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窮到只剩下房子


方水辰 wrote:
當你窮的只剩下 滿臉的皺紋 低落的性慾 跟 10幾年的壽命

你才是真的窮了

這個時候有房 有跑車 看在人家眼裡也只是帶點悲憫

若是回憶又只剩下這間房子 那你真的不如別來這趟(恕刪)

可是...
當你窮的只剩下 滿臉的皺紋 低落的性慾 跟 10幾年的壽命

你還不夠窮

這個時候又沒房 沒車 沒子嗣 七老八十了還在到處找租屋處被人趕 看在人家眼裡只是無限悲憫的窮

若是又只剩下嘴中娓娓道來的回憶 那你真的不如別來這趟 結尾的太淒涼

所以,既然樓主已買房,為什麼不能同時擁有?
為什麼不在規畫未來的同時 一起珍惜當下?
製造美好回憶的金額和買房的金額比起來,微不足道
前面已有許多網友分享不太花錢卻能享樂的方式了
幸與不幸,一念之間而已

當然,不買房又能把錢存下來規畫精彩人生及美好晚年,也是另一幸福
怕的是房沒買 錢也沒存到而已
真正廢 wrote:
可是...當你窮的...(恕刪)



太偏激的方式  無法拿來被討論

人生不是 0 或 1 

不分 有房 與 沒房

而是在不同階段 做 不同的事情  以及 做正確的規劃  均衡的配置




房價現在價格不合理 公設不合理 而地球村的概念已經很明顯  台灣邊緣化的程度也只會加劇

人生不是只有台灣 跟 台北

科技的進逼人類職位份額 也是 無可避免

兒子女兒孫子 很大的機率 是 不在台灣工作居住落地生根  


以白手起家來說

不要拿青春去換這種不合理的事情

剛性需求 , 可以 公寓未來會越來越多出來 都更也是趨勢 不需要去買那種三四千 四五千的

不要拿你的人生用克難來換來好幾張權狀

你不需要那麼多權狀

一個合理的房子 一個燦爛的青春 一個有點水準的人生 誰說就要講得多敗家 多流落呢?



方水辰 wrote:
太偏激的方式  無...(恕刪)

是啊,這就是我的意思,您可能沒看清楚我的結尾
只是網上很多偏激的言論,都糾結在買與不買
但買有很多種情形,不買也有很多種情形
看自身能力,視人生階段合理規劃才是重點

您說的實在太好了

我個人是偏向買個一間可以住到終老的
比較有安全感
滿手現金容易亂花,投資的風險也不低...

只是樓主似乎看得太灰澀了,其實他的生活過得不錯
比上不足,比下卻是綽綽有餘,沒必要這麼心情低落
球球大爺 wrote:
37歲了,有老婆,小...(恕刪)



你的房貸可能比他們出國玩的費用還高,房貸每個月都在繳,但他們不會每個月出國玩,你選擇現在扛房貸,以後有機會輕鬆一點,他們選擇出國玩,以後的事以後煩惱。樓大也別羨慕別人出國玩,每個人都有自己嚮往的生活,我身邊有人積極追求財務自由,也有人只追求能,偶爾吃吃大餐就滿足的小確幸


球球大爺 wrote:
37歲了,有老婆,小...(恕刪)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撐幾年你就會輕鬆點了
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
有三間房還要看誰臉色...(恕刪)


說是很容易,
但現實就是小孩也買不起房,又要賺錢養自己小孩(就是他們孫子)老婆!
所以他們夫妻退休錢也不多,就是要看小孩臉色,又賺不到房租!
本想老了還可靠房租生活,但都被小孩佔用了!

所以他們是窮的只剩3間房
除非那一天他抓狂,把小孩孫子趕出去也把房賣了,然後叫他們小孩去背30年的房貸!
看到了沒有,惡性循環以後只會越來越多!

老的沒錢!
中的養不起一家老小!
小的,要養他的錢都進了建商跟銀行口袋


所以這也回應了樓主所說 窮的只剩房子
方水辰 wrote:
太偏激的方式  無法...(恕刪)


方大說的太好了!

我跟內人也早就定好老年的生活,就到偏遠鄉區過完餘生,未來生活要的就利用現在慢慢累積穩定的定存股,現在的生活上就是好好陪伴孩子,昨天二公主出生了,趁著她們年紀還小我們兩體力還好就多陪她們,這段時光沒有重來的機會。
工作上也不加班熬夜,培養老本起來。
未來她們長大成人,終究是要離開我們的身邊,會開枝散葉,而我跟內人終將成為那骨幹。
「家」指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心念」。一家人在一起,哪裡都是家。
如果照這個標準,
原來阿媽也是窮人,
上億的土地,只是放著長草,
人生到現在也沒有出過國,
還要幫孩子/孫子作牛作馬。
酸魚子醬 wrote:
如果照這個標準,原...(恕刪)



上億的土地 價值大概也是後面才來的

而阿嬤那種年紀 可以想像年輕的時候社會大概動盪吧 怎麼能拿來跟現在相提並論呢

爽到的大概就是子孫 你說呢

你是阿嬤的子孫嗎 恭喜你
現在的股市有點偏高
沒房的 再去玩股賠掉老本
剩下的只剩一張嘴
沒有人喜歡租屋一輩子
四處為家 蠻可憐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