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callmingko wrote:
買褲褲 ^^ 幫我...(恕刪)


酷酷已經有3張了,沒coco囉~~以後再說吧!

肚子好餓~~先去吃早餐了。
jamesyen2009 wrote: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辛辛苦苦一辈子赚的钱,自己舍不得花,
最後的受益者,竟然是照顾你的外劳保姆,哈哈哈...(恕刪)


網路上沒有辦法了解你說這句話的口氣是友善還是戲謔?但這種口吻的文字,很不適當, 做善事,也得說好話。
sicin 大

小弟用的方法,就是你说的方法,
个人不贪,也没有什么大的抱负,
只要金融股 股利 ,能每年免费付我吃喝玩乐的费用,
我就不想看盘,哈哈哈
himan 大,这个笑话,好像是费玉清说过的 ,

小弟没有任何用意,请不要误会,

人生海海,或是 人生苦短,要 及时行樂,才是最重要的事。
jamesyen2009 wrote:
himan 大,这个...(恕刪)


分享以下自己金融股操作模式,請各位大大指教, 投資股市畢竟只有16年。
基本上,我把資金分成兩筆, 定存跟波段中短線, 牛市就50-50, 熊市就80-20。
定存股以第一金為例, 玩最久, 當初設定就是18-20, 這個區間原則都不賣,有閒錢才加碼, 低於18小買, 低於16大買, 所以有幸在2015買到好價位, 反之, 20以上小賣,22以上大賣。 今年因為股票股利變少, 除權前賣, 除權完後回買必稅。
現在我也用同樣方式在玉山金, 18-20,參考看看嘍。
記得投機者告白書中提到不要覺得別人知道的資訊比較多,他還說自己靠內線賺兩次賠無數次...
操盤很多年的人有些會練出一種敏感度,就像作者跟F大一樣,就是經驗跟天份,教不來的,我在股海游泳至今快9年大概知道他說的是什...
但是我是膽小鬼還是存股好了,只是會希望能練出收集很多新聞資訊,做出醫生診斷的能力就好,作者也是鼓勵人們放長線,買好股票吃上安眠藥,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沒在吃安眠藥的...
兩稅合一廢除 丁予嘉:股利稅率應降至21%

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

股利所得稅改出爐,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走入歷史,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認為,股利所得稅的稅率還是太高,建議內、外資股利所得都採分離課稅,且稅率同採21%,才有利股市發展。

2017北威秋季論壇今天登場,對於財政部的稅改,丁予嘉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強調,財政部目前推出的稅改整體方向是好的,但股利方面,因兩稅合一取消,股利會被雙重扣稅,即便乙案給予單一稅率26%,但整體稅率都還是太高了。

丁予嘉認為,股利稅率還要往下調,才是合理的股利稅改。他說,外資股利採分離課稅,稅率僅21%,這次稅改新制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調整為20%,但股利稅制中,對大股東最有利的是單一稅率26%,但相對外資的21%,還是有5%差距,這會讓大股東以成立投資公司的方式投資台股,無法鼓勵大股東以個人名義參與股市。

丁予嘉表示,當內資的股利所得與外資一樣採分離課稅,稅率皆為21%,且營所稅為20%時,大股東就沒有誘因以成立投資公司的方式投資台股。

此外,AIA WEALTH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對中央社記者說,為鼓勵資本市場活絡,政府除檢討股利所得課稅外,應著眼提供資本利得損失的租稅優惠,當台股的餅做大、量能擴大後,證交稅稅收也會增加。

吳嘉隆指出,投資台股的獲利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價差(資本利得),另一個是股利,建議政府可仿效美國的做法,對資本利得有損失的投資人提供一定期間內的扣抵優惠。
自兩年前開始買第一金,接著今年開始買兆豐金,金融股部位目前只投了幾十萬。閒錢、小資金,懶得進進出出了,至今還沒賣過。
我也是這一兩年才投入第一金的存股行列。

資金大概也只有10幾萬元,算是個小資族存股。

現階段就是每個月定期定額買零股或是買一張,慢慢存。

看到版上有許多前輩資金雄厚,真的很羨慕。

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達到財富自由,靠股息收入就能不用工作的一天。


sicin wrote:
我看過J大分享文,那是減量概念,在乎的是配股增加,要的是零成本的配股;一般存股是增量的概念,重視現金流,目的不同,如果是存股,是不是零成本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要控制成本跟價差,零成本很重要...
減量的概念風險是不確定是否每年都配這麼多股,增量概念是擔心價格變動太大..
如果要實驗減量不一定要大量現金,例如中壽買個五張,除息日當天賣出一張,連續五年,可能有一張多的零成本股票,這個存股要增加張數的概念相反...
F大小價差也是可行,只是小散戶這樣很容易死在股海中...
其實我今年也有玩玩自營商手法,一筆現金配幾次家股息,也不錯,但這只能配兩家,超過兩家會賠錢...不過張數很少,就是開心而已...


我寫以下這段只是觀念交流,沒有其他意思。因每個人邏輯不同,看法就有差異,至於對錯,自己最清楚了,高興最重要。阿Q一生從沒失敗過不是嗎!
我先說結論:只要是金錢投資都要投入成本,哪有零成本這回事(別人贈送的除外)。即使成本都回收了,那只是事業成功賺很大--已賺資本好多倍。只要還在經營就有資本,您投入成本回收後變成利潤或回收後母金減少就是虧損。譬如你用融資買股票,賺了錢,再用賺的錢買現股,那現股是零成本嗎?如果這種邏輯成立,我的股票每檔都是零成本,因為我本來一無所有。
成本是一去不復返的,他的回報叫利潤或虧損。除非您清算了,成本就以剩餘價值回來--股票的話就是價差(原始投總金額入+利息,稅金,手續費等合計減到手現金餘額)。
然後你又買另一檔股票,成本就又有了,如此周而復始,若總資產愈來愈多,代表事業成功。成本是多少根本不重要。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