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退休無收入者 0056 VS 0050 比較

當然是0050啊,只要管投資總績效就好了,跟現不現金流沒有關係,不要被什麼理財達人亂灌輸錯誤觀念,缺錢救是賣股票換現,現在還可以賣零股了,一樣都有錢入帳啊。

不然就把股票借出去,每個月都有額外且不小的現金流啊!
chihung1105 wrote:
投資是在平時就做了,退休時是在享受成果。


很棒的結論。

樓主的假設一開始就有問題,所以後面的討論全部都錯誤或離題。

等到退休才要把錢全部放在某支股票或etf上面?恐怕一個熊市就會把人嚇死然後賠錢殺出。

如果年輕時就開始學習正確的投資常識知識,有應有的投資常識知識做基礎,三四十年的投資經歷,老年就不會有樓主的疑問。
cccccc0125 wrote:
0050VS 0056(恕刪)

各買一半好了
cccccc0125 wrote:
假設退休無其他收入,但有1000萬本金,基本生活開銷需要4萬


如果本金 1000 萬,不管是 0050 或 0056 都不該買,應該自己模仿比例直接買成份股。光是基金的管理費,每年淨值就少損失 0.43% 和 0.66%。資金總額越高的人,越不該買 0050 和 0056。
sgxm3

其實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該換成VT或其他的全世界股市etf了。何必全壓本國股市承受更高風險?

2021-09-28 21:00
myballsonfire

不要全押在台灣,這是對的。至於要押什麼,就看個人了的選擇了。追整個世界的 ETF,對很多人來說,不是唯一,也不見得是最好的路。

2021-09-29 11:22
各買一半就好了
雖然0050這些年都比0056好
當時要這樣選,定期定額不行扣(後來e點通可以扣其他了)
0050(用00692取代),0056(用00878取代)
一個有台積、一個沒台積
我也是00692+00878!

至尊星 wrote:
各買一半就好了雖然0050...(恕刪)
chihung1105 wrote:
我去年也買過5元的群創、58元的南亞科,那又如何?是我們眼光看得準嗎?
不是,只是我們運氣好!


小弟也有同樣的想法,一時的成功不要覺得自已多厲害,沒有天天在過年,
總會遇到投資不順利的時後,那時也不用太失志,做好自已的風險管控,
要學會懂得敬畏市場,不能否認在市場中散戶就是弱勢的一方。

單純的比較 0050 VS 0056
小弟覺得對於退休者配息比較重要,但也不用一定要單選,
如果覺得 0050 VS 0056 的優勢比是 3:7
比方說有 1000 萬就買 0050 300 萬,0056 700 萬。
cccccc0125 wrote:
pigstand wrote:
你認為0056的投資績效會比0050好,結案~

你搞錯了吧?

我通篇強調0050投資總績效會比0056好,只是退休後無其他收入,長期20-30年需要穩定現金流的話,我個人覺得0056會比0050適合。


如果認為0050投資總績效會比0056好
為什麼在提領同樣金額的情況下
會認為0056會比0050撐得比較久?

不覺得你的邏輯前後矛盾嗎?
ETF不是都有其他費用要扣。
這樣長期持有沒問題嗎?

ETF主要費用為手續費、交易稅、內扣費用。交易費包括手續費、交易稅,是按次、按量計價;內扣費,包括管理費、買賣周轉成本、雜支,按時、按比例計價;最後是股息課稅,政府會徵收現金股利的稅收,按股利的金額計價。
bigpolo wrote:
ETF不是都有其他費用要扣。
這樣長期持有沒問題嗎?

ETF主要費用為手續費、交易稅、內扣費用。交易費包括手續費、交易稅,是按次、按量計價;內扣費,包括管理費、買賣周轉成本、雜支,按時、按比例計價;最後是股息課稅,政府會徵收現金股利的稅收,按股利的金額計價。

自己交易也是要有上述費用,税不管如何都是跑不掉的(國別和身分有所不同),ETF所有費用集合起來就是內扣費用,現在也都很透明了,台灣的ETF的費用普遍比國外高出太多,國外的就相對合理許多(VOO 0.03%),但是0050在國內如果以指數追蹤成效和費用率(0.4x%)來說,在台灣算是前幾名了。

自己的投資組合成本更大,更無法有效分散風險,個人覺得,ETF更適合長期持有。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