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現在才投資是不是sp500比0050更適合?

meridian wrote:
這個想法是對的
但美股也不是就代表全世界, 美股市值在全世界也就是40%左右, 另外60%誰知道未來漲幅會不會超越美股?
就像2002~2007新興市場漲幅就大幅超越美股

不過既然要買為什麼不用美元買?
用台幣買追蹤美股的ETF, 追蹤誤差通常比較大, 費用也比較高
要省事的話建議是買VT, 一檔就買入全球主要市場股票
而我自己是買VTI + VXUS + 台股, 目標比例大概是1:1:1

VT跟VXUS都沒有匯率避險, 不用擔心美元對台幣一直貶獲利被吃掉


恩...可能我表達有問題,應該是說美國是世界的中心吧
我覺得就是 比如如果美國倒了 台灣應該也完了 除了經濟之外
最直接的說法就是沒人能保護台灣不被對岸入侵了
世界的經濟中心也是美國 美國如果垮了應該全世界的經濟也跟者都進入風暴狀態

買vti 的話,是用付委託嗎? 還是找海外證卷? 也是用台幣計算?
meridian wrote:
20年太久?
以我的觀念, 股票不就是要持有到老死嗎(當然中途可以拿來當提款機)
假設持有2000萬股票跟200萬現金, 一年生活費假設50萬
股票報酬率平均6%計算, 每年會有6%的資本利得+股息, 也就是120萬, 每年提領50萬出來用, 資產還是會繼續增長
假設今年差一些股票報酬率是-20%, 那就不用賣股票, 用200萬現金來過生活, 還可以在低檔適量丟幾十萬進去買股票


你不會希望我光棍一輩子嗎 那可能生活費也不用50萬 如果找了另外一半買車買防到時候可能又會不足了 當然這些對我來說好像太早了
我愛Keroro wrote:
定期定額比較簡單
就看看你一年有多少錢要投入
然後看是每月買,或是每季買,或是每半年買

重點在於長期
等到你享受到複利的好處,你就會抱得住
才不會10年就想賣掉

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存款要不要投入?
我建議有信心的話
500萬(你之前有提過)
直接買300萬
另外200萬存著
萬一下跌,或是有不時之需,才好應變
沒信心的話,買個50萬也好
剩下的靠定期定額

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
因為沒信心,所以只敢2014年開始定期定額投資美股
每季丟4000美金(一年約50萬台幣),之後賺錢了,有信心後,最多每季投資到7000美金

目前績效


當然比不上版上很多大神
但是可以穩定朝退休目標前進,打敗定存通膨沒問題



這是我進場時,2014年道瓊是不是創新高
是高點嗎?沒有人知道



投資了兩年到2016還賠錢
但是對長期創新高有信心
繼續定期定額



然後就這樣了

台股萬6是不是高點?
我不知道
會不會投資兩年後還是賠錢
我也不知道
會不會崩盤
我也不知道

但是長期最終會創新高,我有信心

如果能回到2014年
除了定期定額投資外 ,我會把儲蓄險200萬解約,單筆all in VTI

當然你如果對投資有興趣,或是想賭一下,買個ARKK幾十萬也是可以
我是不想賭這個
我喜歡穩穩地跟隨大盤獲利

當然投資都有風險,最後賠錢的機會都存在
定期定額只是降低風險,不是穩賺
還是建議依自己的狀況,放部分資產在股市就好
不要全部歐印


感謝回復,大大是覺得VTI會比好嗎? 我查了一下有三家SPY、VOO、IVV

另外再問一下 因為投資的是美國股市 如果到時候有甚麼對方證卷商出甚麼問題

會不會到時候錢就沒辦法拿回來? 畢竟也很難跑去美國打官司的說...
喵星喵 wrote:
買vti 的話,是用付委託嗎? 還是找海外證卷?

是複委託,不是付委託

是證券,不是證卷

一年交易沒幾次,先從複委託開始吧!
喵星喵 wrote:
VTI會比sp500好嗎?

SP500是指數,VTI是ETF基金名稱,指數你怎麼買?

SP500指數,依照不同性質,衍生出下面一堆基金
https://www.spglobal.com/spdji/en/index-family/strategy/dividend-income/#index-linked-products
喵星喵 wrote:
VTI

VT 也有不少人推薦:
我是用複委託買SPY和VT
新手我推薦先從複委託開始
2014年時
複委託手續費還是1-2%,低消40-50美的時候
選擇美國券商是不得已

現在複委託已經降到相對低的手續費
新手建議先從複委託開始

有信心後,存多點,再用美國券商

至於選擇標的
基本上不想費心,就是VT,投資全球,風險最低,但是獲利的爆發性就是跟著降低
當初我的想法也是美國是世界中心,所以加重美股的比例,也沒有特別持有台灣股市
我開始時,最早是只買IVV
後來因為第一年賠錢,為了分散風險,改買VTI+VEU組成全球投資,但是VTI:VEU是2:1
後來賺錢了,就想穩定點,改買VT
結果去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匯率損失加上台股瘋漲)
還是應該持有部分所在國家的股票
我打算增加持有台灣股市的部位,預計慢慢(10年定期定額)增加至股票部位25%的比重

但是0050+VOO也是不錯的開始

投資基本不變原則的是長期持有,與資產配置
但是其他的策略可以微調
例如一開始股票資產可能是佔總資產的70%,等部位變多時,開始想的是穩定成長,讓股票部位降到總資產的50%
或者是一開始先買VT+QQQ尋求較高的獲利,後面再把QQQ的比重降低
甚至拿10%賭個特斯拉之類的

總之要找到自己有信心能長抱的組合
我一開始沒信心,第一年只買了30萬的股票,20萬的債券,如果加上已經買的儲蓄險
第一年我的股票部位只有15%不到
目前進入第七年,股票也慢慢增加到50%,預計再10年,可以慢慢達到股票佔60%總資產
然後滿20年後再看到時候的狀況調整
其實很保守
因為最早進入股市時,借了50萬進場,先賺了30萬,自以為厲害,其實是大多頭,豬都會飛(不要懷疑,仁寶當初我買30,45賣,然後就一堆人說創新高了,塊陶阿,是不是跟現在很像)
出場後,一直創新高,忍不住又進場,結果追高殺低不到2年就賠光,變成韭菜
所以這個經驗一直影響我的判斷
然後讀了一本書叫做民國100年大泡沫,就一直再等崩盤,想底部進場翻本
但是從2010年等到2014年,都沒崩阿,還創新高(是不是也跟現在很像)

當初早一點知道指數化投資就好了,50萬早就翻了好幾倍
好想放假
我愛Keroro wrote:
新手我推薦先從複委託...(恕刪)


如果沒有指數投資買了就不賣的信仰,市場一個10趴的回調就洗出去了。

樓主想清楚再進來。

😄
喵星喵 wrote:
你不會希望我光棍一輩子嗎 那可能生活費也不用50萬 如果找了另外一半買車買防到時候可能又會不足了 當然這些對我來說好像太早了

買車買房用貸款啊, 怕什麼....
房貸利率才1%多, 現在通膨都1%多了
房貸利率這麼低, 只要股票年化投資報酬率有3%就賺了
我愛Keroro wrote:
新手我推薦先從複委託開始
2014年時
複委託手續費還是1-2%,低消40-50美的時候
選擇美國券商是不得已

現在複委託已經降到相對低的手續費
新手建議先從複委託開始

有信心後,存多點,再用美國券商

至於選擇標的
基本上不想費心,就是VT,投資全球,風險最低,但是獲利的爆發性就是跟著降低
當初我的想法也是美國是世界中心,所以加重美股的比例,也沒有特別持有台灣股市
我開始時,最早是只買IVV
後來因為第一年賠錢,為了分散風險,改買VTI+VEU組成全球投資,但是VTI:VEU是2:1
後來賺錢了,就想穩定點,改買VT
結果去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匯率損失加上台股瘋漲)
還是應該持有部分所在國家的股票
我打算增加持有台灣股市的部位,預計慢慢(10年定期定額)增加至股票部位25%的比重

但是0050+VOO也是不錯的開始

投資基本不變原則的是長期持有,與資產配置
但是其他的策略可以微調
例如一開始股票資產可能是佔總資產的70%,等部位變多時,開始想的是穩定成長,讓股票部位降到總資產的50%
或者是一開始先買VT+QQQ尋求較高的獲利,後面再把QQQ的比重降低
甚至拿10%賭個特斯拉之類的

總之要找到自己有信心能長抱的組合
我一開始沒信心,第一年只買了30萬的股票,20萬的債券,如果加上已經買的儲蓄險
第一年我的股票部位只有15%不到
目前進入第七年,股票也慢慢增加到50%,預計再10年,可以慢慢達到股票佔60%總資產
然後滿20年後再看到時候的狀況調整
其實很保守
因為最早進入股市時,借了50萬進場,先賺了30萬,自以為厲害,其實是大多頭,豬都會飛(不要懷疑,仁寶當初我買30,45賣,然後就一堆人說創新高了,塊陶阿,是不是跟現在很像)
出場後,一直創新高,忍不住又進場,結果追高殺低不到2年就賠光,變成韭菜
所以這個經驗一直影響我的判斷
然後讀了一本書叫做民國100年大泡沫,就一直再等崩盤,想底部進場翻本
但是從2010年等到2014年,都沒崩阿,還創新高(是不是也跟現在很像)

當初早一點知道指數化投資就好了,50萬早就翻了好幾倍


了解~對了再問一下大大,我看複委託手續費也是1%起跳,然後可以跟營業員談手續費,不知道是怎麼談?

我不是問選股方式,我是問像是VTI他也是一間證卷公司吧,要是向雷曼兄弟這樣葛屁的話

那我們這些台灣投資人的權益還有辦法受到保障嗎? 要打跨國官司好像也是有點困難

因為我記得好像當初台灣雷曼兄弟的投資人好像至今很多人都還是拿不回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