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陽能史上最大合併案... 新日光昱晶昇陽科10/16停牌工商時報【王中一、呂雪彗╱台北報導】國內太陽能電池大聯盟即將成軍!包括新日光、昱晶和昇陽科等三家廠商昨(13)日同步公告將於下周一暫停交易,當天下午還將聯袂舉行重大訊息發表會,包括經濟部、國發會都將派員參加,意味著台灣太陽能史上最大的合併案即將發生。據悉,三家業者日前拜會行政院高層,獲得樂觀其成態度,最近找上國發基金及經濟部尋求資金協助,未來新日光、昱晶及昇陽科等三家業者,將向國發基金申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資金挹注,並爭取經濟部促成中油、台電或中鋼等注資,提升國際競爭力。一年一度的「PV Taiwan台灣國際太陽能光電展」即將於18日開跑,趕在開展前就傳出,新日光、昱晶和昇陽科可能整併為一家新公司;此外,還會引進國發基金、經濟部和部分國營單位的資金,規模約50億元。在組織方面,傳出會由其中兩家公司的主管分別擔任董事長和執行長職位,分掌採購和業務,另一家主管則會「裸退」。法人表示,三家公司整併不僅可裁減組織運作成本,降低重複研發費用,並可強化採購能力,及減少相互殺價搶單的衝擊,加上來自於官方的資金奧援改善財務狀況,將可大幅提升整體競爭力。近年來,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推動太陽能發電,其中大陸新增的太陽能發電裝置量算得上是「等加級數」,但大陸廠商在政府支持下瘋狂擴產,以「等比級數」增加的新產能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整體太陽能產業環境嚴重惡化。對台廠來說,除了價格無法與之競爭,在缺乏終端模組品牌和太陽能電廠作為出海口的兩大奧援下,只能淪為「打工仔」,加上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的國際貿易戰,在美、中兩大強權鬥爭下,台廠屢被牽連拖累,也讓業者不堪其擾。因此,國內產業整併傳言始終不曾間斷,但因為各家廠商的股本、產能、人員皆大不相同,海外佈局狀況不一,且經營團隊手中持股多寡也差異極大,談判難度確實相當高,上述三家廠商的合併傳言在今年中也曾傳出,總算在近日達成共識。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多年來已歷經數波整併,包括新日光合併台達電旗下的旺能、茂迪拿下聯電體系的聯景和二極體廠強茂旗下江蘇艾德的電池產能。除此之外,退出市場的更是數不清,規模最大的堪稱榮化旗下的多晶矽廠福聚,至於採用薄膜、聚光型等其他製程的電池廠,還有矽晶圓廠更是倒成一片,在「四大慘業」當中的慘況堪稱居首。
jacky8000 wrote:1.茂迪2.昱晶3...(恕刪) 答案是2 昱晶太陽能史上最大合併案 聯合再生能源成立http://m.cna.com.tw/news/afe/201710160144.aspx太陽能史上最大合併案 聯合再生能源成立發稿:2017/10/16 13:48 更新:2017/10/16 16:21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16日聯合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3家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連袂出席,由昱晶總經理潘文輝(左2)代表宣布,3家公司將合併成立聯合再生能源,合併案預計明年第3季完成。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攝 106年10月16日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16日聯合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3家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連袂出席,由昱晶總經理潘文輝(左2)代表宣布,3家公司將合併成立聯合再生能源,合併案預計明年第3季完成。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攝 106年10月16日(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16日電)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3家太陽能廠宣布,合併成立聯合再生能源,創國內太陽能產業史上最大規模合併案。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因有重大訊息待公布,經證交所同意自16日起暫停交易,3公司同時於下午聯合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昱晶董事長潘文炎、總經理潘文輝及昇陽光電董事長劉康信、總經理張錦龍連袂出席記者會,由潘文輝代表宣布三合一計畫,預計明年第3季完成合併案。1061016太陽能大聯盟洽詢注資 國發基金證實(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6日電)太陽能業者昱晶、昇陽及新日光將組太陽能大聯盟,市場傳聞國發基金將注資。對此,國發基金證實3家企業來洽詢過,但未提出申請,未來可能成為第6家申請產創轉型基金投資。國內3家太陽能廠新日光能源、昱晶能源及昇陽光電因有重大訊息待公布,經證券交易所同意自16日起暫停交易,並於13時30分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市場上午盛傳,新日光等3公司將宣布合併,共組大聯盟,國發基金並將注資。政府積極鼓勵產業創新轉型,透過國發基金去年匡列新台幣1000億元,協助國內企業進行創新轉型。國發基金也對外表示,國內企業若有創新轉型需求,都可於營運規劃或併購洽談完成後,申請國發基金參與投資。國發基金執行秘書、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邱俊榮指出,大聯盟的3家公司曾兩度拜訪國發基金,洽談參與投資可能性及相關作業流程,不過,截至目前還沒收到申請。國發基金副執行秘書蘇來守告訴中央社記者,對於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申請,國發基金目前接觸30家中,有5家已申請參與投資,其中一件已經獲准通過,其餘案件正進行評估審議,年底前會再公布新投資案。蘇來守說,太陽能大聯盟的3家公司也是30家公司洽詢合作的公司,且合併案符合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的申請條件。蘇來守指出,因為對方尚未完成合併,需待對方正式合併後做成決議並提出申請,若大聯盟日後提出申請,就會是第6家申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的企業。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去年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僅一家紡織公司如興申請獲准,由國發基金6月參與認購如興增資普通股8000萬股,投資金額14.88億元。1061016
虧+虧+虧 合體了不會變賺錢這些廠當初為了躲對歐美對中的反傾銷稅, 把產線移到東南亞先前圖的TPP落空了, 老美又提201, 等於哪裡產的銷美國通通要課稅所以帶頭那間的大頭也在電視新聞明講了, 美其名合併, 實則希望靠政府的資源先內銷吃政府的餅, 然後希望給補貼也來跟進新南向看起來很威, 但感覺很縮.
整併是好事,至少台灣價格惡性競爭就少了,不會三個和尚都沒水喝。接下來,還會有廠商再整併,至少不會被大陸下單時,用二桃殺三士,接單賠得唏哩嘩啦。台灣電池廠真的很慘,反觀大陸太陽能廠多數都賺錢,因為太陽能市場就在大陸,昱晶在大陸太陽廠也是賺錢的。未來還是要做轉型,電池廠沒有規模、技術、品牌、通路、上游,在大陸一條龍方式競爭方式,以及今年最大市場在大陸,加上沒有貨貿,所以只能慘澹經營,淪為今年外銷市場最大慘業和唯一慘業,當然內銷觀光業除外。四大慘業,只剩下太陽能,還在加護病房。太陽能總算露出一道曙光1.政府大力投資太陽能發電,內需出海口2.電池廠往品牌、模組發展,電池廠可以增加出海口3.政府資金支援,可以幫忙轉型4.太陽能發電成本不少國家低於市電5.矽晶圓缺貨,預計缺貨好幾年6.多晶矽新技術,成本下降,轉換率大幅提高到22%以上太陽能矽晶圓廠已經開始轉盈,所以太陽能投資以這部分為主,電池廠真的還是要辛苦一陣子,綠能、國碩、達能接下來還要來個大整併,如果是新日光模式,達能或國碩換綠能比率就會賺翻了,至少有50%以上。不過,國碩會參加大合併有點不太可能,因為,他的財務狀況最佳,子公司都是大賺錢,怎麼換好像都不划算,而且早就投入鑽石切割,毛利高達60%,今年開始獲利。最主要的是,有沒有人要炒股,如果有,上漲的幅度就超出想像。
大家覺得這個國家政府可靠嗎?不是很OK吧! 那答案就出來啦! 就算是全台灣的太陽能慘業都加起來~加以合併!未來也還是慘淡經營....所以說~該買哪一檔?答案應該是任何一家都不該買吧!如果是投機...就沒差!如果是投資能源產業~那麼太陽能就不該碰.這產業衝量都不知道可以活嗎?然後技術含金量低,外加在政府不像政府的生產國家.會有多少生存空間,大家自己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