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請問有人購買海外債券嗎?

jjwang wrote:
K大請問一下,目前殖利率又再創新高了,看來是個不錯的進場點嗎?
但似乎有點太高,可能會導致股市大跌,這對現在購入的公司債券是否會有什麼系統性的風險?

這個地球上你所講得出來的股市,全都創新高,這一點沒有疑義.

連我國股市上萬點都已經約200天了.

作為一個長期的債券投資者來說,
你所說的債券 "殖利率又創新高了",這一點完全不成立.
上一波金融風暴始於2007中左右,看看下圖,
2007年以前的殖利率有多高就不談.
光看看2007年的十年期公債是多少? 4.8%!

當年S&P rating AA-的HSBC Holdings的十年債票息高達6.5%,
這還是信用評等高的. 稍低一點的BBB+,至少是8%起跳.
BBB-的都在10%左右.

而今呢? 昨晚十年期債也才2.97%,別說是創新高,
距離4.8%還遠在天邊,今生今世能不能看到,都不知道.

你還能說 "目前殖利率創新高"嗎?


如果你投資債券基金,那的確有系統性風險.
因為當債券價格修正,你的資產價格也同時修正.
一群羊同時想贖回基金單位,大家互踩,
基金經理人被迫找出資質最好,流動性最大的債券往市場拋售變現.
這就是當年金融風暴所發生過的情景.

而我這種債券投資人,單純是買入並持有至到期,
債券到期就還本. 市價波動與我無關.
要買到一檔公司倒閉無法履約的投資級債,要有中樂透的運氣才行.
就算是公司倒閉清算,也是先抹去普通股權益,特別股權益,初級債權益,次級債權益,
最後才輪到主順位債.


至於你問到與股市的連動影響,你可以參考一下這一篇.
我節錄重點給你看.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4-20/if-treasuries-reach-3-that-would-be-big-here-s-why-quicktake

Market watchers partly blamed the rapid rise in Treasury yields for the equity market correction at the start of February, which resulted in the largest daily point drop ever in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Stocks wobbled again in March, but have mostly stabilized. In theory, higher corporate borrowing costs would erode a key element of companies’ profitability. But they’re also getting a windfall from the Republican tax plan. The area to watch is high-dividend stocks, which have served as bond proxies for years since they offered high fixed payments. Now that Treasury yields have caught up, investors are starting to sell equities.


美國這個國家之所以偉大,
在於這個地球上的短中長期借貸利率緊盯著5/10/20年期美國國債運行.
這個地球上所有壟斷性的國際組織全都控制在美國政府與企業手中,都以美元為清算貨幣.

隨著股市創新高,如果企業獲利無法同時跟上,意味著股票殖利率將持續下行.
保本保息,低風險的債券到期殖利率上揚,誰還把資金留在價位已處於高檔的股市呢?
pidanlin

K大,今生真的可能看10年期公債4.5%了,請問K大打算進場了嗎?

2022-10-20 11:13
Katong 大大説的好,別的市場不說,我們來看看咱們的臺灣灣市塲,這幾年減資盛行,鴻海,潤泰集團等最近大行減資
如果看好台灣股票市場為什麼要退資,這不是很好的現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Katong wrote:

債券到期就還本. 市價波動與我無關.
要買到一檔公司倒閉無法履約的投資級債,要有中樂透的運氣才行.
就算是公司倒閉清算,也是先抹去普通股權益,特別股權益,初級債權益,次級債權益,
最後才輪到主順位債.

.(恕刪)



小弟是債劵新手,之前雖然常常拜讀您的文章,還是有很多不太理解的地方.

之前印象中好像您提過比較推薦中長期的債劵(6-10年?)結合上面您提到的內容,

是否可以理解為:如果投資人傾向找到一兩檔體質好的公司債後,從買入放到到期履約為止都不進出,算是適合投資債劵的?

資產配置譬如找個50% 6-10年的AAA等級兩檔,剩下20%做3-5年的AAA債或是基金2-3檔,20%做個定存之類的投資?

債劵表格裡面寫道派息兩次是指一年派兩次利息還是? YTM和票面利率的的差異是?

Ex:到期日:2022/3/1,派息2次,票面利率:4.85%, YTM:3.12%


抱歉小弟問題有點多,想法跟不上想要表達的內容...

另外您提到香港匯豐以及新加坡花旗,不知道對於香港花旗的評價如何?


還請K大分享寶貴的經驗.

敬祝投資順利
kira0403 wrote:
是否可以理解為:如果投資人傾向找到一兩檔體質好的公司債後,從買入放到到期履約為止都不進出,算是適合投資債劵的?

是的. 原因是買賣價差極大,信評越低,價差越大,
大到讓你買賣賺到價差的機率接近零.

未到期前脫售,賠本金的機率極高.
當然,如果你把過去收到的債息算成本金的一部份,也是可能不賠錢的.
kira0403 wrote:
債劵表格裡面寫道派息兩次是指一年派兩次利息還是?

多數債券是一年派息兩次,如果年息1000元,一次就派發500元.
這是指普通公司債.

如果是在美國上市,一單位面額US$25.00,面向小額投資人的那種retail bond,
則通常是一年四次(quarterly).

kira0403 wrote:
YTM和票面利率的的差異是?
Ex:到期日:2022/3/1,派息2次,票面利率:4.85%, YTM:3.12%

面額100元,票面利率4.85%,如果你以此價格買入,持有至到期,每年年化報酬率就是4.85%

同樣的債券,面額100元,你以105元買進,持有至到期,每年的年化報酬率還會是4.85%嗎?
你很清楚知道絕對是低於4.85%,因為你付出了5元的溢價,必須計為成本,攤提到餘下的每一年去.
因此才會出了個YTM(Yield to Maturity),你自己上網搜尋關鍵字,
有許多中英文詳細解釋.

kira0403 wrote:
另外您提到香港匯豐以及新加坡花旗,不知道對於香港花旗的評價如何?

交易商並不會公平對待每個投資人,你問評價是沒有太大意義.
因為我並不知道你的口袋深度.

如果你期待自己跑去香港開戶,你得看看有沒有該行現有客戶替你寫介紹信.
這年頭不是你有錢,銀行就願意收你.

因為香港的銀行無法對你摸底,不知道你的金錢來源.
你去新加坡也是一樣的,你不是當地人,
沒有介紹人寫信,你想靠自己開戶,你得要應付銀行許多文件與證明的需要.
多數是要你邱楚交代每一塊錢從何而來.
出國之前,最好聯繫清楚.

沒特別需要,在台灣投資就好了.
台灣各大銀行與證券商都經銷債券,費用方面,你得自己去問問.

Katong wrote:
是的. 原因是買...(恕刪)


感謝K大不吝賜教!!(分段內文又看得很清楚明白!,想來現實生活中您是邏輯性很高的專業性人才!)


小弟是已經開好香港的帳戶了(要感謝另外一串文的前輩幫忙分析)

目前也是打算放著領利息而已,並沒有進進出出的打算,

因為小弟希望年化報酬率大概在3%左右,已盡可能保本為主,

台灣這邊的理專是推薦60%放富國,剩下一些做短期的債劵或是債劵型基金(Ex:台灣人最愛的連博全高配AT)和定存

香港這邊推薦的是固定收益30%國債(印尼 or 阿拉伯),40%全球型基金,20%現金,10%積極型基金

另外一家私人銀行推薦做槓桿3倍(Ex:德里機場,墨西哥石油,T-mobile,花旗,和記(這檔有什麼好投資小弟完全不能理解..))

唐突問一下,不知道能否多請教您是否有什麼推薦的標的可以分享?

如有冒犯再請您多多包涵.

小弟目前是比較傾向:Nvida,google,微軟,配上國債

敬祝 順心

kira0403 wrote:
因為小弟希望年化報酬率大概在3%左右,已盡可能保本為主,

台灣的匯豐現在美元定存一年可達3%,保本本息,期間又短,
你要不要先考慮看看.

我個人現在用的是匯豐的環球網路,資金跨境流動比台幣匯款還方便與免費.
如果你不是匯豐的客戶,那麼也許不適合. 因為外幣匯出入都有費用.
kira0403 wrote:
台灣這邊的理專是推薦60%放富國,剩下一些做短期的債劵或是債劵型基金(Ex:台灣人最愛的連博全高配AT)和定存

我不投資基金.
原因很簡單,基金沒有到期還本的機制,有不確定性.

在2008-2009時,一群口袋很淺的羊群不計代價要贖回,只想逃離市場,取回現金.
基金經理就算是再英明,也只能把流動性最好,資質最佳的債券拿出來,
不計代價跳樓大拍賣.

我經歷過那段日子,我的債券依然按時付息,到期還本,我毫髮無傷.

我也從來不碰信評過高的公司債,因為報酬率比較低.
A3-BBB+是我鎖定的標的.

短期債券(存續期低於5年)的我也不買,因為報酬率低.
當然,隨著時間流逝,長債變短債,最後自然到期的,不在此限.

kira0403 wrote:
香港這邊推薦的是固定收益30%國債(印尼 or 阿拉伯),40%全球型基金,20%現金,10%積極型基金
另外一家私人銀行推薦做槓桿3倍(Ex:德里機場,墨西哥石油,T-mobile,花旗,和記(這檔有什麼好投資小弟完全不能理解..))

這見仁見智,我個人口袋深度與狀況不同.
我是個無所事事的小老頭,只想靠著過去賺的一點小錢度餘生,沒有要大富大貴.
因此我不碰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
最多就是少量買點股票,以及新加坡與香港上市的REIT(報酬率不錯,你可以參考看看).

kira0403 wrote:
小弟目前是比較傾向:Nvida,google,微軟,配上國債

美國國債,google與microsoft信評太高,報酬極低. 我是覺得沒必要.

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金融集團;JP Morgan的主順位債,2024到期,
現在的YTM約是3.35-3.4%.
你打斷川普的腳,他也沒膽子放JP Morgan倒下去.
這個地球上能有資格替各國央行交易,代為存託美國公債與外匯存底的銀行沒有幾家,
JP Morgan是其一.



Katong wrote:
台灣的匯豐現在美元...(恕刪)


真的非常感謝您提供寶貴的資訊!!

小弟是擔心目前台灣的現況,所以在台灣的銀行暫時不在考量範圍內.

如同您說的,小弟之前在2006和2008-2009的幾波小弟受損不小(海外基金和台股)

所以開始將目標轉向風險低的公司債.



基本上小弟追求的大概就是年報酬率3-4%,一年可以配兩次.

至少60%放在穩定比較保本的公司或是政府債,剩下20%做一些BBB等級的債劵和基金為主.

JP Morgan的債劵有在理專建議的標的內,小弟也很有興趣!

新加坡或是香港的REIT有特別推薦哪一檔嗎?

小弟之前是有做日本野村的REIT還不錯~~

提供您參考



Katong wrote:
台灣的匯豐現在美元...(恕刪)


最近小弟又收了很多理專來的訊息,其中發現有幾檔YTM居然是負的(嚇)

趕緊上網爬文,真的是大部分都是有看沒有懂...

簡單想請K大開示幾個問題:
(1)YTM呈負數,是否就是代表這檔債劵不能碰? 如果是,就不用占用您寶貴時間回答其他問題.

還是說負數表示買的人很多,所以他就不生利息了?


(2)YTM呈負數,每年應該要配息的時候,代表投資人要補差利息差額才能持有?

債劵到期時,YTM呈負數還能拿回當初相同金額的本金嗎?

(3)最重要的一點,假設某檔債劵在小弟投資時的票面利息是3.85%, 這是代表在小弟沒有在到期前贖回的話每年的利息都是3.85%?

Ex:

債劵價格在100000美金的時候,票面利息是3.85%,

小弟買點變成100200金的時候,利息變成3.5%,

小弟每年可以領到的利息是固定3.85%/年? 固定3.5%/年, 浮動?

債劵沒有倒閉或是不能執行的前提下,到期時領回的本金和原始投資金額相同?

再麻煩K大不吝賜較

敬祝 投資順利 身體健康




感謝k大的經驗分享
Katong wrote:
這個地球上你所講得...(恕刪)
Katong wrote: 這見仁見智,我個人口袋深度與狀況不同.
我是個無所事事的小老頭,只想靠著過去賺的一點小錢度餘生,沒有要大富大貴.

K大口袋真深,靠3-5%的利息收入就夠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