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債蛙悲鳴?富爸爸作者:股債平衡是胡扯

股債平衡
當你資金很多的時候
你不會把資金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所以可以分 股籃子 & 債籃子 放錢
....
等景氣下滑, 股票大跌你就會知道 債籃子 的重要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如果7%那個數字不含股息,那請問官網上面這個
distribution 是指什麼?


我的想法是分配給股東的配息(現金)所產生的稅務,再用total return減掉。

但它的total return就只有NAV return,這減掉也沒什意思。

只是我的想法,不見得正確!
HK_Sung wrote:
你不相信的事實很多,所以自己快樂就好,天下太平!


我又想了一想,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應該是在計算方式上。
你用現值除以調整後期初值 20.94 / 7.59 = 275%
但是如果你用20.94 + 股息 9.6 / 期初的實際價格 16.x,
算起來才180%而已。
當然用180%算也不是對的,
只是要說明你期初的價格算法是有問題的,
不能拿來直接除。
真正的績效在這兩者之間。

VTTVX 現在有一半股一半債,十年前債更多,可能佔到70%,
你說他能交出10%的績效,相對SP500的14%,
中間還經過債券大屠殺,我是不太相信。
應該你這個算法有問題的機會比較大。

兩者的相對績效在官方網站上比,差距可不是只有4%: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你用現值除以調整後期初值 20.94 / 7.59 = 275%
但是如果你用20.94 + 股息 9.6 / 期初的實際價格 16.x,


前除權息本該折現再減掉,所以會高估報酬,這是確實的,我在9940那篇也有說過。

後除權息本該複利後加上,所以會低估報酬,這也是確實的。

所以,如果知道所有現金流時間序列,包含價格、股息等,按時間排列用XIRR算最準,但通常回測系統不會這樣算,並非太複雜而是時間序列資料太難取得或太難取得正確資料,尤其是很多年的資料,維護成本高昂。

但只要對比較的對象用相同方式計算,就有可比性。

尤其因為Vanguard 這系列的基金屬於美國Mutual Fund(共同基金),Mutual Fund並非ETF形式,依照美國證券法規,只能賣給美國本地居民,市場並非VOO等ETF可比。

台灣許多基金,在Yahoo! Finance上也查不到資料,很難追蹤比較,如你所說就相信基金公司的資料就好,保守的不差這幾%,追求報酬的也不會選擇這類基金。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VTTVX 現在有一半股一半債,十年前債更多,可能佔到70%,
你說他能交出10%的績效,相對SP500的14%,
中間還經過債券大屠殺,我是不太相信。



別忘了2018年至2020是債市多頭,基金經理人多持債劵,2021年後債劵空頭減持債劵換股票,不就是平衡基金的特性:





我個人認為並非不可能的!
HK_Sung wrote:
所以,如果知道所有現金流時間序列,包含價格、股息等,按時間排列用XIRR算最準,但通常回測系統不會這樣算,並非太複雜而是時間序列資料太難取得或太難取得正確資料,尤其是很多年的資料,維護成本高昂。

我之前還以為你有一筆一筆算,原來並沒有。

看官網績效中一個月,YTD,一年,三年的數字,兩者的差異,
可以看得出來,兩者的績效差距,不會是只有40幾%(4%除以9.6%)。
一年績效差約一倍(21.48% vs 10.52%),
三年差約60%(22.63% vs 14.31%),
五年差約230% (17.58% vs 7.38%)
十年會只有40% (14.6% vs 9.x%)嗎?
2015-2019 也沒什麼大事,加上2020有債券大屠殺,
債券不至於有如此大的相對績效


HK_Sung wrote:
我個人認為並非不可能的!


我說你這圖也太奇怪了吧?
GSPC在Y軸上漲了不到兩個格子,
而你TLT卻漲了兩格多。

去看資料,GSPC 是沒錯,從1900多,
漲到2020年11月底的3300多,有70%以上。
TLT 從2015年11月底的 121左右,
漲到2020年11月底的160,這才33%呀

在你這圖上,怎麼就看起來TLT漲得比GSPC多呢?
你根本是故意的吧?

應該像下面青色框框裡的這樣才對吧?


你作圖作到這樣,我看就談這邊為止吧,沒必要再搞下去了。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之前還以為你有一筆一筆算,原來並沒有。

看官網績效中一個月,YTD,一年,三年的數字,兩者的差異,
可以看得出來,兩者的績效差距,不會是只有40幾%(4%除以9.6%)。
一年績效差約一倍(21.48% vs 10.52%),
三年差約60%(22.63% vs 14.31%),
五年差約230% (17.58% vs 7.38%)
十年會只有40% (14.6% vs 9.x%)嗎?
2015-2019 也沒什麼大事,
債券不至於有如此大的績效



有一筆一筆算每天的報酬啊!不然怎會有兩千多筆?

但CAGR本來就頭尾算就好了,如果用annualized return,就要一筆一筆的平均報酬來算Expected Return,不是嗎?

官網算的和Yahoo資料算的不同,我懷疑的就是股利,我也拿不到更精確的數據,也沒轍!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說你這圖也太奇怪了吧?
GSPC 是沒錯,從1900多,漲到2020年11月底的3300多,有70%以上。
TLT 從2015年11月底的 121左右,漲到2020年11月底的160,這才33%呀
在你這圖上,怎麼就看起來TLT漲得比GSPC多呢?
你根本是故意的吧?


程式跑的怎麼故意?程式都躺在那好多年也沒變,我只是把要抓的資料用同個圖顯示,左右尺標本來就不同,有何奇怪,這不是報酬是價格啊!

好啦,我的系統跑了很多年了,分析了無數多的標的,該修改的Bug都修改很久了,但如果原始數據的錯誤或不正確,我也只能摸摸鼻子沒轍,不然你提供源源不絕精準的數據給我,要免費的。
我就是愛拍照

你要是把TLT放到10000,可以跑三格多。以你的技術,你就是故意的,有啥好說的。至於資料不對,或用錯算法,那就更不是我的問題了。

2025-11-24 15:39
HK_Sung

你用一個座標軸看兩個圖當然會變形,我一張圖有左右兩個座標軸,顯示就是如此,唉!夠了,我沒那個時間再理你了!

2025-11-24 16:07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之前還以為你有一筆...(恕刪)


TradingView 顯示左右各自座標,圖形:





夠了,我不會再回應了,浪費時間。
我就是愛拍照

你會算那些ratio,作圖時不會標頭對齊?硬要從2010年畫起,不會從15年11月畫起?要看LTL能不能在那五年超過VOO你取到2010年的資料幹嘛?

2025-11-25 13:33
年輕人我投ALL IN股市一票,因為我年輕時鴻海曾買在230經歷08股災跌到50元,在70元左右陸續以薪水去攤平,好像4-5年就回本出場(不過那時有配股),回本超快就是

現在有年紀想規劃退休配置,我就投股債平衡一票,沒必要冒著極大風險去追求資產一定要翻好幾翻,錢慢慢賺就有,但絕對不能被清盤。像上週我看費半已經跌到季線,且自高點也跌超過10%,就依照操作習慣拿10%現金去買了,因為現金還蠻多的,如果有繼續崩跌,感覺這波也不失為債換股的好時機..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