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連續100年打敗指數的機率?

ayz847 wrote:

扣兩分 = 費用?...(恕刪)

選股投資比擇時投資贏面大的原因,就是差在費用,所以價值投資策略會比技術分析佔優勢。因為進行擇時進出市場,很容易就過度交易了,這是人性使然。
我猜樓主大概是想推廣被動投資吧,類似的文章已經是第三篇還是第四篇了,終於吸引到夠多人討論。

主動投資者和被動投資者最大的認知差異為:市場績效是否容易打敗

主動投資者認為只要努力研究,取得比市場好的績效是理所當然的,因此他們對只拿市場績效的被動投資不顧一屑。

被動投資者則相反。經由許多研究與數據,證實長期以來能贏過市場績效的人寥寥無幾。如果有被動投資能用,為何要去使用主動投資?

所以這個認知差異就是雙方無法說服對方之所在。



上面也有一些回應,說什麼找到對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等等。這些謬論已經看了太多次了。

只要投資的目的是賺錢

除非投資績效有本事贏"投資標的的相對應指數"。那才有資格用主動投資。

如果做不到,研究主動投資方法的不是在研究心酸的嗎?
sgxm3 wrote:
我猜樓主大概是想推...(恕刪)


投資的目的是賺錢沒錯
但學到的東西遠遠超過賺錢,
投資是一種全面性的知識
有興趣的話,學都學不完
當然如果沒興趣,被動投資簡單一點,沒興趣再怎麼勉強也是做不好。

不太理解什麼是勝大盤,這毫無意義的比較。
我拿十萬績效50%,勝大盤意義在那?
我拿2000萬,3%就60萬,輸大盤又如何?
別老是拿指數作比較,很無聊。
金額大的投資,重心在風險管理跟部位配置,比什麼指數是很好笑的行為。

沒有人說被動投資不好
但主動投資又不熟,卻一直講主動投資不好,這很像兔子下海跟魚說游泳不好一樣可笑。


我期指,選擇權, 定存股,特別股,攻擊股,債基,ETF, 保險,定存都有,請說說看,我要跟那個指數比較?







MiPiace wrote:
投資的目的是賺錢沒錯...(恕刪)


被動投資通常運用在有低成本指數型基金 & etf的投資標的上。

假設投資台股,相對應的指數就是加權報酬指數(不是加權指數)。不過因為台股適當的指數型工具只有0050,所以跟台灣50指數比是比較洽當的。


因為指數的績效只要透過被動投資就能取得,而被動投資在操作上花的時間是很少的。

所以如果分析線圖、分析財報年報、調查產業。做了這麼多事卻績效卻還是輸給指數,那為何還要使用比較沒效率的方法?
同樣的時間可以拿去增進工作技能,閱讀書籍,陪伴家人,運動健身,何樂不為?
sgxm3 wrote:
被動投資通常運用在...(恕刪)

你有分析過財報嗎?你有做過產業調查嗎?
沒做過,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沒用?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不能陪伴家人,這些東西不需要調適體能,這些東西不需要大量閲讀?這些東西不能增加工作技能?


MiPiace wrote:
你有分析過財報嗎?你...(恕刪)


看來我說的太過了,讓您不愉快真是抱歉。

或許那些事情都有您說的功效吧。
MiPiace wrote:

你有分析過財報嗎?...(恕刪)

敢問一下MiPiace大大的職業,或是退休前職業?謝謝。
pigstand wrote:
敢問一下MiPiace...(恕刪)


電子業
提早退休,
退休後投資的方式跟心態,跟退休前不太一樣。
退休前,比較會重押。
退休後,比較注重平衡性跟學習。

我非常草率的概算了一下,
我過去17年來的年化績效大概在13%以上,
應該是打敗各種中大型的指數吧?

其實世界上指數很多,愈大的指數績效愈差。
全球指數一年常常只有2-3%,雖然幾乎不會是負值,
但長期來看,也沒辦法讓你財富自由不是嗎?
大大應可以跟巴菲特報名比賽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226/1064515/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非常草率的概算了一下,
我過去17年來的年化績效大概在13%以上,
應該是打敗各種中大型的指數吧?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