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漲勢也差不多~
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壓低電價 壓低民生物價來維持國家運作~
這個作法從未變過 不是藍綠問題 而是基本國策的作法就是如此~
拿這個來攻擊政府的人 不是無知就是無恥~
新加坡跟台灣一樣 都是能源輸入國 而且更為"市場經濟"
他們電價反應市場是必然的 台灣在搞凍漲反而相對走向控制經濟~
因為補貼電價的結果 除了要用全民稅金買單外~
市場也不會有更好動機 去進行節電與取代手段~
這才是"看不見的手"最重要的調節功能~
就像雞蛋之亂~ 當廠商惡意囤積並特定媒體炒作下~
不堪其擾的消費者 與其繼續搶蛋 不如認真節省用量以及找替代品~
自然蛋價就下來了~ 至少會走向合理的成本漲幅 (例如飼養成本上升)
而人為炒作空間就幾乎消退~
水電價也是如此~ 各國普遍的作法是反應成本~ 自然市場會隨之調節~
水費漲一成 百姓或企業自然或進行節水政策 政府也會用收到的上漲差價
進行管線與管理的改進 減少運輸耗損~
台灣就幾乎沒有這空間 因為水電基本上都靠政府支持壓低價格 甚至填補虧損~
長久下去絕對是不利的~
當然 政府這麼幹也是有理由的: 因為台灣是典型出口導向貿易國家
水電價格低 尤其是工業使用水電 可以讓物價及產品價格有更高競爭力~
但這麼做的副作用何在? 除了上面講的市場調節機能喪失外~
台灣的普遍薪資水平 也會隨著偏低物價被壓低 除非是像房價那樣的熱門投資標的
才有大量資金投入~
台灣的低薪 有相當大成份 就是被低物價"支持"~
不要講什麼台灣物價 薪水不如新加坡 輸入性能源價格誰在跟你看物價?
印度人均只有台灣不到1/10 難道他們的能源價格也只能是台灣1/10?
美國收入是台灣近2倍 所以美國買黃金是台灣兩倍? 如此推下去
照某些人的說法:是否全世界只有比台灣所得收入高的發達國家 電價或能源比台灣貴才可以?
禁不起辯證的東西就不要一直喊 這是典型的巨嬰行為~ 不管客觀現實怎樣 沒有給我就是政府的錯!
Mattelaaa wrote:
只要是輸入性能源體制...(恕刪)
你講的頭頭是道,前提是各國人民沒有選擇,當人民感受到政府選擇較昂貴的能源政策要人民買單時,人民只能吞而不能做任何的抗爭嗎?
要人民感受政府滿滿的惡意才叫做不是巨嬰嗎?
如果你認為是,那麼你說的都對



ruruing168 wrote:
新加坡不止反應國際能...(恕刪)
你只看到你想看的,很多事情不能這樣直接比較
人均GDP最富20國 新加坡奪冠 台灣第12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