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e999 wrote:
省錢不會更有錢,但會更窮。
你的消費支出減少,導致台灣經濟下滑,
廠商賺錢減少,聘用人員的需求降低,願意付出薪水降低
長期來看,你的作法會讓你與你周遭朋友越來越窮。
最後,在台灣的你們只能出國當外勞。
想賺錢就要學會花錢,學會花錢才能學會賺錢。
這個樓開得很有討論價值:
1. 你的論點是在封閉式的環境內(台灣)才會發生.
2. 這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首先, 說說台灣的現狀: 在1990~2000年大部份製造業外移, 然後執政政府開始鼓吹觀光業/服務業
這樣的情況會造成: 製造業減少, 無法出口去賺其他國家的錢回來台灣花. 導致台灣的經濟開始走下坡
但初期看不出來的原因: 開發觀光業,由其他國家的人來台灣旅遊, 彌補/掩蓋的這個問題.
一旦來台灣觀光的人少了, 這問題馬上就凸顯出來了.
觀光業/服務業的缺點: 取代性高. 所以導致薪水難以上漲, 造成目前低薪的問題.
並且政府從未積極輔導觀光業, 導致現在觀光業無法升級, 而來台灣觀光一次後, 再來的機會降低了.
為何川普要製造業回美國? 就是可以創造就業機會, 賺其他國家的錢回來花.
故政府如何仿造川普吸引製造業回台灣,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當然目前的薪資條件, 是吸引製造業回來的優勢.
現在就是看政府怎麼做了.
接著來說, 出國當外勞這點: 現在是全球化經濟時代, 本來就業人口就會四處流動. 故"外勞"這名詞我認為不妥當.
如果去國外做最低階的工作, 那才是稱作"外勞". 讓自己有實力, 出去和其他人競爭的人就不該稱"外勞"
這些到其它國家上班的人也是把錢帶回台灣消費的人, 這對台灣的經濟有起到一定的提振效果.
至於說, 在台灣多花錢經濟會變好是應該取決於有賺"其他國家"的錢回來花的基礎上才成立.
當全封閉的經濟體, 再怎麼花錢就是那些錢在那裡轉, 根本無法讓經濟變好, 更何況台灣很多東西需要進口.
最後還有另一種手段可以讓台灣人的購買力上升: 台幣升值. 這樣就可以享受自由化經濟的好處, 購買便宜的進口產品
但相對地就會損害製造業回流的動機. 如果可以提升產業如成為亞太經融中心, 或者全球的電子研發基地(矽谷?)
這樣台幣升值就有它的好處在.
所以按照樓主所說的, 我想是太過單純的想法. 但不能說錯啦, 只是沒有考慮其他狀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