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秘密 : 建商不願公開降價的原因


wishwind999 wrote:
酸民多真不意外我財...(恕刪)

這種回文 wishwind999大大 真的可以不用理會了
他的會計可能真的很好 可以去前朝當官了
但是根本文不對題 不知道你在寫甚麼

房地產狀況 銀行現況 只要隨便看得懂的人都知道
不知道的 只要有認識銀行的朋友問一問就知道
再不懂 去問問菜市場賣菜的也懂

銀行有多高的比例是在放款房地產,這是銀行業無解的問題
不放給他們要放給誰 不是游資太多,不然他們何必限制大額存款
阿對了 上次有個前朝官員,還真的敢出來否認有這件事情
是沒去過銀行嗎?
mobile2009 wrote:
了不起議價跌個10%
但這幾年都是 200-300%在漲的
根本不算是跌 算是波動
房地產在台灣還算是很穩的
很難跌
尤其利率持續下探
持有成本非常低

這部份,我認為說對,但也不對

首先,這幾年是200~300%在漲
但是,若只有一間房自住的,就算漲
除非賣了去租屋,否則,賣了去買屋,一樣是買到漲了300%的
只要算數有學好的都知道,漲價時,賣屋買屋,花的錢更多

另外,很多人就只是買了一間房屋自住,住久了也習慣了,也不想搬了
漲多少,都只是紙上富貴,完全無意義!

對於這些人來說,漲再多,有用嗎?
他們只是要安身立命之地,不會去賣!
這些人多嗎?我認為多,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是這樣的
以商品來看,就好像市場上有100間要賣,但有6,7成以上是不會賣的
所以,實際上能賣的,並沒有原本想像的那麼多,所以也就造成價錢不如預期低了

其次,大家好像都把房價漲200~300%的問題推給建商
問一個問題,你有看過某個建案,建商一開始開價40萬
然後賣到後來建商的賣屋中心賣120萬的嗎?

隨便舉一個就好

答案很清楚...沒有!!!沒有!!!沒有!!!

通常建商開多少,上下浮動有10~20%,就很驚人了

那200~300%哪來的,基本上,都是買屋的消費者買去後
轉一手,轉二手,轉三手(不見得是同一個人),一次次堆上去的
網路上有傳言,某些建商會會自己左手賣右手
這種沒根據的謠言就不要拿出來讓人笑了
若建商這樣做,那他乾脆直接去買別人蓋好的來做手就好,還自己蓋?
簡單的算數,若原本建商賣40萬,扣掉土地建物的成本,他就算賺25萬好了(這已經是不合理的高估了)
但若去買別人的40萬,他能賣120萬,直接賺80萬,那他幹麻自己蓋?是蓋辛酸的喔
而若建商一開始能賣120萬,那他是傻了,幹麻賣40萬,不賣120萬?

最後,房價這幾年確實漲過頭了,但將心比心
當你看到鄰居賣高價,在正常情況下,你會想賣得比他低嗎?
當然,這不代表房價不會跌,因為,當市場上大家都不買時,要賣的自然要降價
只是,要降,除非碰到天災人禍,否則不可能崩盤式降,一定是一層一層慢慢降
就像漲的時候,也不會一下子從40萬,就跳到120萬
一定是40,48,60,....一層層,才漲到120萬
而且,別忘了,這中間轉過好幾手!
最後接手的,他的成本價,可是貼近120萬的,可能是110,可能是100
你要他少賺一點,或賠一點,這是有可能的,但要他賣40,110-40=70萬
你要是他,會願意嗎?
有人說,他不賣就要跳樓了,那我跟你說,他寧願跳樓,也不會去賣的
而且,他可以去銀行貸款,再怎麼低的成數,也比你想要的40萬高
更別說,有人還作夢一折的12萬了
分析的很好 謝謝大大讓我增加知識
如果現在銀行貸款利率是在8%以上,房地產業者的態度就不一樣了
不會每一間建商都拖著慢慢賣,資金卡死,每個月光是利息就壓著喘不過氣來
這時候,工作不順利房貸繳不出來的上班族,就先進行拍賣,
這一賣,就賣出了市場低價
建商這時候怕不怕?
87年當時景氣還算不錯 這一年小弟也貢獻了資金購買兩間房地產
但是一個亞洲金融風暴,借殼上市的一堆公司全部垮台
侯西峰就是這樣進去牢籠的

至少他不是賴帳型的人物,他在回憶錄寫著
進牢裡的半年前,他手上還有200億元的現金,等著投資
如果當時是低利率的環境,銀行不會抽銀根,他的命運就大不同

我不是想翻案,只是鑑古之今,利率絕對是影響建商的非常大的因素
如果是高利率,那個甚麼黃居還是鳥居的,還可以讓他賣5年?
他絕對趕緊賣出,趕緊找地蓋,才可以補資金缺口。

g-lide wrote:
印象很深有網友說,...(恕刪)



你的發言讓我嘴角不爭氣的上揚了
買現代車心臟要夠大粒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
三子父 wrote:
如果現在銀行貸款利率是在8%以上...(恕刪)

如果如你所說,利率直接跳到8%以上
那別說房子降價了
建商倒一堆,貸款買房去跳樓一堆
直接倒國比較快,可能也看不到房屋降價
看到版大作的那麼認真,不得不說個

不過阿,絕大多數的建設公司幾乎都是高槓桿在操作的..
景氣反轉建商倒閉破產不在話下,法拍屋也會隨之倍增...
所以真的有心買屋的人,
真正該注意的其實是法拍屋,
以目前北部來說,平均大概都1-300件而已,
當法拍屋件數來到1千件以上時就可以準備
進場看屋買屋了

建商通常在經濟非常差的時候,價格都是隨人喊的..
因為那個時候收錢不是要還款給銀行的,
錢收一收就準備跑路了


wishwind999 wrote:
原文連結http:...(恕刪)


這太狂了

標記一下~
這一刻回頭看見自己、這一路的風景百感交集的我。

wishwind999 wrote:
就我所理解......建商槓桿都接近20倍以上
20倍...你懂什麼叫槓桿嗎?
100塊的本錢玩200塊的生意,這樣叫1倍,
鄉林淨值120億,資產460億,差不多就3倍槓桿,
是比其它產業高,譬如鴻海差不多1倍槓桿,
不過這是建築業的產業特性,
建築業的借款大多是抵押借款,
而一般公司的借款則是信用借款,
槓桿倍數自然不同。

當然越高的負債比代表公司的財務安全性越差,
不過還是要參考產業特性,
建設公司的存貨就是土地+房子,
變現性與變現率還是比普通製造業的
廠房、機器、半成品等等要容易的多,
像你舉例的鄉林皇居,
鄉林財報上的資料顯示,
去年104年Q1庫存13億左右,
到年底庫存剩10億多,
到今年Q1只剩2億多,
所以主要的清庫存動作就是今年Q1,
搭配你PO的降價廣告就可以對的起來,
那你看鄉林Q1的財報,20憶的營收裡面,
鄉林皇居粗估佔6成左右,
可是Q1的毛利率還是有將近29%,
營業利益有3.3億,利息支出2億,
還可以獲利1億多。
而且你要知道利息支出是"全部"借款的利息,
不是只有庫存房屋的部分而已喔,
所以你看看,
光降價清掉一小部分庫存,
都足以cover公司營運的支出,還有賺1億多,
假如你是老闆,你還要降價嗎?

樓主很認真找了很多資料,
但最重要的建築業營運方式跟財務報表卻沒有涉獵,
這有點是本末倒置了。
財報上顯示庫存260億,
庫存房屋只有50幾億而已,
而其中士林官邸就佔了30幾億,
這個才是真正套牢的,因為地目的關係,
當時又被彭總裁點名,解套確實不易,
不過也沒那麼嚴重,台北市區的土地,
價值就是在那裡,銀行也不會不接受抵押,
就放著啊,哪一天地目變更了,也許又變金雞母。

其它200億存貨就是正在蓋的,
其中中國的案子佔了130幾億,
所以鄉林目前的重心是在中國。

現在正在蓋的,成本自然就會貼近市價,
未來要賣也就沒有所謂降價的問題,
市價永遠是市價,公司營運就是尋求符合成本、
符合市場的產品來賣,
所以不需把建設公司過度妖魔化,
你以為他撐不住了,事實上只是少賺一點,
你以為他快掛了,事實上只是推案少一點,
回收慢一點,沒有超額利潤而已。

現金流量都是負的,
那是因為收回來的錢都投去中國了,
這個得要再去分析中國投資的部分,
不能因此就判斷鄉林的營運不給力,
這樣就流於表面了。

三子父 wrote:
如果現在銀行貸款利率是在8%以上,房地產業者的態度就不一樣了
不會每一間建商都拖著慢慢賣,資金卡死,每個月光是利息就壓著喘不過氣來
這時候,工作不順利房貸繳不出來的上班族,就先進行拍賣,
這一賣,就賣出了市場低價
建商這時候怕不怕?
87年當時景氣還算不錯 這一年小弟也貢獻了資金購買兩間房地產
但是一個亞洲金融風暴,借殼上市的一堆公司全部垮台
侯西峰就是這樣進去牢籠的

至少他不是賴帳型的人物,他在回憶錄寫著
進牢裡的半年前,他手上還有200億元的現金,等著投資
如果當時是低利率的環境,銀行不會抽銀根,他的命運就大不同

我不是想翻案,只是鑑古之今,利率絕對是影響建商的非常大的因素
如果是高利率,那個甚麼黃居還是鳥居的,還可以讓他賣5年?
他絕對趕緊賣出,趕緊找地蓋,才可以補資金缺口。


所以要不要讓房市爆炸是由政府來決定

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先挑選好物件以及準備好資金,消極等待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