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稱讚沒錯,01版有會去看ETF公開說明書的,也就這幾個人。你也知道指數基金要知道個「大概是什麼」很容易,要深入了解「交易原理」的就要下非常多功夫。投資國外指數基金、特別股的也有很不少,都是低調的族群。ayz847 wrote:1.不是誇張,是虛...(恕刪)
ayz847 wrote:1.不是誇張,是虛...(恕刪) 講到ETF,幾乎都可以看到a大的蹤跡,蒐集的資料很完整,非常認真。投資0050,有的人是資產配置再平衡,有的是定期定值或定期定額買進,有的是利用K值賺價差,不曉得a大是採用哪一種方式投資?
vu84vu wrote:投資0050,有的人是資產配置再平衡,有的是定期定值或定期定額買進,有的是利用K值賺價差,不曉得a大是採用哪一種方式投資?...(恕刪) 都不是。我的方式簡單八個字 ─ 【胡搞瞎搞,亂七八糟】。股票投資,不外選股與擇時。選股,我已經勘破,不玩個股只玩ETF或指數基金。擇時,我還沒勘破,還在自以為是的進進出出。事實上,最佳作法可能還是應該【不選股+不擇時】。以前試過『蛛網理論』。但事實證明有盲點,所以也放棄了。我是很推崇 P大的方式 ─ 訂定股債比例,每年再平衡。但我自知我作不到。因為,1.年齡偏大,已經沒有足夠長的斜坡來滾雪球。(明年可領國民年金了)2.不甘寂寞,不甘無聊。(什麼都不多,就是時間多。)不管如何,我還是相信:指數上去會下來,下去會上來。所以,我最新的進出原則是:1.漲一定不買,跌一定不賣。2.不跌就不買,跌了不一定買。3.不漲就不賣,漲了不一定賣。我是錯誤的示範,足以為戒!哈~~
ayz847 wrote:都不是。我的方式簡...(恕刪) a大謙虛了!非常感謝您的分享。每個人採用的方式雖不同,但最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我個人習慣利用K值投資,短線參考日K,長線則參考月K,目前正在等待指數破十年線,屆時將配置較大比例的資金分批買進,放至下次的浪頭,一個波浪大約十年左右。2008年的金融海嘯,那時三十幾歲,思慮尚不周詳,十年過去了,自己也進入了不惑之年,希望真的可以越來越不迷惑
p大,你要的這種資料有,但是不容易找,重點是數字每周都在變化,你難以得知基準日當天,基金所得種類為何?(這個報告書元大已經懶得公告在ETF官網)公開資訊觀測站→基金財務報告書→輸入元大代號 A00005、年度 ,找元大卓越50pigstand wrote:說到這個我對元大就...(恕刪)
ayz847 wrote:都不是。我的方式簡...(恕刪) 越接近退休年限、或是已經退休,本來就應該把風險性資產的比例往下調整,所以ayz大大不用太介意。我的計劃是如果發生結婚、生子等這類生涯中的大事,或是接近退休年齡(5年之內退休),就會開始調整資產配置,最後會把風險性資產調整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