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犬君 wrote:joy613大您好...(恕刪) YES SIR, 為此拙者還去把實體雜誌買回來拿在手上再讀了一次假設性問題:若未來有一天80% 的投資人將80%的長期資產放置於ETF將會有何蝴蝶效應? 您是黑手又會如何出招?舉個極爛的例子, 若是20年後,我們的子孫已看不懂文言文是幸福嗎? 閒聊~
getbetterandbetter wrote:已小額存股概念 重點...(恕刪) 您說的沒錯,紀律是關鍵,但鄙人早年把存款幾乎都拿去買股,反而少了加碼的資金,過了多年後才領悟資金配置 再平衡,才是能長久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課,因而建議新手能先學資金配置,能少繳許多學費。
鄙人今天想聊聊薪水,每年政府都在喊GDP要保幾、保幾,最近中研院又調升了,大老闆笑呵呵,但是採訪問民眾覺不覺得景氣變好了?他們一定會說景氣很差,那為什麼老闆賺錢員工薪水卻不漲呢?說到薪資,您需要了解這四個名詞:(非標準公式定義,關於如何計算請自行查閱)1.經常性薪資:月薪2.平均薪資:月薪+獎金3.名目薪資:實際上領到的薪資4.實質薪資:實際上領到的薪資-物價漲幅薪水不漲,鄙人認為有主要三個原因:1.壓抑的台幣:台幣除了今年外,長期趨貶,美其名說是穩定物價,但是鄙人更相信是為了出口業老闆的荷包,您知道台幣貶值對出口業有利,台灣出口業又以電子零件與工具機為大宗,好巧不巧台灣的國際型大企業都是出口業,不少出口業的毛利還極低,於是,民眾錢幣的實質購買力就被央行給刻意壓抑,拿去補貼出口商。2.基本工資不敢調漲:每次看到勞動部說要調漲基本工資,資方就會跳出來說企業經營不下去,但是看GDP的分配結構,勞動報酬比約為40%,資本報酬比約為60%,也就是說,一件產品獲利100元,勞方獲得40元,資方獲得60元,已經連三年下滑了,您要知道,2000年以前,勞動報酬比是60%以上的,至於今年結果還值得觀察。而低薪最大的影響是人才出走,以及台灣會趨向韓國財團化,大企業獨大,中小企業將越來越難以生存,社會資源也會被大財團所把持,台灣會變成很適合有錢人安老的國家,建議大家,努力讓自己變有錢吧!3.台灣不重視技職人員與教育:技職人員支撐著德國的經濟,台灣的教育與風氣,貶低了技職人員的價值,導致工業國家最需要的人力短缺,台灣又大量引進外勞,於是錢有很大部分被外勞給賺走了,台灣內需技職人員的市場很大,像是護士、機械人員、建築人員等等,人力短缺已久,現在是用壓榨人力的方式來維持供需,鄙人看自己的醫生朋友做的半死,工時這麼長、薪水卻這麼少,常常替這種專業人員感到不值得。台灣16年來經濟成長率維持正成長,您的薪資成長多少了呢?
柴犬君 wrote:鄙人今天想聊聊薪水...(恕刪) 其實犬大是想說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民眾購買力越來越低 資產越來越貴的理由是什麼硬要說的話 是貨幣政策惹的禍人民常常怪罪扁政府 馬政府 蔡政府的企業轉型 基本薪資卻忽略掉央行的權力 很多事情是他們決定的連加薪都要問他們的數據和看法 畢竟央行要控制 失業率和通膨 CPI等數字要我說的話 就是13A所造成的低薪低物價亂象剝奪了民眾的購買力未來下一任 應會朝向高薪高物價前進(需要時間 可能是10~20年?)解決目前亂象但這其中的過程並不是沒有風險 望各位分析一下(有點跳 希望大家能懂 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