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 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之前就聽過那種所謂"手術等級"認定的相關討論
也是主張醫學進步所以要調整給付等級的論調
藉由調整等級以落實商業健康險所謂損害補償的真諦
當時我只給了兩個字:狗屎
那物價上漲,醫療費用相對上漲
保險公司有因為這樣原本我保1000元日額的保單
理賠時自動因應物價賠我1100元嗎?
建議樓主先往保發投訴八
叫ING安泰的人到保發中心給妳當面談談
她們的陸醫生來頭可大的勒
沒錯 妳現在挑戰的是她們ING的神主牌歐
所以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ING會被富邦金控賤價吃掉一定有他的原因
不過現階段妳找富邦人壽也沒有用
畢竟在5/31以前他還是家獨立的公司
ING安泰給我的感覺:外表華麗+誇大吹噓
\( ̄︶ ̄)>...
啥叫以前是大手術 現在是小手術所以就可以不用照契約理賠...
當初簽訂契約所約定的保費就是以當時的風險來考量 理賠自然也是以當時的環境來考量計算
保費都收了 也從沒因為時空環境的改變就遞減...憑何要求理賠也要違反契約遞減?
況且樓主都講得很清楚了 契約就是這樣明訂了 保險公司就是片面的違約...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有效的求償而已...
andy2000a wrote:
如果 ing 也不...(恕刪)
轉貼的這是最新一期(399期)壹週刊的標題
這張第一年解約金比所繳保費還高的保單,十分熱賣。
無力增資 政府束手
依歐美規範,淨值為負的保險業,不是退場,就是經營者換人或被併,這波金融海嘯後,歐洲還實施更嚴謹的ifrs4(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母公司設在荷蘭的ing安泰人壽,即因無力提存一千三百多億元責任準備金,才併給富邦金,成為「台灣人」;但在台灣,因政府「束手無策」,竟讓淨值為負數的業者,猶能「無照駕駛」。
一位官員私下透露:「政府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點出,銀行有存款保險機制,rtc(金融重建基金)可接管善後,唯獨保險業沒有完善的退場機制,單靠規模百餘億的保險安定基金,根本是杯水車薪。也因此,主管機關無計可施,既怕業者垮掉,又無力強制業者增資、被併或退場。
據壽險公會統計,整體壽險業資金缺口高達五百億元,尚需增資,但有些壽險公司已無力增資,「『資』要從哪裡來,是很大的問題。」一位資深保險人說,目前大環境惡劣,大家連保險都不敢買了,更別說投資保險公司股票。
更扯的是,金融三業中,對保險的監理是最低度。「主管機關對保險業投資放款監理專業,不及對銀行業,保單設計的把關是仰仗保險公會,而公會又由壽險業者支持。」
==============================
目前保險安定基金只有百億
但目前整體壽險業資金缺口高達五百億元
現在保險也沒甚保障了
千萬別為了利息到時賠了本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