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01凸 wrote:為什麼沒有???假...(恕刪) 有些人會覺得莫名奇妙,除息好像除到自己的錢事實上若假定股價不因人為因素波動,完全精準反映公司價值20元的公司,去年若賺了2元獲利,這賺進來的錢會反應在淨值與股價上,也就是22元除息下來若每股配發2元,股價會回到20元的成本不變。換言之,股民是賺到2元,哪兒來的除到自己的錢?所以那篇文的作者,基本上在混淆視聽,騙騙沒基本常識的。當然,股價會有很多因素波動,所以買進的成本就變的很重要。
看完感覺是騙稿費的。其實除權息是把去年賺的分給股東要帳好看 除權息後進場買到明年公司獲利好 配股息你會有一種 你是超賺的 因為你的成本看起來低。個人目前都只用 股息/投入成本計算獲利率。簡單問利息1年2% 跟1年7.5% 會選那個?那再一個問題 15年資金不動的狀況下 選那個?銀行1年2%本金不浮動股利1年7% 本金會浮動又會選那個?至於7%...其實分散 都可以達到。
shih3246 wrote:股票是貨物,有買賣關係,東西買賣了,有賺到錢剩餘之成本自然就降低了,...(恕刪) 股票應該不算一般的貨物,比較像是生蛋雞,雞生蛋,但可以拿去賣掉,但是雞還是雞,而非一槌子買賣,當然,雞會生病也有可能會死,這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而會買所謂的定存股,就是這個機會成本投資者覺得可承擔。個人也很不認同那篇文章啦。
js_corps123 wrote:這篇文章有一些道理是對的,但是他提這一句話時:「時間是成本,如果能選擇更高獲利的.....」,就已經露出馬腳了。..(恕刪) 沒錯!一付就是要別人買其他的金融商品的樣子,所謂的置入性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