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收支(BOP,balance of payment)的中文譯名長年來都很籠統,這應該是大家都有部分不清楚的重要原因
我小時候唸是都只分經常帳資本帳,金融帳什麼時候獨立統計我完全不記得
英文是 Current account跟 capital & financial account
恆等式是有的,古典學派最喜歡恆等式了
從wiki上copy過來
--------
國際收支總是平衡的,人們通常所說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另外一種涵義(下文有解釋)。
在平衡式里,將所有帳戶結餘在貸方(因此有正有負),於是有:
資本帳戶 + 經常帳戶 + 外匯儲備 = 0
如果不要求結匯,央行又沒有外匯干預,那麼外匯儲備=0,因此要求:
金融帳戶 + 經常帳戶 = 0
---------
他這裡的金融帳戶應該是capital&finance一起,但是實際情況永遠不會是這麼簡單
台灣央行的統計從2016年才遵從BPM6,調整了不少數字
央行公布的統計項目是長這樣

2018年資料的旁邊是英文,中文譯名在前面,我就不補貼了
對岸誤差與遺漏項目金額龐大是一直以來的現象,也有許多猜測,但終究也是難以證實原因
只知道它會在4-7%上下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