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屁 wrote:
唉⋯這⋯
「亞光 107...(恕刪)
營收數字稱不上好, 但說爛也不至於,
接下來就看看大立光下週法說, 和年底前看看是否真的能打入中國品牌大廠.
另外有一點想請問,
之前大立光林恩平宣稱的,只要加一片塑膠鏡片即可解決發射端發熱的問題,
不知是否有比較了解此物理特性的大大能幫忙分析一下,
為什麼原本怕熱的塑膠鏡片, 多加了一片之後(多加的還是怕熱的塑膠阿)
熱的問題為什麼就會解決了呢?
如果熱的問題真的解決了, 為什麼玉晶光老闆還需要「看客戶要採用哪種材料」?
「針對市場持續關注玻璃加上塑膠的混合鏡頭(G+P)導入智慧手機的議題,林恩平重申指出,「看不到模造玻璃在手機上優勢」」
「林恩平表示,後置鏡頭全塑膠的潛望式鏡頭現在已開始出貨,2000萬以上畫素及3顆鏡頭的設計,目前看來已越來越多,明年是否能成為主流趨勢,主要還是要看sensor及品牌手機廠的設計決定。
他指出,潛望式鏡頭在整個體積上是沒有特別節省,主要是減少鏡頭的高度,因應手機薄型化的趨勢及高倍數光學變焦等需求,封裝的難度主要在模組端,對鏡頭廠沒有太大難度。」
模造玻璃在手機上沒優勢, 「非球面模造玻璃」不曉得有沒有優勢?他也不講清楚?
5p的全塑潛望式鏡頭(oppo?) 能像亞光作到5倍「光學」變焦嗎? 如果不能,那亞光還是有優勢。 只是成本,產能可能真的較沒優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