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金融帳一直淨流出為何不影響台股

BPM6都出來了

國際收支(BOP,balance of payment)的中文譯名長年來都很籠統,這應該是大家都有部分不清楚的重要原因
我小時候唸是都只分經常帳資本帳,金融帳什麼時候獨立統計我完全不記得
英文是 Current account跟 capital & financial account
恆等式是有的,古典學派最喜歡恆等式了
從wiki上copy過來
--------
國際收支總是平衡的,人們通常所說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另外一種涵義(下文有解釋)。

在平衡式里,將所有帳戶結餘在貸方(因此有正有負),於是有:

資本帳戶 + 經常帳戶 + 外匯儲備 = 0
如果不要求結匯,央行又沒有外匯干預,那麼外匯儲備=0,因此要求:

金融帳戶 + 經常帳戶 = 0
---------
他這裡的金融帳戶應該是capital&finance一起,但是實際情況永遠不會是這麼簡單

台灣央行的統計從2016年才遵從BPM6,調整了不少數字
央行公布的統計項目是長這樣



2018年資料的旁邊是英文,中文譯名在前面,我就不補貼了

對岸誤差與遺漏項目金額龐大是一直以來的現象,也有許多猜測,但終究也是難以證實原因
只知道它會在4-7%上下游走
在過去 台灣也有雙順差
https://www.cbc.gov.tw/public/Attachment/83269342971.pdf





A + B + C + D = E 這個帳怎麼算 還只是移來移去 概念還是不變


parus wrote:
綠角寫的這篇....

以美國而言 資本帳金融帳是"比較" 不重要 :
經常帳逆差 資本帳金融帳順差
美國要麼 1)賣美國國內資產給外國人 或 2)輸出美元給外國人(外國人最後很可能還是買美債)
短期而言 只要這些外國人對美國資產還有胃口 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 長時間下去
美國人應該不可能可以一直賣資產...
外國人也不可能一直有無限的胃容量... (如最大債中國 經常帳已出現逆差 按前面邏輯 是否跟著有金融帳順差?)

再加上 美國 除了貿易赤字 還有財政赤字....

以上還是美國: 只要美元一直"印"下去 把匯率利率通膨放一邊不管 這個帳數字上還是能平衡

若是 台灣有貿易財政雙赤字... 賣台幣在國際上是沒人收的 把外匯/黃金賣完後 誰會要跟台灣做生意?
我總覺得 貿易逆差... 賣家產平衡一下.... 這案情恐怕沒這麼單純...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了... :)






walce wrote:
外資對台投資在2018Q2是增加31.6億美元的… (但是跟上季比增加還是跟去年同期比增加...)

這個... 好像沒講錯吧?


8KK wrote:
環保其次 重點在於...(恕刪)


一堆人都說產業倒光光. 外企都跑光光. 景氣爛到爆.
應該電會夠用. 但商辦租金一直創新高. 怎麼說都不通.

chalupa1 wrote:
經常帳逆差 資本帳金融帳順差
美國要麼 1)賣美國國內資產給外國人 或 2)輸出美元給外國人(外國人最後很可能還是買美債)
短期而言 只要這些外國人對美國資產還有胃口 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 長時間下去
美國人應該不可能可以一直賣資產...
外國人也不可能一直有無限的胃容量... (如最大債權中國 經常帳已出現逆差 按前面邏輯 是否跟著有金融帳順差?)
再加上 美國 除了貿易赤字 還有財政赤字....
以上還是美國: 只要美元一直"印"下去 把匯率利率通膨放一邊不管 這個帳數字上還是能平衡


美國賣國內資產(債券)給海外,輸出大量美元
這就是80年代中期以後發生的事情

確實,長期(都快40年了)來說這種情況總有一天到頭
大量舉債對美國經濟跟社會也是有壓力,美國政府也是一直有人試圖矯正
(川普這次的貿易戰跟四處罵架也是一種試圖矯正的努力)
但截至目前為止沒人成功,未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逆轉

許多新興國家(包括台灣)都把本身貨幣定錨在美元上
拿美元資產當作貨幣發行準備
這種情況沒變的話,美元要想停止輸出應該是不可能
就算美國人不願意也沒辦法停止

台幣是沒人要收的,別說台幣,RMB努力那麼多年其實也沒啥人肯收
國際金融局勢是慢慢在變化,美元佔貿易比重是有降低
或許有一天美元真的不再能夠四處輸出
但這天應該是會慢慢來到,不會忽然就蹦出來(事先可以預期,跟看到火車進站一樣明確)
央行總裁楊金龍前幾天親自上陣教課。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央行的說明。

重點一:和一般人想的不同,國際間的金融交易(外人投資本國,本國人投資外國)不會影響國際收支金融帳餘額。

重點二:金融帳的餘額(淨流入或流出)的主因為經常帳(貿易順逆差)。

結論:金融帳淨流出代表貿易順差高,出口暢旺,算是股市反指標耶。的確可以用來騙一般散戶別上車的好工具。
vaquero wrote:
央行總裁楊金龍前幾天親自上陣教課。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央行的說明。

重點一:和一般人想的不同,國際間的金融交易(外人投資本國,本國人投資外國)不會影響國際收支金融帳餘額

重點二:金融帳的餘額(淨流入或流出)的主因為經常帳(貿易順逆差)。

結論:金融帳淨流出代表貿易順差高,出口暢旺,算是股市反指標耶。的確可以用來騙一般散戶別上車的好工具。


金融帳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資產減負債的金額
本國人投資外國怎麼可能會不影響金融帳
楊金龍是央行總裁,不可能會這麼說

央行的新聞稿是說
國人對外投資不會造成國際收支資金淨流出,外資來台投資亦不會造成國際收支資金淨流入
和**不會影響國際收支金融帳餘額**完全是不同的意思
其他內容可自行參考,不再贅述
https://www.cbc.gov.tw/public/Attachment/882916154771.pdf

金融帳這幾年會大幅上升主要應該是國內資金氾濫
國外投資吸引力較國內一直增加
一般民眾和壽險業投資國外金額增加不少
尤其是壽險業購買國外債券大增
https://www.cbc.gov.tw/public/data/economic/statistics/bop/cAQ.pdf

央行的新聞稿也有說明
>壽險業對國外固定收益的長期債券投資明顯增加,主要係壽險契約多為長期合約,而國內長期投資標的不足所致

>國內投資人可將資金配置於報酬率較高的國外資產,提高投資所得及國民可支配所得。


機甲部隊 wrote:
新聞請教若是如此為...(恕刪)


因為內資護盤。
不默而生 wrote:
金融帳是直接投資、...(恕刪)


感謝加入央行連結。你看懂央行說明當中所舉的例子嗎?

金融帳餘額,指的是金融帳借貸雙方合計的差異。正值(貸方合計大於借方合計)就是金融帳淨流入,負值(借方合計大於貸方合計)就是金融帳淨流出。

在央行對金融帳的說明當中有舉例子,不管是國人對外投資,或是外資來台投資,對金融帳借貸雙方的合計,有沒有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沒有。

不管是國人對外投資,或是外資來台投資,對金融帳借貸雙方的影響(改變的量)是一樣的。所以不會改變金融帳餘額。也就是不會影響金融帳淨流入或流出。

會對金融帳餘額產生影響的,是實體貿易上的交易。因為這時的交易記錄,借貸有一方會放在經常帳,另一方會放在金融帳,進而改變金融帳餘額。這也就是央行說的:「經常帳餘額會伴隨金融帳淨流入(對外債權增加)」的原因。

央行早先的說明容易造成誤導,難怪一直說不清楚。

機甲部隊 wrote:
新聞請教若是如此為...(恕刪)


登記一下...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