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妳覺得台灣的經濟還有可能好嗎

levis501tw wrote:
為什麼統聯面對這麼多競爭一張票二百還能賺
而以前國道客運只有一家壟斷,票價400 班班客滿卻賠錢

因為對員工太好了...

所以這個例子告訴資方對員工太好就會失去競爭力...(超大誤!)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han172189 wrote:
我沒有查資料就發言,


只是我覺的他們如果在82年 確定規劃案之後立刻進行不要拖到88年才核定。
可能對台灣會好一點.
後來政府沒錢蓋才讓廠商去BOT..
R258 wrote:

江丙坤讚大三通見成效..
劉兆玄表示,台北港是他在民國82年交通部長任內規劃推動,
88年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核定並定位為新的國際商港,

有空可以看看新聞內容
台北港貨櫃碼頭是由長榮、萬海、陽明三大航商共同投資的港埠BOT案,總投資額新台幣203.3億元,歷5年6個月施工後,首先啟用北3及北4碼頭,預定103 年11月完成7座碼頭,裝卸量可達400萬TEU


原來前後任,都有一腿
大家就不用吵是誰的功勞了

台北港從88年計劃開始,再到92年計劃擴大增設貨櫃碼頭,再到今天啟用

原文節錄如下
行政院長劉兆玄對台北港的發展感受特別深,他上午在貨櫃儲運中心啟用典禮致詞時說,民國82年在擔任交通部長時,就規劃興建淡水港(後改名台北港),民國88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核定台北港的未來發展方案,當時他就看出台北港的潛力。

民國88年時,台北港被定位為國內商港;民國93年再公告為基隆港的輔助港,同時也成為國際港口。

要成為國際港一定要有貨櫃碼頭,民國92年政府決定以 BOT方式興建,引進民間資金及效率,由長榮、萬海及陽明三家海運公司合組「台北貨櫃碼頭公司」取得貨櫃儲運中心的興建、經營權,花了 5年多時間先興建完成兩座碼頭,另五座預定在民國 103年11月前陸續啟用,總投資金額新台幣203.3億元。

台北港從88年開始,到92年計劃擴大,再到今天啟用

全文在這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88575
营运中心的话,即使10年前搞也比现在成功的几率大得多。现在是做比不做好,但机会不大。
大陆自己的货源足够支撑一条航线运营的话,船东不会特意的再去多转一次。毕竟中转一次,费用要高不少。
而且大陆的人工便宜,所以装卸、修箱、船代这些周边服务都很便宜。
中国很喜欢搞基础建设,港口扩容速度很快。

tetjk wrote:
10幾年前,
在台北市搭計程車要用搶的.
用餐時間, 幾乎沒有不客滿的餐廳.
到處都在徵作業員.
薪資都是10% 20%的調整.
市區內到處都在塞車.
酒店生意興榮, 小費給的爽快.
大街小巷; 販夫走卒在討論大家樂.

那段時期算是泡沬經濟時期吧,
大約是民國76年到81年間,
台幣對美元由1:40升到1:27,
台股加權指數由不到千點飆到1萬2千餘點,
房價也跟著大漲,
很多人很懷念那段股市風光的日子,
以為把錢拿去玩大家樂、股票或買房子就可以發大財,
卻選擇性的忘記台股在81年以後由1萬2千點狂跌至3千餘點的慘狀,
還有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地下投資公司如鴻源、永逢等相繼倒閉投資人索賠無門,
當時到處都在徵作業員卻徵不到,產業只好選擇外移至中國和越南,所以現在想找個作業員的工作還不太好找。
小笨賢2 wrote:

來個譬喻~~
我們...(恕刪)

我只是很好奇,
這種貨櫃分裝的工作何必轉手給台灣去做,
中國本身可以找出幾個港口來,
論人工成本、時間成本那裏會輸高雄港?
而且可以增加自身的就業機會,
台灣不論是高雄或其它港口都不是那麼的不可取代,
況且並不是我們在政策上一開放對岸就會把轉運的機會讓給台灣,
亞太營運中心,我認為很一廂情願。
其實到目前看起來,
政府也沒希望把台灣搞好.
可能是希望把兩岸所得水準大幅拉近,
比較好談一些事情.

所以有錢, 我也絕對不買股票.
搞不好股市故意放爛,
再開放陸資進來便宜接收...

公職都可能考慮要考人家的法律了,
這個政府的居心....路人皆知.
ncvt wrote:
卻選擇性的忘記台股在81年以後由1萬2千點狂跌至3千餘點的慘狀,
還有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地下投資公司如鴻源、永逢等相繼倒閉投資人索賠無門,
當時到處都在徵作業員卻徵不到,產業只好選擇外移至中國和越南,


不是這樣吧!
人家中國改革開放,許多媒體說再不去投資機會就沒有了。
但是在中國陣亡有多少?成功有多少。
低廉勞工與低環保要求一項是國際大企業的最愛。

產業外移主因是cost down

R258 wrote:
不是這樣吧!
人家中國改革開放,許多媒體說再不去投資機會就沒有了。
但是在中國陣亡有多少?成功有多少。
低廉勞工與低環保要求一項是國際大企業的最愛。

產業外移主因是cost down

你說的也沒錯啦,
但是當時不只作業員的工作找不到人做,
連內需型的勞動工作一樣找不到工人,因此引進大批外勞......
企業為了cost down而遷移至人工低廉、環保要求不高的地方是原因,
願意再從事勞力工作的人越來越少也是原因。
會好的 前幾天我們的頭兒不就又向歪國人說了 希望今年下半年台灣的經濟會好轉
要相信我們大有為的政府 總統的英明不容質疑
----------------------------------------------------------------------------------
(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10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台灣雖面臨金融風暴的衝擊,但經濟體質不錯,政府正竭盡全力制訂適當的措施挽救經濟,希望整體情況能在今年下半年逐漸好轉。
馬總統下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校長Grahmam Spanier夫婦一行,做上述表示。
馬皇禁衛軍>>>>"Blue流"大隊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