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存9000,20年後存款千萬,獲利七百萬。










簡單看一下過去一年世界各國的指數狀況
可以看出其實都屬於多頭的情況
說要期初抱住期末來算報酬率
事實上要有樓主的報酬率不難



上面這是我在美國interactivebrokers開的帳戶
去年約莫這時間小買幾支股票實踐自己的看法
上面紅框中現值7932
未平倉損益是2624
推得當初的成本約莫5308
資訊費那些耗損每個月10美
所以成本約5500左右
推估報酬率47%上下

我想樓主如果要按照所PO表格的規劃得到5年10年15年20年的FV
那就要推算未來5年10年15年20年世界的經濟狀況總和也如去年一樣是屬於長線緩緩上升
不過未來的事情很難說
建議不要拿超過1/3身家去測試自己的投資想法

個人認為竟然決定好好投資
那投資必定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不訪多看看一些投資類的經典名著
裡面不會教你怎樣 挑基金 挑股票 選標的
但是有很多的建議跟邏輯可以借鏡
看完就會感受到
有些歷史常常重演
只是我們私以為這次可能與以往不同

最近看了幾本書覺得還不錯給樓主參考一下
1.投資金律 (威廉.伯恩斯坦)
2.交易聖經:六大交易致勝通則,建立持續獲利的贏家模式 (布倫特.潘富)
3.客戶的遊艇在哪裡?(小弗雷德.史維德)
4.華爾街刺蝟投資客(巴頓.畢格斯)

另外推薦三本 Nassim Nicholas Taleb的
1.隨機騙局
2.反脆弱
3.黑天鵝效應
這三本反覆咀嚼令人越看越有味道

---------------------------------------------------------------------------------------

另外認識蠻多銀行理專的
而其實大家都知道理專要賣客人的金融商品其實主要是看公司想要推什麼
他(她)們就會盡量去推 一方面業績問題一方面傭金問題
其實主要收入來自於手續費收入
例如你下單100萬美金的債券 手續費是買入1%賣出1%
所以很多時候理專會希望客戶在基金債券上進進出出好讓理專的業績看起來好一點
或是看到匯率有變動要你換點 美金 澳幣 紐幣

2017年7月有個大家以為是外商但其實本土銀行的理專聯絡上我
推了ELN 推了高收益債 推了紐幣 推了SPDR標普油氣設備與服務ETF
我推諉說要觀察一下
過一陣子稍微看了一下
績效真是令人心痛(紐幣跟ETF是年底才有起色的)
問一下理專當初推薦給我的商品怎樣挑的
理專說是銀行裡面研究部門挑的
總之銀行把公司購入貨幣債券股票的風險包裝後轉嫁給客人
金融商品看久的就知道銀行在搞什麼東西
令人心寒的是最後因為我都沒有買他們家的商品竟然把我在銀行裡的VIP身分跟優惠都取消掉
開了很多家的戶頭這是第一家因為還沒跟他們做理財規劃(有買一筆180萬的儲蓄險)就取消客人VIP的銀行

勸君做理財規劃要想清楚
看看金控每年賺多少錢
想想風險到底是誰在扛
你在賺錢的時候銀行比你更賺
你沒賺錢的時候銀行沒賺嗎?
刪...刪...刪...刪...刪...刪...刪...
有夢最美,但最怕是惡夢,可能嗎?
激盪夢想點亮明天 wrote:
各位前輩好,小弟本版...(恕刪)

Junodidi wrote:
1995年還是1996年的時候, 我幫我剛出生的兒子花了二十萬 ,買一筆基金,都沒有出入,這樣算複利吧,現在只是653497, 沒有7000000


irr 6% ,不錯喔,那支基金?

liaojannan wrote:
17年前,被老婆強迫簽了一張保單,是小朋友的,每月5000元,20年,之前常跟老婆吵,認為這是不必要的。
現在,再兩年多就期滿了,共可領回200萬元,這應該算是老婆建議下最厲害的一次投資了!


IRR 5% ,是不差,但17年前至今,跟股市比較起來,可以更好~
買基金都能賺錢???那是賺誰的錢?誰賠呢?
基本上買基金10個至少有9個都是賠錢!剩下那1個也不見得是賺錢的!
唯一可以保證會賺錢的人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
我也好希望每年的獲利趴數都可以跟去年一樣

chocho55 wrote:



這是原來回這文...(恕刪)



本金是120萬吧
這幾年很多都是多頭~~
所以用這三年報酬率來看未來二十年真的是......
能這麼賺銀行就不會一天到晚打電話問你需不需要信貸,直接把錢自己去買基金就好
用目前獲利來推測未來獲利,天天過年嗎?
買一檔股票一天漲5%,就推算每天5%未來我一年賺了多少,可以這樣算的話大家早就退休了哈哈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