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台積電(2330)值得再看三年

我認為最關鍵的其實是這一張圖表,EUV機台最重要


深紅:台積, 紅:三星, 粉紅:Intel

就算Intel能夠解決7nm製程問題、提高良率。但是EUV機台不夠,也是無法全速生產,產能依舊受限
ASML已經說了,EUV的產能難以再提高,2020生產32台,2021可能40台,2022最多也只有50台。
KingDavid520 wrote:
我認為最關鍵的其實是(恕刪)


18廠
今年到明年的產能陸續開出來
5奈米與3奈米


到了2024年則是美國廠產能開出
過了四個月多才看到這篇,樓主真是先見

十月時如果把樓主的話聽進去,那時也才四百多元而已,
我有買一張,但是就是瞎買。漲到五百時也不敢追第二張
advtoolman wrote:
至少我貼出新聞讓你看(恕刪)


三年前的東西不論可不可靠 都過了三年還有參考價值嗎? 你開玩笑的吧?

其實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 發展出家中工作 遠端工作的需求

娛樂方面也大幅度增加手機 電腦 遊戲機等

隨的疫情好轉 這些需求都說掰掰了 原因自己去查查國外資訊

該買的設備也早在2020年都添購完畢了

現在晶片需求只缺車用晶片 但車用晶片毛利率很低 而且車廠根本高高在上的那種

跟作手機和遊戲機完全不同 是苦苦哀求晶片

車廠之所以會缺是因為根本沒有圓晶廠想要做

再者車用晶片也根本不需要甚麼高科技 隨便低端圓晶廠產都可以生產

需求反而下降 後果是甚麼自己肚臍想想
goet0 wrote: 誰也不知道聯準會會不會下個月突然生息把之前說不升息的話忘記

還是把風險全部丟了只看到利多? 那就繼續把股市當賭場繼續賭吧

對了 台GG的利多也早就全部攤牌交光了

GG的大招都已經發光了 一次就把利多丟到2025年 這段時間很難再有新利多

股市又已經反應到2025的價位 之前有買的就算了 現在才買了真的天才


在這裏,看到很多對台積電非理性支持者,支持的論點,大多是自以為是的憶測,實在講,相當可笑。

這些關起門來喊爽的散戶觀念。跳不出理非性思考的框框。故取暖文,麻醉文因應而生。

必須說,取暖對你獲利上並無幫助,沒有正面跟反面的想法,盲點讓你少了理性思考判斷。

不過,剛看到這篇,又更離譜。誇張到自以為還自為是葉倫,所有的看空想法除了空洞,散亂,毫無邏輯外,連基本常識也相當貧乏,在這裏佔個版面,也不知道在幹嘛?

跟非理性的支持者相得益彰,一搭一唱好不熱鬧。

無論你是看多,還是看空,也請你拿出實績出來,

不要拿一張臭嘴,看了很煩!

二字頭,再來PO張圖吧!
guest2000 wrote:
敝人也不知道該說甚麼.
如果你有去看TSMC過去26年來(1995~2020)的成長軌跡,就不會估TSMC在2025年的EPS=29元(580股價/20倍本益比),而是你將會估TSMC在2025年的EPS=35元,2024年的EPS=30元,即2024年TSMC的EPS就已經超過你說的29元了(即提早一年2024年就達成了).
2025年估值就是如你所說,沒有變數5年後的估值,可見,你根本沒去看TSMC的過去績效,所以你一直用你自己的虛擬實境之間的轉換在看待推敲2330的股價.
敝人同意,股價隨時在變,受總體環境,受個體經營績效,受心理層面,受產業景氣循環總總的影響,股價總是有高有低,但,TSMC就是有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又有最優秀的人才/技術(製程),還有資本密集的超高門檻障礙,已經走了30年的卓越經營過程,如今,從2019年最後的蹲步準備就緒後,大爆發力開始於2020年噴出.
股價漲多本身就是利空,會續漲或下跌修正,還是要從基本面營收獲利來判斷,才有依據才不會失準


這是目前看到,比較理性思考判斷的發言。

guest2000 wrote:
敝人也不知道該說甚麼.
如果你有去看TSMC過去26年來(1995~2020)的成長軌跡,就不會估TSMC在2025年的EPS=29元(580股價/20倍本益比),而是你將會估TSMC在2025年的EPS=35元,2024年的EPS=30元,即2024年TSMC的EPS就已經超過你說的29元了(即提早一年2024年就達成了).
2025年估值就是如你所說,沒有變數5年後的估值,可見,你根本沒去看TSMC的過去績效,所以你一直用你自己的虛擬實境之間的轉換在看待推敲2330的股價.
敝人同意,股價隨時在變,受總體環境,受個體經營績效,受心理層面,受產業景氣循環總總的影響,股價總是有高有低,但,TSMC就是有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又有最優秀的人才/技術(製程),還有資本密集的超高門檻障礙,已經走了30年的卓越經營過程,如今,從2019年最後的蹲步準備就緒後,大爆發力開始於2020年噴出.
股價漲多本身就是利空,會續漲或下跌修正,還是要從基本面營收獲利來判斷,才有依據才不會失準.

就是每個人對未來的看法不一樣, 股價才會波動
未來只有時間能證明, 然而時間過去就過去了, 不會再回來, 看錯方向被割韭菜了, 再長出來不會是同一棵韭菜

即便不在場內, 隨著QE帶來的資產通膨, 在場外的照樣被割韭菜
我認同短期QE終有結束一天, 之後會轉成QT
而以現在企業資產負債情況, QT是有極限的, 個人估計無風險利率再也回不去3%這個界線
到那個時候FED只能持續QE買債, 甚至用更強力的殖利率曲線控制來壓低美債殖利率
QE的毒藥就只能繼續吃到掛掉為止
但是會那麼容易掛掉嗎? 日本吃10幾年了都還頭好壯壯
只是在未來QE的年代裏面, 資產膨脹程度會跌破很多認為資產泡沫化的人的眼鏡
那些認為股市泡沫化而離開股市的人, 終究會變成韭菜

有人認為疫情影響造成的電子業蓬勃發展只是短期效應, 疫情結束就結束了
而實際上的情況會是整個人類電子化的進程被往前推了兩年(疫情影響估計是兩年)
談到「獲利預估」,就把過去四個多月大家的貼文稍加整理,有些是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國內外法人的預估,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大家沒有文責,只是提供些個人看法。

「價格」看法複雜,有人乘以16,也可以乘以30/40;有人看殖利率,有以看重獲利潤增長率。

股價看法在自己,自己的錢自己負責。

**********
麥格理的獲利預估:(13樓)(10/26/2020那時候認為目標價600元,壹個月後改為800元)
2020:19.9
2021:24.3
2022:27.2

樓主:(176樓)
2025:40

Jhlien/meridian:(182樓)
2021:25

larryryo: (215樓)Zacks.com
2021/11. 2021/2
2021:23. 24
2022: 24. 30
2023:(). 39

樓主:(218樓)
2021:24
2022:29.5

Guest2000:(274樓)
2021:24.05/25.05/26.16

K大的獲利預估:(473樓)
2021: 24
2022: 30
2023: 39

Guest2000:(520樓)
2024:30
2025:35
哪家代工廠如此?還是所有代工廠均如此?

***「經濟」
國內老牌上市晶圓代工廠5月起新訂單報價再調升15%之際,傳出5月產出的晶圓也要採用新報價。由於5月產出的晶圓在今年1、2月就已經投片,當時投片價就已調漲約一成,如今IC設計廠取貨卻要再加價15%,等於同一批貨「被漲價兩次」,為歷來首見。

對新一波漲價議題,甚至追溯至先前投片、5月產出的晶圓也要採用新報價的狀況,台積電一向不評論價格相關問題。聯電不回應價格相關傳言。世界先進也說,不對特定時點的報價回應。

業界人士直言,過去晶圓代工漲價不曾溯及既往,都是投片時談好一個價格之後,待三至四個月生產周期結束,即便屆時晶圓代工廠再漲價,也是針對新投片訂單調整價格,不會對先前已投片、正式產出的晶圓加價。此次溯及既往的漲價方式,凸顯晶圓代工市況火熱,「賣方說了算」。

近期台灣主要晶圓代工廠毛利率隨市況火熱揚升,以去年第4季來看,台積電毛利率54%傲視群雄,世界為37.4%,聯電雖僅23.9%,但為六年來新高。由於報價漲勢凶猛,甚至追溯至先前已投片將產出的晶圓,晶圓代工廠未來漲價利益豐厚。

業界人士透露,由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目前台灣主要業者當中,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僅台積電透過取消過往年度價格折讓幅度,沒有明顯調漲報價的狀況,其餘包括聯電、世界等業者都曾公開表示會依照市場機制調整價格。

IC設計業者表示,今年以來晶圓代工價格漲不停,元月起那次漲價,平均漲幅約一成,以8吋晶圓漲勢最大,近期國內某老牌上市晶圓代工廠5月起再次調升新訂單報價,漲幅約15%,等於這波漲價幅度累計平均達25%以上。

晶圓代工生產流程依製程與光罩層數不同,從投片到正式產出平均約三至四個月,按照過往業界慣例,晶圓代工廠若要漲價,都會提早告知客戶,並訂定新價格正式使用時間。

以今年元月起報價漲15%為例,就是從今年元月1日開始投片的晶圓採用新價格,但過往的方式是,投片已經採用調漲後的新價格,這批晶圓在三至四個月後產出時,即便晶圓廠此刻宣布再漲新投片晶圓價格,但先前投片、正要產出的晶圓不會再漲價。但今年卻溯及既往,同一批晶圓連漲兩次。

weber2654 wrote:
哪家代工廠如此?還是所有代工廠均如此?

***「經濟」
國內老牌上市晶圓代工廠5月起新訂單報價再調升15%之際,傳出5月產出的晶圓也要採用新報價。由於5月產出的晶圓在今年1、2月就已經投片,當時投片價就已調漲約一成,如今IC設計廠取貨卻要再加價15%,等於同一批貨「被漲價兩次」,為歷來首見。

對新一波漲價議題,甚至追溯至先前投片、5月產出的晶圓也要採用新報價的狀況,台積電一向不評論價格相關問題。聯電不回應價格相關傳言。世界先進也說,不對特定時點的報價回應。

業界人士直言,過去晶圓代工漲價不曾溯及既往,都是投片時談好一個價格之後,待三至四個月生產周期結束,即便屆時晶圓代工廠再漲價,也是針對新投片訂單調整價格,不會對先前已投片、正式產出的晶圓加價。此次溯及既往的漲價方式,凸顯晶圓代工市況火熱,「賣方說了算」。

近期台灣主要晶圓代工廠毛利率隨市況火熱揚升,以去年第4季來看,台積電毛利率54%傲視群雄,世界為37.4%,聯電雖僅23.9%,但為六年來新高。由於報價漲勢凶猛,甚至追溯至先前已投片將產出的晶圓,晶圓代工廠未來漲價利益豐厚。

業界人士透露,由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目前台灣主要業者當中,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僅台積電透過取消過往年度價格折讓幅度,沒有明顯調漲報價的狀況,其餘包括聯電、世界等業者都曾公開表示會依照市場機制調整價格。

IC設計業者表示,今年以來晶圓代工價格漲不停,元月起那次漲價,平均漲幅約一成,以8吋晶圓漲勢最大,近期國內某老牌上市晶圓代工廠5月起再次調升新訂單報價,漲幅約15%,等於這波漲價幅度累計平均達25%以上。

晶圓代工生產流程依製程與光罩層數不同,從投片到正式產出平均約三至四個月,按照過往業界慣例,晶圓代工廠若要漲價,都會提早告知客戶,並訂定新價格正式使用時間。

以今年元月起報價漲15%為例,就是從今年元月1日開始投片的晶圓採用新價格,但過往的方式是,投片已經採用調漲後的新價格,這批晶圓在三至四個月後產出時,即便晶圓廠此刻宣布再漲新投片晶圓價格,但先前投片、正要產出的晶圓不會再漲價。但今年卻溯及既往,同一批晶圓連漲兩次。


台積電回該"問題",聯電回該"傳言",世界先進回該"報價",看來老牌晶圓代工對漲價的議題也是各說各話,經濟的記者似乎沒新聞但版面又不能開天窗,所以寫出這種不知所云的日記充數?
  • 1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