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悲傷之歌(悲傷之歌)

sicin wrote:
我兩個債基都是複合債(恕刪)

上面我貼的 美投資級債 ETF 利率2.66%
高收益債4.91%
如果用基金的形式買扣掉管理費,收益率就偏低一些,所以我幾乎清光了,只留下一些人情壓力買的沒賣。
我兒子會看美特別股跟reits,我買部分台股特別股。
也不是很好操作就是了。
美特別股除息有30%稅的問題。
台灣特別股條件不是很好。

沒辦法股債平衡,我一直很困擾。
這一兩年看開了,股票比重一直提高,也不是那麼在意風險了,風險增加了,獲利機會也增加了。就只能這麼作。
MiPiace wrote:
上面我貼的 美投資級(恕刪)

股花配置如何?
2021 全力VT
xpotter wrote:
股花配置如何?(恕刪)

我覺得可以。
我前面有提過的啞鈴型投資策略,
一邊防禦股,一邊攻擊股。
把中華電擺在防守的這一端是合理的。
只是我比較積極,會選一些15-45元左右,獲利穩定又帶成長性的股票來放。

沒有對錯,
兩種選擇都合理,
選一個自己覺得好的。
(美十年債升破1.5%)
這應該是美債印太多,沒什麼人要,價格變低,才會讓殖利率升破1.5%。

債券沒人要,竟然會是股市大跌的理由,真有趣。

這和2019年美債殖利率倒掛導致股市大跌一樣🦐。

再來股市又要大漲了嗎?
現在美債扁值(值利率上升)

市場上分兩派說法
1.美元實際上是泛濫,且未來通膨預期會高於1.5%-2% 債券無法抗通膨,所以轉投資(價值股),或大宗商品
1929年詳情~(那時一樣是生產力過剩,通縮,然後再通帳)

違和部分
美債下跌,理論上=美元下跌,但這次美元只有短暫下跌還是沒跌破上次低點89.32
價值股和股市下跌和大宗商品下跌,錢也沒流進大宗商品和股市反而從股市取出來

2.惡性循環,有組織或國家想引爆美元流通性危機,
美債可以流通,所以可以當成美元。
如果有人持有大量債券,拋售換錢,會變成市場上美元短缺,債券貶值
債券貶值>值利率上升>值利率上升=新印債券利息變高=升息>然後原本換錢的那票人在去買升息後的債券
The Life Ahead 來日同行,獲得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只可惜沒獲得最佳外語片。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主題曲真好聽,最佳原創歌曲,實至名歸。

王冠,得了好多獎,我還沒看,看影集很花時間,所以一直沒看,要找個時間開始看。
后冀棄兵,非常好看,得到最佳迷你劇集。女主角得到最佳迷你劇女主角,深有同感。
-----------
美十年債利率往下掉,今晚美股就收紅。
The Stock Ahead, 應該是來回震盪吧。
十年債的威力,讓索羅斯反身性,往上時的正回饋減弱,也許盤勢就正負回饋反反覆覆,然後就漲漲跌跌,等待一個大一點的利多或利空,將盤勢帶往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但什麼時候,不知道。

我想做的,也許不減碼,將組合增加一點防禦,稍為微調攻擊股跟防禦股的比重。

n8362995 wrote:
(美十年債升破1.5%)
這應該是美債印太多,沒什麼人要,價格變低,才會讓殖利率升破1.5%。
債券沒人要,竟然會是股市大跌的理由,真有趣。
這和2019年美債殖利率倒掛導致股市大跌一樣🦐。
再來股市又要大漲了嗎?

我的美股分析師親友的說法是 美股的機構分析師,最直覺評估股價的方法,常常是用 DCF或類似的方法。
DCF discounted Current Flow 算股價,其中discount 的參數,最主要是 利率,利率上升,DCF 算出來的未來價值就下降,尤其是成長股。
volve 2030年後,只賣電動車,而且也在網路上賣,看來是效法TESLA 的作法。
其他大車廠,如 VW, BMW, Benz, GM, Ford,其實時程也接近,最終都是要放棄油車,甚至油電車。
豐田壓寶在 氫氣車,但現在看來也沒什麼大進展,也許最終也是必須投入 EV 的行列。

現在要買新車,如果是考慮進口車,蠻建議優先考慮純電車。如果家裡可以安裝充電椿的話。
不過目前以價格跟充電方便性,還是 Tesla 比較有競爭力,其他家的電車實在很貴,續航力也比較差。
Tesla  安全,加速性真的很快。
電費比油便宜,保養費也很省,不太需要保養。
FSD 自駕,個人經驗,在高速公路比人開還安全,至少我是這麼感覺。
不過電動車問題來了,明年起,貨物稅減免到期,如果不再減免貨物稅,那電動車會比目前貴好幾十萬。
再加上牌照稅減免也明年到期,目前政府的規畫是照馬力課稅。
My God, 電動車馬力都偏大,到時馬力稅差不多在2萬到十萬之間,形成一種懲罰,到時就不知道台灣市場電動車要怎麼賣了?

鴻海 MIH 電車平台如果能夠成功,鴻海即完成一個重大的轉型。
但會不會成功,其實還很難說,覺得電腦起家的企業,要跨入造車領域,應該是不簡單。
傳統車廠,各有盤算,會不會採用別人的solution, 是個問題。
就連 apple car 跟韓廠的談判,目前為止也是沒什麼成果。
未來車企跟電腦大廠如何互動,有待觀察。



長線 vs 波段 vs 短線
================
對於投資工具,我抱持比較寬容的心態看待。
期貨,選擇權,相對於現股,
很像是寫電腦程式設計時,現股像底層比較低階的程式,期貨選擇權像把低階的現股包起來,提供你更有效率,方便的介面。
期貨,選擇權本身,風險沒有比較高,因為低成本,交易時間長,可以隨時多空操作,善用的話,是降低風險,而不是增加風險。
會增加風險,起因於使用者能力不足。
但台股個股的期貨,選擇權,交易量不夠,流通量不足,這就可惜了。
目前期貨權選擇還是以指數比較好用,
個股部份,只有少數量大一點的,個股近月期貨有些還勉強可以操作。

短線,波段,長線,我的認知也是一樣,沒有那一個是比較好的,全看個人能力喜好而定。
--------
長線投資,通常是基本面分析為主,技術操作為輔。
用基本面定價,找出價格嚴重低估的股票買入,領股息或等待定價滿足點到。
長線的優勢是成本低,好的股票,通常是會持續賺錢,所以長線最簡單,也最容易賺錢。
比較大的問題是選股,選股選錯又放長線會面臨大損失,是最大的風險。
--------
波段投資,可以是基本面選股,也可以是技術面選股,偏技術面操作,買入的目的是賺差價。
優勢是成本比長線高一些而已,中短期可以獲得比較高的報酬。
缺點是錯失長線賺更多的機會,成本也比長線高一些。
如果選股能力很強,技術操作也強,那波段操作可以配合靈活的資金配置,達到最佳的獲利。
---------
短線,可以是基本面選股,也可以是技術面選股。全用技術面操作,賺取一小段價差。
短線最大的劣勢是成本高。然後也難賺到大錢,除非你技術高超。
短線避開了長線的風險跟獲利,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短線的最佳使用方式,一種是你善用技術分析在某一隻個股,然後進出都保持賺錢; 另一種是你長期觀看一隻個股,對它的起伏有很好的敏感度,可以一直買賣賺差價。
-------

各種投資工具,是相輔相成的,不互斥。
你可以股票,期權並用
一樣的,也可以短中長線並用。

長線投資者,你可以選一隻熟的不能再熟的股票操短線,純娛樂,順便保持對價格敏感度,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賺賠。
長線投資者,你可以在一隻利多明確,沒發酵的個股,加大部位,賺一個波段再賣出; 或利用技術分析賺一個波段。
波段投資者,選價值型成長股操作,用基本面或技術面切入的個股,如果波段獲利時機沒來,你可以視為長線投資領利息,順便等待好機會到來。這應該我最常用的策略。
短線投資者,選一隻價值股長投,來來回回大比例的賺差價。
利率 vs DCF
=============
美十年債利率上升,對於 股價的價格評價有多大影響?
前兩天一個美國親友分析師提及十年債上升,對美成長股DCF的評價會造成影響。
我是相信有影響,但總是認為利率從1.00% 上升到 1.50%, 影響應該不至於太大。
為了得到一個清楚的數字,我用 R 寫了一個簡單的程式去算看看.

假設一隻股票,每年產生的現金流(Current Flow)是 1 元,如果我想20年產生的現金流總和去買,也就是差不多5% 的殖利率去買,這樣在 1%, 1.5%, 2% 的利率下, 用 DCF 去評價的話,應該多少錢是合理價。
用程式跑了一下,得出來的結果如下:
利率 1.00%,20年 DCF = 19.04
利率 1.50%,20年 DCF = 18.17
利率 2.00%,20年 DCF = 17.35

結果就是說,
在 0 利率的情況下,每年現金流1元的股票,希望有5% 的殖利率,20年回本,那股價是 20 元
1%,1.5%, 2% 的利息下,合理的股價就變成了 19.04, 18.17, 17.35.
差不多是升息0.5% 的情況下,股價要下跌 5%.
比我想像中還大。

利率等於 2% 的結果:


註: DCF, Discounted Current Flow, 折價後的現金流,價值型投資最基本的計價公式

BofA 美銀總經分析
================
華爾街見聞看到的美國銀行策略分析師Hartnett 受注目的圖表。
特別剪了下來,作個記錄。
總經預測變數太多,很難準確,這個圖,疫情後到現在,至少都準確,簡單明瞭,值得深思。
晚一點再來補充說明: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