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刻苦節儉,美感和感動人是最不需要的。東西做出來可以用就好了,也可以省很多錢。你看看鐵皮屋文化就知道了。醜,但便宜,不用花設計費!
但在供過於求的世界裡,這就變成很糟糕的事。
2009-2011年,
HTC智慧手機本來在一人之下(IPHONE),萬人之上
2011那時HTC市值破一兆,那時滿手現金
王雪紅玩品牌到世界發光,靠的是比別人先作
搭上了企業管理策略理論的"先佔優勢"
小米總裁說過:
搭上風口,豬都會飛
其實王雪紅要是能力夠
HTC有著"先占優勢"就像在戰場上先佔領戰略高地碉堡,
對後進android廠商要攻堅,很容易用機槍掃射與砲擊"殲滅"
HTC是很容易保持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Android霸主)的地位
但王雪紅就是不會經營品牌
一連串失誤,
供應鍊管理差,推出高期待度新手機,
卻因原料被斷貨不能量產
真夠扯!
通路管理也差,銷售點少,無法普及
手機外觀老套
又不願花大錢持續世界行銷
一直惡性循環
銷量衰退,獲利大降
慢慢韓廠陸廠都有無窮盡銀彈花在行銷上,
結果HTC先佔優勢碉堡就被敵軍攻陷
王雪紅又開始走C/P值 回COST DOWN代工思維老路
當老闆對品牌經營沒信心時,就開始出手小氣時,
就是把玩品牌變成玩代工的死亡之路
天機星2 wrote:
我倒覺得是:台灣文化中的刻苦、節儉、任勞任怨,才是品牌和行銷做不起來的原因。
...(恕刪)
非常同意
這種文化有人把他形容成奴性
我覺得有點超過, 改成"臣性"較好
台灣搞代工, 雖然是創業, 但還是幫國際大廠打工
就像領薪水的上班族一樣, 刻苦、節儉、任勞任怨, 都是為了老闆(國際品牌大廠)
老闆賺大錢, 員工還是領個28K-50K
員工就是相對老闆 "勞力不勞心,風險小很多"
搞品牌比較像是
一個人結束領薪水的生涯,開始去創業
創業就不再只是勞力
要開始勞心, 要動心思去開創維持客源
這就難了,風險大增
要不要一開始就砸大錢??
若東省西省, 客戶都沒覺得滿意,如何抓住客戶??
另外台灣社會與教育,普遍缺乏"美學思維"
更是台灣品牌的殺手
有空看看泰航拍的廣告,表現出畫面動態的唯美,超可怕
我覺得台灣廣告業的美學平均水準,
可能還比不上泰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