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進源於工研院電子所的次微米計劃,計劃核心是要發展DRAM工業 ,但在次微米計劃結束,準備移轉由台積接手後,考量競爭力不足,且景氣循環過於猛烈,所以改變方向,不再投入DRAM 改作晶圓代工,這是副品牌的概念。
ambitiously wrote:當時DRAM產業不缺錢沒錯,但同時期南韓廠商靠著政府補助持續擴張,和如今中國面板廠商靠著政府補助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知你說的當時是指哪一年?韓國政府怎樣補貼DRAM產業?我記得當年台灣DRAM老闆很自豪的說:台灣DRAM的生產成本世界最低!當年玩DRAM的國家,美日韓台德五個國家,只有台灣不研發技術,光買技術來生產!
chiashin wrote:不知你說的當時是指...(恕刪) 當年的資料要找恐怕不容易我找去年的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4192韓國政府投資80.4兆韓元於晶片及顯示器到2024年,南韓政府將投資80.4兆韓元(約2.35兆台幣)於半導體和顯示器/面板產業,支持企業開發新技術及培育人才,以便繼續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南韓貿易工業和能源部於2018.2.8與晶片和顯示器製造商召開會議,披露了投資計劃和發展戰略。官員宣稱:由於第四次工業革命,半導體和顯示器行業出現了新的市場開放。這些行業應該先發展自己,政府會用政策來支持他們。政府投入80.4兆韓元扶植特定科技大廠,包括:三星電子、SK海力士及LG Display公司。表、南韓官方80.4兆韓元扶植特定科技大廠#官方投入投資金額1.三星電子的NAND儲存器晶片14.4兆韓元2.三星電子的應用處理器(AP)6兆韓元3.SK海力士NAND31兆韓元4.三星顯示器 OLED14兆韓元5.LG Display顯示器OLED15兆韓元南韓該部提出了“GAP 5戰略”。旨在克服與韓國競爭對手相距五年的技術差距,同時追趕與韓國競爭者的五年差距。在韓國企業引領晶片和顯示器產業的同時,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的設備和材料領先。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正在密切關注韓國企業,並擔心韓國應該尋求超越NandFlash內存晶片和OLED的新市場。政府計劃在2022年前,將韓國在全球系統半導體市占率從現在的3%至4%提高到6%。2022年OLED出口將從去年(2017)的85億美元翻番至253億美元。同時,政府和領先的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商也同意與中小企業分享該補助經費。未來五年將共注入2兆韓元,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設備和材料企業。南韓政府的目標,到2022年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率從目前的20%提高到30%,半導體材料的比例從50%提高到70%。顯示設備和材料的國產化比例也將從70%上升到80%,從30%上升到50%。目標達成後,南韓將出現4家全球最大的相關企業。(707字;圖1)參考資料:Korea to invest W80 tril. in chips by 2024. The Korea Times, 2018/2/8.只有台灣不研發技術,光買技術來生產!這還挺有趣的!
ambitiously wrote:到2024年,南韓政府將投資80.4兆韓元(約2.35兆台幣)於半導體和顯示器/面板產業,支持企業開發新技術及培育人才,以便繼續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 請問所謂的投資是指什麼?跟台灣的兩兆雙星有什麼不同?DRAM被歸類在【高科技】產業當年台廠向銀行借了大筆資金,只用來買技術和蓋晶圓廠不注重【研發】,輸了比賽推給韓國廠商有政府可以靠?舉個例子,20年前,台積電、聯電被稱晶圓雙雄,兩者規模差不多但是20年後,聯電的規模和技術遠輸給台積電,難道是因為政府獨厚台積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