電腦製造王國,具備強大的電競硬體能量。但相較於華碩、技嘉、微星,宏碁直到2015年才進場,算晚了。「宏碁雖然是late comer(後進者),但走得很深,」宏碁全球品牌行銷暨策略運籌中心總經理黃資婷很有信心。

她的自信建立在高成長率上。攤開宏碁財報,2017年第三季營收稅後淨利達14.49億元,創27季以來新高。最大的關鍵,是電競產品占整體營收比重達一成,年增率高達168%。事實上,宏碁早已觀察到,電競產品成長率、價格均高,能藉此提升品牌價值,與年輕人接軌。

但競爭對手起跑較早,如何急起直追?宏碁工業設計總處設計中心資深設計經理翁汝嫻指出,電競是新領域,玩家大部分都很年輕,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才能符合需求。

宏碁內部有「電競委員會」,在觀察市場態勢、有想法後,再到工業設計總處下,專職創新、研發的祕密基地「A-Corner」,從「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角度出發,廣泛聽取玩家意見,進而設計產品。

同時,公司內部也利用大數據,汲取遊戲市場動態。「『吃雞』(遊戲《絕地求生》台詞)為什麼受歡迎?因為很有快感,但玩遊戲需要什麼配備?你必須深入了解,才能跟上變化,」黃資婷早已從遊戲門外漢,成為了專家。

千呼萬喚始出來,團隊花了一年半,2016年推出性能號稱「變態怪獸」的精品級電競筆電Predator 21x,要價29萬9000元,全球限量發售300台,目前已經完售。另外還推出最輕薄的電競筆電Triton 700。

拉長研發、生產時間,參與人員吃的苦頭肯定不會少。翁汝嫻提到,設計產品採專案小組式,成員都來自不同崗位,為了擺脫原本內部的作法,就要花時間溝通。從玩家獲取的意見,也需要一一被實踐,例如玩遊戲時,玩家希望有沉浸感、不延遲,產品便加強散熱,並打造曲面螢幕。

拋棄品牌紅色 推火焰藍受青睞

最讓宏碁掙扎的,是推出Predator 21x時,牙一咬,將原本的品牌代表色紅色,抽換成火焰藍。這也是來自玩家建議。

「紅色誇張、外顯,但他牌都用了,玩家覺得沒有差異性,」翁汝嫻解釋,火焰藍是火燒到極致的顏色,加上藍色通常在遊戲代表高能量的魔法。要強調效能,藍色順理成章,雖然從頭再來,「但許多人都說,這顏色換對了!」

一般電腦全球銷量下滑,電競電腦卻迎來盛世,人才培訓也成為當務之急。

2017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成立中國大陸首個數字娛樂系,專門培養電競賽事行銷、營運、遊戲設計的人才,造成6000人爭搶20個名額的熱潮。

宏碁已搶占先機,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成立電競實驗室,提供硬體設備、舉辦比賽,接下來還要成立電競校隊,「我們一看到微信上要成立數字娛樂系的帖子,就來爭取了,」宏碁中國區副總裁暨消費業務總經理王楠說。

贊助賽事、和玩家「廝混」、深入校園,42歲的宏碁,藉著電競,愈活愈年輕。

(圖/宏碁提供)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這篇報導寫的真好,可是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奇怪,好像這一切我早就已經看過了。
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登場倒數,AR/VR、AI、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3A」題材熱議。
前面有人在懷疑公司高層自己本身的持股太少。我想陳董這麼看好宏碁的未來,應該趁現在宏碁股價還在低檔,多買一些自家公司的股票,順便請公司內的高階主管與全體員工也一起加碼,然後發個新聞稿給記者,報導一下,這將是個提高宏碁股東持股信心的超級大利多。



接下205億虧損黑洞 陳俊聖帶宏碁四年逆轉勝
遠見雜誌 Reporter 蕭玉品
發布時間 2017年12月29日 PM 12點0分
更新時間 2017年12月29日 PM 11點8分

四年多前的宏碁,曾虧損高達205億元,現任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臨危受命救援,如今繳出亮眼的成績單。陳俊聖到底做了什麼,得以讓宏碁轉虧為盈逆轉勝?
在有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的場合,你很難不注意到他。不是因為他的身分,而是他總是聲若宏鐘,個性坦率、直來直往。
當股東詢問他宏碁的過往包袱時,他習慣正面對決,一一說明;被媒體問到敏感問題,能說的就說,不能說的,他會逗趣地回答:「就不告訴你!」怎麼逼問也沒用。
但難得,今年56歲,曾任IBM、英特爾和台積電高階主管,見過大風大浪的陳俊聖,也有緊張的時候。那是2017年11月初,自他6月接任宏碁董事長後,第一次的董事會。
陳俊聖曾打比喻,財報就像體重計,股價則是投票機,財報與股價對他來說,都是赤裸裸的成績單。
事實上,董事會前夕,宏碁有21萬張股票遭放空,直到董事會當天,股價仍持續下跌,市場就是不看好。
不久前,第三季財報正式出爐,宣告宏碁合併營收605.79億元,與上季相比躍升13%,毛利達67億元,相較2016年同期增加20%,毛利率達11.1%。而稅後淨利14.49億元,創近七年以來新高,表現意外亮眼。之後連續兩天,股市開盤五分鐘,宏碁股價都立刻漲停鎖死。
「看到那21萬張放空我的,說有多高興就有多高興!」即便過了一個多月,再度回想那幾天的心情,陳俊聖大力撫掌、開懷笑著。一樣直接,一樣坦然。
難忘員工連番跳船的恥辱
這時,他再度引用他在宏碁40周年活動上說過、在網路上被瘋狂轉發的名言:「誰無虎落平陽日,待我風雲再起時!」鏗鏘有力、一字一句地念,就任董事長後的首次專訪,陳俊聖對《遠見》記者不斷強調他翻轉宏碁的信心,不容別人看衰。
成立於1986年的宏碁,曾為台灣個人電腦產業帶來無比榮景,一度躋身世界排名第二。只是後來一連串策略失當,帝國搖搖欲墜,2013年的虧損高達205億元。
2014年初,陳俊聖接下執行長的燙手山芋,在那之前兩個月,已經換了三個執行長。
那時的宏碁,風雨飄搖,不少員工跳船保命。
陳俊聖深深記得,他到任後第一位技術助理的太太去吃喜酒,被問到先生在哪裡工作,她回答宏碁時,「對方居然問她,她先生何時要換工作,我覺得是特別大的恥辱!」
當時,全世界都知道宏碁執行長位置不好做,為何要來?
他回想,四年前,他向台積電申請留職停薪,一位台灣朋友到香港見他,一起吃早餐時,兩人聊到,宏碁風雨飄搖,hTC也差不多,如果都倒下,對台灣士氣影響會很大,「這句話真正點到我,不然宏碁有問題,跟我沒關係啊!」
在他留職停薪期間,有不少公司接觸他,為何偏偏選上宏碁?
「學管理都是教你如何成功,誰有turnaround(逆轉勝)的機會啊?當然要來呀!」他以前都在很好的公司服務,「那是公司厲害,還是我的本事,我不知道,這次就是真的了。」
抱著測試自己能力,與希望給台灣正能量的使命感,陳俊聖抓住他認為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走馬上任。
上任前,他問過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宏碁集團曾經有11個上市公司,怎麼搞到剩下台北與倫敦兩家?」施振榮回答:「過去的就不要看了,未來有辦法,就做出來。」
施振榮對他充分授權,從不會要求他快點賺錢,反倒最常提醒陳俊聖思考「如何永續經營」。「他沒有一直逼我賺錢,但我逼自己要創造價值,要做到讓宏碁強大,台灣可以強大,」陳俊聖充滿信心地說。

逆轉勝第一章〉轉虧為盈 提升品牌價值
這位成大畢業、美國密蘇里大學企管碩士,在宏碁拿出穩住人心的首要策略,就是「轉虧為盈」。
他上任第一年,稅後淨利近18億,之後營收逐年減少,但始終獲利,2017年截至第三季止,毛利率達到10.7%,創下近13年來新高;1.4%的營業淨利,也是六年來的最佳紀錄,「我就是要把營收做小,獲利做大,提升品牌價值,」他說。
這份亮麗的成績單,連英國牛津大學都特別邀請他演講。
轉虧為盈有了成績,陳俊聖馬不停蹄要帶領公司「轉型」。轉型的第一步,陳俊聖想得很深,不忘本是原則,要先固守老本行,並從中找出機會點。
四年前的宏碁,人心惶惶,每個員工都告訴新長官,不要做電腦了,要轉行,「一天到晚跟我說這個,但我想想不行,把本業都拋棄了,不是答案。」
當時雲端服務正成為新顯學,同仁們興奮建言,要往雲端走,但怎麼走,不清楚。
陳俊聖打趣形容,「這就像鮪魚季來了,你說要去抓鮪魚,但你根本不會抓啊,你只會吃鮪魚。」
所以初期,仍得把老本行做好。四年前,宏碁電腦在業界堪稱最低價,利潤極低,陳俊聖重整隊伍,朝高價、高附加價值電腦前進。
亞馬遜(Amazon)剛公布2017年耶誕筆電銷售榜前十名裡,宏碁就占了六名;即使是同等級的小筆電,宏碁價格也較他牌高。

逆轉勝第二章〉保本闢新局 用電競突圍
接著,轉型的第二步,是用電競突圍。
在不丟棄本業,陸續推出二合一、輕薄和Chromebook等筆電的同時,宏碁定位出高單價、毛利高的「電競」,是最適合從核心專長延伸的新市場。
在陳俊聖到任前,其實宏碁早有一個工業設計總處下的祕密基地「A-corner」,負責產品創意發想。觀察到電競產業蓬勃發展,他們邀請玩家們一起討論夢想中的電競筆電,再由宏碁生產出來。
一年半前,宏碁終於推出全世界最貴、近30萬的電競筆電Predator 21x,全球限量300台,一下子震撼世界。
曲面螢幕讓玩家完全沉浸在遊戲裡,絕佳的散熱系統、加上價值三萬元的裝箱,根本像是裝著狙擊槍的軍用提箱,讓玩家收到就看得目瞪口呆,拉著在路上走,更是威風十足。
這款電競筆電,吸引全球玩家自動錄製超過七萬支開箱文影音,其中一位加拿大網紅David Lee的自拍影音,十分逗趣,影片中,只見他邊拆箱邊介紹,「你看這個箱子,是一個叫Pelican的牌子,非常特別,是裝RPG、火箭筒的。」吸引全球超過1000萬人點閱。
Predator 21x推出沒幾天,陳俊聖到杜拜出差,只見零售店人山人海,搶看這台電腦。第二天他要離開杜拜時,已經收到十張訂單。「就是要Shake the world,原來電競電腦可以做成這樣,技術可以到這種程度,」陳俊聖自豪地說。
2017年9月,宏碁推出電競主機Orion 9000,這次不再限量,售價從6萬到30萬都有,再度引起討論。目前,宏碁的電競產品甚至打入軍方渠道,美國、加拿大軍方的福利中心,都成為重要銷售處。
同時,看準VR熱潮,宏碁也朝VR技術深耕。2016年和瑞典遊戲公司StarBreeze成立合資公司StarVR,2018年1月,即將在杜拜的商場開設全世界最大的VR主題樂園,近2000坪。
做了VR,陳俊聖又發現沒有內容,難以獲利,便和iMAX合作,成立內容基金,針對好的IP製作VR內容,以收取內容利潤,像是《正義聯盟》《神鬼傳奇》的VR電影版,都是宏碁的傑作

逆轉勝最終章〉主攻人工智慧 拚永續經營
轉型最終曲,是主攻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但,這個市場實在太大了,必須聚焦。宏碁先集中智慧城市。但智慧城市仍然太廣,最終鎖定智慧交通中的智慧停車,做為利基。
宏碁收購新創企業「停車大聲公」,用App通知車主哪裡有停車位,且汽車直接感應停車柱,便可結帳,目前已經在台北、台南、高雄試行;另外,也和台灣大車隊合作,用人工智慧幫司機預測可能的載客點,提高收入。
包括STAR VR、停車大聲公等旗下新事業,未來都可能上市櫃。「轉型有沒有成功,不是我自己說,要讓中華民國證交所來說,我們要成為能產生公司的企業,」陳俊聖說。

他的創新1〉貼身助理制培養「陳俊聖們」
過去四年來,除了公司的策略一步步明確外,在管理上,陳俊聖也做了不少改變。
他一上任,首先推出的新制是,從員工中找一個人,擔任他的貼身技術助理(technical assistant)。
一年一個,目的是要培養更多跟他有同樣思惟的員工。通常貼身技術助理任期屆滿,各部門主管便會搶著要。
在陳俊聖的專訪場合,除了他自己,貼身技術助理通常跟他一樣搶眼,因為陳俊聖一聲令下,現任技術助理王博修就得做東做西,這裡調一台電腦,那裡提供一點意見,好不忙碌。
「我們默契要很好,思考邏輯必須一致,」陳俊聖指指王博修,不忘要他再調出一張投影片,秀給記者看。
「貼身技術助理」是陳俊聖從英特爾帶來的制度。王博修已是第四任。原因是,高科技高階主管通常是中高齡,但產業變動太快,年輕助理常常可以提供新的視野。
只是,想待在董事長身邊,要具備什麼條件?
「年輕、好看、壯碩,」陳俊聖半開玩笑。其實他也沒亂說,他出差頻繁,助理必須跟著全球趴趴走,每次出差,一天之內得完成七件事:更新經營情形、與員工溝通,和客戶、通路開會、查看服務中心、與媒體見面,最後和核心團隊吃飯。
扎實的出差行程,讓王博修的背包裡,裝進10台樣品電腦是家常便飯。
記者笑問,難道沒有吃喝玩樂與打高爾夫嗎?陳俊聖嚴肅回答:「沒這回事。」
王博修在一年之期屆滿前,還有些依依不捨,「我在宏碁15年,過去比較常在單一部門,這一年跟著Jason(陳俊聖英文名),像是醍醐灌頂,看的事情廣又深,學到很多。」

他的創新2〉三層管理組織 防策略漏洞
陳俊聖不只打造技術助理制,過去在台積電學到的管理鐵則,也移植到宏碁。每週一早上,高階主管們必須先檢視近六個月的財務報告,「我把公司的共通語言改成財務,」陳俊聖解釋,過去財務報表是星期五看,看完就放假了,現在星期一看,整個禮拜都會戰戰兢兢。
他還有密密實實的三層內部管理組織。
第一層最核心的成員,包括財務長、各事業群總經理,約10人,彼此搶著腦力激盪,釐清邏輯;第二層增加到15至20人,有人事長、資訊長等,攻擊先前形成的想法,避免漏洞;第三層擴大至40人,擁抱最終策略。
「我是輔佐型的主管,」陳俊聖自評,讓員工感受自己在提供協助的同時,也要提出要求。

突破想法 推智慧佛珠暴紅
負責全球一年兩次新品發表會的全球品牌行銷暨策略運籌中心資深處長顏也玲頗為贊同,2017年紐約發表會在iMAX劇院舉辦。iMAX是電影院,沒辦過類似活動,員工為了在頂樓展示產品,不惜敲破一道牆,「Jason會支持你的想法,卻也希望你不斷突破。」
以消費者為主體、完成玩家夢想的Predator 21x,由A-corner設計。近日,他們又在陳俊聖鼓勵下,玩出新產品「智慧佛珠」。
剛開始,員工只是發現一般人手上的飾品太多,想改善問題,沒想到焦點訪談一路做到了和尚、尼姑身上。
員工在佛珠裡埋了晶片,和尚、尼姑們每天要念成千上萬遍的經文,不再需要自己計算次數了。晶片能自動計算,並透過手機App,把祝福迴向給指定對象。一推出就暴紅,第一批幾萬串的量,已經銷售一空。「Jason很有活力、感染力,宏碁文化確實被大大改變,」王博修說。
陳俊聖最經典的瘋狂事,是要員工在2017年德國消費電子展(IFA)新品發表會開始前,一同在後台大喊了三次「Shake the world」(震撼世界)。

揮灑活力 提升員工幸福感
全球品牌行銷暨策略運籌中心副理孫致誼提到,當時外面是滿滿的客戶、媒體,但沒人覺得有什麼,「因為透過那種方式,大家調頻一致,認同感加深,也更清楚宏碁的方向。」
IDC個人電腦市場分析師林璿瑞觀察,宏碁近來的表現,和前年同期相比,的確亮眼。
走出低迷,宏碁已不再是人才外流的公司,每天應徵的人川流不息,為此,總部八樓還做了一個特別標示:「interview請往這邊走。」
優秀人才願意賣命打拚,員工的幸福感也提升了。了解到員工第一心願是裝免治馬桶,陳俊聖就立刻指示,將所有洗手間都裝上免治馬桶,結果連大樓內其他公司的員工,也會特別跑來上宏碁的廁所,最後只好裝上刷卡機管制。
儘管重建路還長,宏碁股價仍在20多元徘徊,相較巔峰時期的200多元,有段距離,但,「誰無虎落平陽日,待我風雲再起時!」陳俊聖眼神閃著精光,忍不住地,他又說了一次。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台北intel通常是位於 美國總部和台廠中間,負責協調中介的角色.

intel美國總部做決策,把指令下達台北intel後,去協調台灣各家PC廠配合執行.再把發現問題回傳給美國總部去調整.

所以想在 台北intel存活並脫穎而出,除了本職學能要夠強,更重要是要有溝通協調和表達能力, 才能讓老美相信你有能力,能夠確實掌握管理台廠相關供應鏈.


張忠謀說 台積電是「為誰而戰?」
第一個是 為股東而戰。股東是指不分大小的所有股東,每個人利益跟他持股成正比,所有股東都應該有優質的、好的回饋。

所謂好的回饋,就是股價與現金股利

台積電張忠謀,把股價和股東權益放在公司治理的第一位. 一生捍衛公司的經營價值
公司經營幹部,必須對與股東創造價值,才是關鍵,有創造價值才能夠分潤

幾年前張忠謀夫妻出國,張淑芬見張忠謀直盯台積電股價,忍不住問他:「你又不買股票,怎麼這麼關心?」他回說:「這是我對股東的責任。」一名台積電的主管透露,張忠謀對台積電轉投資公司負責人績效的考核,股價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施振榮對陳俊聖充分授權,從不會要求他快點賺錢,反倒最常提醒陳俊聖思考「如何永續經營」。「他沒有一直逼我賺錢,但我逼自己要創造價值,要做到讓宏碁強大,台灣可以強大,」


我感覺 施振榮就像一位慈祥和藹的長者.少了郭董的狼性.他會不時鼓勵 子弟兵 往一個大目標去創造價值, 但他帶領出來的子弟兵,膽大卻心不細,目標大餅畫很大,什麼都想做,卻不知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做了可能會虧錢.


宏碁原先接班人是現在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極力在北美市場努力,卻經營管理不善,庫存損失嚴重 和 亂槍打鳥投資一堆網路公司,2千年網路泡沫化後,虧損慘重,退下權力.

改由專注業務的宏科王振堂接班,找來蘭奇操刀,也是好大喜功,大肆購併,把祖產一堆值錢的台積電,台哥大,鴻海股票拿出來賣,美化財報和營收,最後還是一場空.

李焜耀想自立為王,跑去德國買下 西門子手機部門,才一年多就虧損幾百億收場.



陳俊聖待過intel和台積電. 被找來治理宏碁,或許是想改變宏碁老沉的企業文化.

陳俊聖在媒體面前,明顯要比過去幾位宏碁領導人有個人魅力和溝通表達能力.讓人耳目一新.

他被高薪找來,大家都等著看你能做什麼?
,他給自己的 KPI應該也是有時間壓力,必須短期內讓股價有起色...在適當的時機出手,拉抬公司股價,回饋股東.

看到那21萬張放空我的,說有多高興就有多高興!」即便過了一個多月,再度回想那幾天的心情,陳俊聖大力撫掌、開懷笑著。

陳俊聖深深記得,他到任後第一位技術助理的太太去吃喜酒,被問到先生在哪裡工作,她回答宏碁時,「對方居然問她,她先生何時要換工作,我覺得是特別大的恥辱!」

四年前的宏碁,人心惶惶,每個員工都告訴新長官,不要做電腦了,要轉行,「一天到晚跟我說這個,但我想想不行,把本業都拋棄了,不是答案。」

陳俊聖回想當時雲端服務正成為新顯學,同仁們興奮建言,要往雲端走,但怎麼走,不清楚。

我個人覺得這就是 宏碁文化.只會畫大餅放高射炮.先求有,再求好,最後都有了,卻都不好. 愛打高爾夫球當休閒.

陳俊聖打趣形容,「這就像鮪魚季來了,你說要去抓鮪魚,但你根本不會抓啊,你只會吃鮪魚。」

所以初期,仍得把老本行做好。四年前,宏碁電腦在業界堪稱最低價,利潤極低,陳俊聖重整隊伍,朝高價、高附加價值電腦前進。


但他不像過去宏碁人,迷信衝高營收數字,「我就是要把營收做小,獲利做大,提升品牌價值,」他說。
cscm wrote:
這篇報導寫的真好,...(恕刪)


對呀!這一切你都有看過了,分散在股東會,法說會,新聞還有這一棟的文章中~~

裡面我沒看過的就是智慧佛珠,啥時有出這種東西,我竟然完全沒有印象~~


##############################################

solozebra=>

以這周買進賣出的張數來看,盤中拉及賣很有可能是美林做的,這周買15190張,賣23816張,共賣8226張,摩根士買2700張,賣6821張,共賣4121張,這兩家外資這一年買超的張數是非常有實力的,量也非常的大,相較之下美商高盛及新加坡商瑞就是只有買,沒啥賣,硬要回補,所以也沒招了,只能硬著頭買了,美林和摩根士故意就拉高高然後倒給美商高盛及新加坡商瑞~~

像這樣誰倒給誰對不對都沒差,就是推測,推測,試著猜他們的心理及操作的手法。一般我看籌碼分析是看外資群買進總量,這就比較準了,買了就是買了,從一個月,一季,一年的總計就知道該外資的心態~~~
對啊,第1次聽到智慧佛珠這種新奇的東西0.0
2017年的主流股行情大都已結束了,甚麼將會是未來的主流題材?
2D的GAME 3D的GAME AR MR VR的GAME,人類就是愛玩GAME,電競未來的市場實在非常巨大
那個男生沒看過A書>A片>以後的趨勢就是虛擬性愛,MR或VR頭盔未來定會成為所有男人的標準配備
而且宏碁注意到,要投入內容才真的賺得到錢,硬體+軟體+服務+內容,真做成功了,前途不可限量


全球瘋電競 1毫秒的指尖爭霸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1694
文 / 蕭玉品 攝影 / 蘇義傑 2017-12-29
遠見雜誌 2018年1月號
你有沒有這種童年回憶?趁爸媽不在家時,拿出電動玩具玩個過癮,或是不睡覺偷玩電動,被父母發現惹來一陣打罵。在過去較為保守的家庭中,愛打電玩的孩子甚至被家長視為「學壞、沒前途」。

然而,亞運、奧運將陸續把電子競技納入正式項目,電競已被視為運動,跳脫過往的負面印象。電競的勝負常在一毫秒之間決定,不僅精采刺激,也考驗技術,台灣一名優質的職業選手月薪更有20萬起跳,羨煞不少人。

2017年全球有近兩億人固定收看電競賽事,大多是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他們愛玩、愛看電競,願意掏錢購買相關產品,消費潛力驚人。不少學校也看準電競熱潮,紛紛開設學程培育人才。

就算你不打電玩,也該了解電競產業。《遠見》完整解析這個全球最發燒的產業,帶你挖掘機會,闖出一片天!

面對低薪、高房價,以及快速變動的未來,台灣年輕人普遍認為自己是失落的一代。然而,剛起飛的電子競技(簡稱電競)產業,卻帶來曙光,被視為青年的新樂土,所衍生的許多熱門職缺,起薪高於一般行業,最高甚至可達20萬元。

在這個新興的產業,年輕人擁有絕對話語權:電競,我們說了算!

但至今,多數人仍對電競有刻板印象:電競不就是打電動嗎?打電動的孩子多數不愛念書、沒有前途;電競怎麼可能是熱門職業?電競可以撐起一個產業嗎?

年輕人專屬運動 電競進軍奧運成真

一起來看看,全球與台灣的最新動態,你或許會對電競有所改觀。

2017年堪稱是台灣電競產業的關鍵年。不僅職業電競戰隊閃電狼和SMG,分別奪下英特爾極限大賽(IEM)與《傳說對決》AIC國際賽的世界冠軍。立法院也三讀通過,將電競、運動經紀業正式納入運動產業。

連和電競沾不上邊的政治人物,也紛紛表態。2017年3月底,閃電狼奪下IEM世界冠軍,總統蔡英文便到戰隊總部,化身《英雄聯盟》裡的角色「艾希」,和選手比賽。

蔡英文事後在臉書發文說,她以選手為榮,強調只要產業更健全,玩電競的孩子都會成為國家最重要人才。

「總統拜訪兩小時,抵過我們兩年努力,」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副祕書長洪梓硯事後仍相當興奮。

2017年10月,高雄也宣布成為2018國際電競聯盟(leSF)世界大賽主辦城市。市長陳菊承諾2018年底,將以2009年世運會的規格,辦理賽事。屆時高雄會迎來約50國、近千名運動員(電競選手)、官員與媒體。

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在2017年11月底,為在台北花博舉辦的亞洲最大電競嘉年華WirForce拍攝宣傳影片。只見他推著螢幕、主機等「家私」,在影片裡帥氣登場,讓網友忍不住戲稱,「柯P推的是葉克膜吧!」之後他更親臨WirForce現場,為台北盃電競大賽頒獎。

相比台灣近期才關注電競產業,其實,電競早在全球刮起陣陣旋風。國際市調機構Newzoo的報告指出,預估2017年全球電競產值約新台幣198億元,較2016年成長33.9%,2020年將擴大至台幣452億元。

「現在去問電競,每個人跟你說的都不一樣,」台灣知名的電玩推手,主辦WirForce的4Gamers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智仁一臉燦笑,「代表這個產業有多新、多大、多少可能!」

正因電競市場有潛力,才引來投資者青睞。電競硬體廠商雷蛇(Razar)就獲得香港首富李嘉誠投資,不久前在香港上市;NBA金州勇士、休士頓火箭等隊伍,也加入收購電競戰隊的行列;連NBA球星林書豪,藝人周杰倫、林俊傑、余文樂都擁有各自的職業電競戰隊。

同時,在阿里體育力促下,電競已是2022年杭州亞運競賽項目,很快的,電競也要進軍奧運。

黃智仁表示,國際奧委會已宣布電競是運動,只要透過數位裝置從事的競技,都被稱為電競運動。電競也會像田徑項目,有100、200、400公尺等競賽,屆時不會只有一面金牌,「是一串的金牌!」肯定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地。

「現在是電競剛爆發的時候,還沒成熟,等四、五年後,電競在亞運、奧運發酵,每個人開口閉口都是遊戲,就是收成之時,」黃智仁說。

為何連奧委會都將電競視為運動?

《新時代運動:電子競技概論》書中提到,人類具喜好「競爭」「衝突」的本質。電競與美國職業籃球NBA、美國大聯盟職業棒球MLB相似,都有一場場比賽,場上有球員、選手奮力一搏以求勝;場下,則有龐大幕後人員,在支撐著賽事。場外,還有廣大的運動迷,緊盯賽事。

全球近2億人 固定收看電競賽

拜網際網路所賜,電競發展軌跡不像NBA、MLB,需要花幾十年,才茁壯成每年近台幣2000億元的規模。近三年來,全球電競透過Twitch、YouTube等影音平台,衍生實況主等新興職業,已快速累積觀眾。

數碼文創執行長林苡宗認為,遊戲注入電競元素,能拉長生命周期。包括線上遊戲《英雄聯盟》《鬥陣特攻》《CS:GO》,手遊《傳說對決》,遊戲、硬體等廠商,都舉辦賽事,藉著廣告、贊助、門票、媒體權利金,擴展收入、吸引觀眾。

電競還有一個特色:這是專屬年輕人的運動。根據Newzoo統計,2017年全球固定收看電競賽事的觀眾,將達1億9100萬人,其中71%為男性,52%的觀眾年齡介於21至35歲間。

台灣部分,根據YAHOO!奇摩《2017電玩白皮書》指出,台灣觀看電競直播族群約有172.6萬人,超過八成是34歲以下,其中「Y世代」(18至34歲)占74%、「Z世代」(17歲以下)占13%。

由於電競專屬年輕人,才37歲的黃智仁,就稱自己是「骨灰級」玩家,他從被稱為「古老」的任天堂紅白機玩起,玩到線上遊戲如《星海爭霸》《英雄聯盟》,再進入手遊。

看中潛在商機 廣告主積極布局

正因為消費者年輕,所以潛在商機無限,被各類型企業看上。Newzoo的調查顯示,21至34歲的玩家,因有穩定工作與不錯收入,最受廣告主青睞。

以2017年電競產值分析,以贊助占最大宗,約74億元,其次是廣告,為44億元。即使是消費力較低的Z世代,廠商看上的也是四、五年後,玩家長大後的市場。「玩遊戲的人年齡偏小,但他們會長大、有消費能力後,還會繼續玩,」IDC個人電腦市場分析師林璿瑞說。

台灣三星便於2017年7月,成立手遊電競職業戰隊「Samsung TTP Esports」(簡稱TTP),台灣三星行動與通訊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元榮說得直接,「電競蓬勃發展,是年輕人的事情,他們是我們關注的族群與產業。」

電競的廣告效益因此讓大品牌搶破頭。例如2017年《英雄聯盟》世界大賽,除羅技、宏碁等電競設備贊助商,連賓士、歐萊雅等都湊一腳;Yahoo TV轉播世界大賽時,也吸引麥當勞、統一等企業投放廣告。

(圖/《英雄聯盟》2017年世界大賽決賽,在北京鳥巢舉辦。宏碁提供。)

在投資者、廠商吹捧下,年輕人對電競有諸多期待,也開始投入。

2017年12月初,英文補教名師徐薇把剛從大學畢業的兒子江大成送到北京,擔任中國數碼文化董事長特助。

江大成頂著台大經濟系畢業的光環,卻踏入電競產業,即便徐薇再不捨,也知道在電競這條路上,她得聽兒子的。

徐薇提到,她和先生的朋友圈,不少都是大老闆,如果兒子打算投入補教、金融業,勢必要聽兩老的,根本輪不到年輕人說話,「但大成在談電競時,我們只能乖乖被他帶著走。這就是年輕人投入電競最好的機會。」

江大成感觸良多地說,金融、化工、電機等都有幾十年歷史,許多職缺、工作機會被卡死,年輕人較難出頭,「可是在電競,因為新,還沒那麼完整,一切都有機會發生。」

台灣軟實力強大 相關產業商機無限

年輕人在電競的優勢出來了。機會在哪裡?

儘管台灣人口只有2300萬人,但市場驚人。2016年全球遊戲市場收入,47%來自亞洲,台灣排名亞洲第五;賽事的觀看流量,台灣在全球也排名第五,台北更榮登第一名的城市。台灣玩家具消費力及市場敏感度,是遊戲公司試水溫的好地方。

IDC電腦周邊市場分析師雷諾斯(Sam Reynolds)認為,中國遊戲、電競發展蓬勃,但平均薪資太高,連美商都未必願意進駐。台灣和中國有語言、文化相近性,或許能循法國遊戲公司育碧(Ubisoft)在加拿大魁北克成立辦公司的前例,將台灣做為亞洲的後方辦公室,提供人才支援。

新機會誕生 將望旺帶動整體發展

此外,雷諾斯認為,台灣軟實力強,年輕人具創意、魅力,有利於產出知名主播、賽評、實況主。待產業成熟,有機會打造像NBA小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柯瑞(Stephen Curry)等超級明星電競選手。

硬體更是台灣的拿手好戲,全世界有八成的電競硬體供應鏈在台灣,華碩、微星、宏碁、技嘉等知名品牌享譽全球。黃智仁認為,台灣工程師多,玩家卻少,台灣品牌要抓緊機會、替換新血,讓更多懂行銷、營運的人才進入產業,「這也是年輕人可以努力的地方。」

確實,年輕人的機會來了。近來只要打開遊戲公司的職缺表,有滿滿的徵才訊息,意外的是,業主卻常大嘆找不到人。林苡宗就透露,每回辦電競賽事,要找賽事相關工作人員,來的都是同一批人。

「很多人覺得打了五年電動,就以為很了解電競。這樣是不夠的,你需要有專業,」江大成舉例,有影音剪輯專業的,可以往電競影音發展;會攝影、製作節目,可以擔任賽事導播、攝影,「你需要有一門專業,再對電競有熱情與了解,二者加在一起,才是對電競有價值的人才,」他補充。

正確認知、勇於嘗試 就有機會圓夢

金曲歌王林俊傑就是電競隊伍SMG背後公司中國數碼文化的股東之一,本期破例接受《遠見》專訪,並擔任封面人物。他觀察,年輕人對是否要踏入電競產業,往往差了一點勇氣。

的確,缺少勇氣,很難踏出第一步。例如SMG隊的「Genji」鄭至隆,年僅20歲,原本就讀醫學影像科系,問他為何棄醫投入電競?他瞪大雙眼說,「當然要來啊!我要來實現夢想耶!」

TTP隊長「宮廷」林俊廷27歲,在選手裡年紀算大。他曾經在房仲工作四年,薪資雖不錯,但工時極長,「真的很累,」考慮轉換跑道時,正好有當選手的機會,他沒多想便加入,「年輕人就是要勇於嘗試!」

對從小就生活在數位世界的原住民來說,電競早已是重要的休閒娛樂,未來勢必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業。

這次受訪近60位各界代表,均認同電競是年輕人的產業,只要具備正確的觀念,就能放手一搏,找到自己的春天。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