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可以聽懂別人說的是哪個面向
慢慢會有自己的想法
慢慢投入資金去驗證自己想法的正確性
每個人投資理財看法策略執行方式都不同
如閣下所舉00878跟0056在下就覺得不太OK主要是風險跟投報不太一致
但應該還是有人可以在裡面投資的很快活
ga2006206521 wrote:
1. 我自己的想法是較偏向ETF,預留一半資金,剩下的一半,進場00878.0056這幾隻高股息或者金融股,但一桶金要怎麼入場我是完全沒頭緒(之前都是定期定額),我已經有看過歷史高低點,目前的價位應該算是剛好在中間,那較適合的操作方式為何能否請前輩指教
00878和0056本身都含有一些金融股在裡面
如果你又個別買進金融股勢必也重複購買了同樣的個股
有一派主張是可以挑ETF成分股來購買
但我覺得如果買進ETF反而避開已經篩選進來的金融股才是
這部份看你個人作法
至於歷史高點或低點都只不過是參考而已
實際上很多個股的歷史高點都是回不去了
尤其是股王的股價動輒上千的都回不去,EX: 國泰金
ga2006206521 wrote:
2. 父母是比較偏向買房置產,也去看過幾間新北建商的案子 自己也試算過 可能捏一點買一間1200.1300萬的房子,設計裝潢好再出租,每月房貸扣掉租金收入再貼的錢大概是薪水的三分之一,不過最近消息打炒房又有新政策,房價是否會急凍開始跌價都還在觀望中,那是否選項一會是較優的選擇呢
買房本身是件很重大的決策
它會影響到未來你繳房貸的期間的現金流
是需要考慮再三的一樣重大決策
至於你想像中美好的房貸扣除租金是薪水的1/3
根據莫非定律,萬一有半年期間找不到房客呢?
你有任何現金流的緩衝嗎?
買進後房價跌了一小部分還會安心持有繼續出租嗎?
房價急凍後是否未來又來個補漲行情是沒人知道的
這牽涉很多經濟因素沒人可以給你正確答案
時尚所有 風格自我
rock255 wrote:
奇怪為啥每次講股票講...(恕刪)
因為理財版很多投顧老師、ETF從業人員、網路作家等………
很多文章,週一到週五天天置頂,週六週日、過年過節就休息………
很多ETF在我看來就是20-30年前的「儲蓄險」,當然現在這個年代沒有人在買儲蓄險了,所以金控就搭配ETF賺取手續費跟管理費收入為主,也就從一般不懂投資的投資人身上吸金提供優於定存報酬的商品,再招一些銷售人員搭配話術,騙那些不懂投資的人…….
但長期下來,買儲蓄險或是配息的股票、ETF,一定跑輸通膨、跑輸房地產,最後一堆人越買越窮,自己還搞不清楚狀況,還認為自己很認真在存錢,怎麼會越來越窮⋯⋯
我們身邊很多吃的、喝的、用的,價格都是7-8年翻100%,不然10年也翻100%,吃的、喝的、用的年漲幅都8-10%了,投資個年化報酬率5%的東西,還要扣手續費、管理費,不是越存越窮?
財團為何會越來越大?貧民為何會越來越貧?貧富差距為何會越來越大?這些都不是沒有原因的,貧民搞不清楚他怎樣被財團騙………
財富、家庭、健康,目標120歲!
rock255 wrote:
奇怪為啥每次講股票講...(恕刪)
有時候來01看一堆人在抱怨房價、物價太高,所以年輕人過的很苦……
一下子這個罵政府、那個罵地主、那個罵政客、這個又罵建商,還有人連仲介、代銷這種sales都罵。
個人從事金融業幾十年,看盡了金融商品跟利率背後的真相,有錢人買地、超貸、養地、租地、再買地、再養地…..
窮人買儲蓄險、壽險、一堆阿里不答的險,深怕自己有一天出意外了,自己的小孩就慘了,無依無靠,所以台灣保單比率世界前茅。
怎麼都沒有人罵這些把錢一直拿去買保險的笨人?錢都交去給財團買地養地,害苦自己的後代年輕人?
我是現在退休沒在金融界了,不然我領銀行的薪水是不會講這些,樓主很有心,還是提一下,能不能懂我在講什麼,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財富、家庭、健康,目標120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