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wer2251 wrote:
如果幾年後歐美日晶片能自立自強,
我想沒人會阻止中國的偉大復興了.
台積電的商業模式能夠稱霸全球,打敗INTEL,背後一定有他過人之處。
晶圓廠是個高資本投入的產業,美國、日本也都有自己的晶圓廠,但因為多數屬於特定品牌,不像台積電的代工路線,不會有品牌衝突的問題,特定品牌的晶圓廠因為商業因素多以生產自家的晶片為主,然僅靠自家晶片的市場規模根本無法維持營運,導致品牌晶圓廠多以虧損營運,時間久了持續的虧損只會拖累品牌。
另外小品牌的財力根本無力擁有自己的晶圓廠,但代工生產基於商業考量也不太會去找品牌晶圓廠,所以自然訂單就會流入純代工的晶圓廠商,有了市場規模,代工晶圓廠商可以損益成本,甚或壓低售價,仍有獲利。
再來晶圓產業是高度競爭,必須投入新的資金開發新的技術,品牌晶圓廠本身就處在虧損狀態,沒有餘裕的資金可以投入研發新技術,然新技術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品質形成在市場的優勢,所以一來一往在時間的加成之下,這樣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難以挽回。
雖然各國對於過度仰賴台灣晶片供給感到憂慮,都想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但是背後商業邏輯與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難度障礙,除非各國可以忍受以更高的成本使用更差的產品,堅持發展自屬晶圓產業,但長時間虧損與品質難以提升之下,未必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