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原因是
1.摩爾定律是有極限的,永遠做不出比原子還要小的電晶體現在的絕緣層可能就只有幾十個原子的厚度了
2.最近15年的成長動能就是PC出貨量在很多年前達到高峰3億台,後來PC成長開始放緩,然後智慧型手機從很稀有變成全球出貨幾十億台
幾乎人人都有
現在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成長只有個位數,以經放緩了 在2010年左右動智慧型手機不動就10~20%的成長,下一個成長動能在哪裡?
3.台積電已經是一家市值1500億美元的公司了,台灣的GDP只有5200億美元,2016年TSMC營收應該會有9000億台幣,
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值超過一個國家的GDP,那是很誇張的事情,我不相信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4.第四個原因,前有狼後有虎最近英特爾和三星也想要做代工,而且中芯半導體等陸資很可能會追上來
2018年左右中芯國際量產14奈米晶圓廠,如果製程無法推進那就會因為競爭而變成低毛利率,無法拉開和對手的代差
5.晶圓廠規模經濟越來越低
如果說未來製程推進到1奈米要更新製程的晶圓廠或是建18吋晶圓廠來降成本,那麼成本會很高有辦法達到規模經濟嗎?
在往後也不可能走到比原子還小的電晶體
或者說矽這個材料本身達到了極限?
所以長抱什麼股票感覺是在用過去的經驗來預測未來,過去的經驗是台積電20年都成維持高成長
但是經驗是依賴於他背後得更深層原因,
1.ITC產業和對半導體的的成長或是消費性電子的成長(PC、智慧手機等)
2.每個電晶體的製造成本能夠無限降低
個為沒有發現現在電腦PC的顯示卡GPU已經越來越貴了嗎?
因為切換到新製程成本太高NVIDIA和AMD很久都沒出新製程的顯示卡
最近出了但是售價還是太高,感覺整個製程換代都延遲了,成長的只有智慧型手機
但是手機的出貨成長也放緩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