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winloi00 wrote:如提在台灣買房是不是唯一翻身機會好像一堆老人都是靠買房發財的想要靠那薪資根本不太可能了 房價跟股價一樣,有漲有跌只看漲的都是房屋仲介、建設公司在跌勢中量必縮,他們就是只能喝西北風以台灣現在房價,就算不是最高點也屬於高檔區要靠買房翻身?財產沒翻身前你就一輩子只為房子做牛做馬
政府一邊說打房一邊在拉抬房價。目前的新青安又沒取消、你如果把新青安取消所有的買盤都會消失。沒買盤就只能降價賣。基本上政府還是要房價慢慢上漲上去的。原本的龍潭因為被高宏安拿下了所以台積電也撤不蓋了。目前整個炒房就要跟著政府走、我每天看法拍屋淡水的法拍從2百300萬現在都8百萬1千多萬了。這代表的事銀行願意借出更多的錢。2016年銀行願意借出2百3百萬的現在同一間房願意借到1千萬。如果銀行願意借到2千萬那房價很自然就到2千萬。國民黨也是炒房、 候選人說新青安可以借1千5百萬。目前的制度都是炒房沒有一個不是炒房、這制度都是學美國那邊的美國那邊的。川普老爸當時買賣房那時美國的房子一間1萬美元就可以買到了。現在的錢拿去那時候可以買百間。
你看台北的房子。2000到2012年翻倍,2012年到2022年完全沒動,這兩年才稍微漲了一點。你房子會折舊的。你翻開時價登錄,台北的房子跟本沒什麼漲。現在的外縣市就是過去的台北。爆漲之後可能會盤很久。隨便買隨便賣的時間過了。現在要賺可能要找對標地。
真正的有錢人資產類別最大的比例不會是房地產房地產只是賺錢的管道之一但不是最賺錢的把房地產當作翻身唯一的機會只是讓自己的眼界,放棄看到更寬廣的地方台灣房地產的年化投資報酬還遠遠不及台灣股市的年化投資報酬想要讓自己有錢就要好好去想想思考各種投資賺錢管道的優劣哪些是對自己有利,然後計畫,更要去實踐不要被既有觀念想法制約,只在一個地方鑽牛角尖更不要花太多時間空想
dwwinloi00 wrote:如提在台灣買房是不是...(恕刪) 所謂的翻身是指40多年前入手台北市大安區,信義區的老房子因當時這區域老房的價放到現代,相差甚大那現在...可稱之翻身不只是翻身,是翻好幾翻其他地區或現在的房價想翻身?=你作夢!
在沒富爸爸媽媽之下,房子一旦買下去至少綁定20年起跳,而還要祈禱這段時間內工作職場不能有差錯,一旦被裁員,房貸壓力就來了。民間企業年紀一旦大了,一些有的沒的會來到,我老婆年資滿25年,就被上市電子公司用組織年輕化的理由給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