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_123 wrote:
OK 你是用期交所...(恕刪)
這個部份我解釋一下我的設計邏輯。
我目前是使用multicharts+powerlanguage,在設計程式交易,但因為是新手,怕程式寫錯有誤差,以致算出錯誤結果,所以就選擇最保險的期交所盤後資料+excel計算。
且我是想給不懂期貨的人看,所以就不要帶入太難的程式交易部份,只用新手最容易了解的excel表格方式。因為覺得出錯機會不高,所以才敢公開分享我所搜集到的資料。
那關於交易成本與滑價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交易成本:
我目前同時操作大昌及永豐期貨,兩者報價皆是大台單邊49元。所以買賣來回一口大台,我的手續費是49*2=98。
交易稅金計34*2(以台股8500點價位計算)=68,所以我買賣一回成本在170左右,以一大點200元計是蠻合理的。
我知道早期期貨交易,來回成本是1000元,有些程式交易是以1000元計算,但我覺得現在手續費折扣多,所以只計1大點。
當然也可計個3大點,但因總共只轉倉96次,這樣較之前計算多付出的成本是200大點,對比之前計算的,還是有3000點以上獲利。
滑價影響:
在當沖設計上,有時我會設計滑價5-10點,但因為是盤中交易,大幅滑價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大家都在關注的創新高新低,或是均線。
但因我選擇的是13:30-13:45這階段,尾盤收盤就較少大幅滑價,且我是取最後一盤公告的「最佳賣價」,也就是外盤價來計算,而非最後成交價。
例如2008/02/20,200803大台最後成交價7828,最佳賣價7833,我是取7833,這樣當做所謂的滑價損失。
所以我設定的交易價格,是會大於或等於最後成交價。
我算了總計96次轉倉,這兩者間的差額是112點。也就是多付出112點的滑價成本。
當然,若是盤中交易,這樣的滑價成本太少了,只是尾盤收盤應該還好吧(個人感覺,望請各位大大指教)
謝謝!